eTrade
06 談判策略
制定和完善談判的策略,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首開談判時本方需要設計什麼樣的問題?
2.談判中對方可能會問本方什麼問題?
3.準備怎樣回答對方的問題?
4.開始談判時本方處於怎樣的位置?
5.是否具有足夠的數據和信息支持本方立場?如果沒有,還需要蒐集哪些資料?在什麼時間節點之前應該準備齊備?
如果是小組談判的話,那麼本方還需主要考慮下面這些問題:
1.首席談判代表的選拔;
2.由誰來確認和核實談判涉及的資料及結果;
3.由誰負責提問;
4.誰負責緩和談判氣氛,誰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關鍵詞】
1.談判策略:所謂談判策略,是在談判過程中所選擇的切入點,以及推動談判進程和避免談判進入僵局的方法。
2.合作策略:解決談判衝突時較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其處理問題的出發點是:本著維護雙方友好關係的意願,同時又保證衝突的解決對雙方均有好處。
3.妥協策略:認為談判是一種“輸—贏”的戰爭,在談判中表現為過分顧及維持雙方的友好關係,一味依賴於被說服,在談判中處於被支配地位。
4.隨遇而安策略:以維持談判雙方的良好關係為出發點。該談判策略表現出的談判對策主要是讓步、平息衝突和儘量地避免發生衝突和爭執,以此來避免爆發傷害雙方關係的後果。
5.全面控制策略:主張在談判中以本方的利益為出發點,全面操控談判的進程和談判的方向。
【案例分析】日航緣何賤買麥道機
日本航空公司決定從美國麥道公司引進10架新型麥道客機,指定常務董事任領隊,財務經理為主談,技術部經理為助談,組成談判小組去美國洽談購買事宜。
日航代表飛抵美國稍事休息,麥道公司立即來電,約定明日在公司會議室開談。第二天,三位日本紳士彷彿還未消除旅途的疲勞,行動遲緩地走進會議室,只見麥道公司的一群談判代表已經端坐一邊。談判開始,日航代表慢吞吞地啜著咖啡,好像還在緩解時差的不適。精明狡猾而又講求實效的麥道方主談,把客人的疲憊視為可乘之機,在開門見山地重申雙方購銷意向之後迅捷把談判轉入主題。
從早上9點到11點30分,三架放映機相繼打開,字幕、圖表、數據、電腦圖案、輔助資料和航行畫面應有盡有,欲使對方彷彿置身於迪斯尼樂園的神奇之中,會不由自主地相信麥道飛機性能及定價都是無可挑剔的。孰料日航三位談判代表自始至終默默地坐著,一語不發。
麥道的領隊大惑不解地問:“你們難道不明白?你們不明白什麼?”
日航領隊笑了笑,回答:“這一切。”
麥道主談急切地追問:“這一切是什麼意思?請具體說明你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明白’的?”
日航助談歉意地說:“對不起,從拉上窗簾的那一刻開始。”日方主談隨之咧咧嘴,用連連點頭來讚許同伴的說法。
“笨蛋!”麥道領隊差一點脫口罵出聲來,洩氣地倚在門邊。鬆了鬆領帶後氣餒地呻吟道:“那麼,你們希望我們再做些什麼呢?”日航領隊歉意地笑笑說:“你們可以重放一次嗎?”麥道公司談判代表別無選擇,只得照辦。但麥道的談判代表重複那兩個半小時的介紹時,已經失去了最初的熱忱和信心。是日本人開了美國佬的玩笑嗎?不是,他們只是不想在談判開始階段就表明自己的理解力,不想用買方一上來就合作使賣方產生誤解,以為買方在迎合、討好賣方。談判風格素來以具體、乾脆、明確而著稱的美國人,哪裡會想到日本人有這一層心思呢?更不知道自己談判伊始已輸一盤了。
談判進入交鋒階段,老謀深算的日航代表忽然顯得聽覺不敏、反應遲鈍,顯得很難甚至無法明瞭麥道方在說些什麼,讓麥道公司代表十分惱火,覺得是在跟愚笨的人談判,早已準備好的論點、論據和推理根本沒用,精心選擇的說服策略也無用武之地。連日來,麥道方已被攪得煩躁不安,只想儘快結束這種與笨人打交道的災難,於是直截了當地把球踢向對方:“我們飛機性能是最佳的,報價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們有什麼異議嗎?”
此時,日航主談似乎由於緊張,忽然出現語言障礙。他結結巴巴地說:“第……第……第……”“請慢慢說。”麥道主談雖然嘴上是這樣勸著,心中卻不由得又恨又癢。“第……第……第……。”“是第一點嗎?”麥道主談忍不住問。日航主談點頭說是。“好吧,第一點是什麼?”麥道主談急切地問。“價……價……價……”“是價錢嗎?”麥道主談問。日航主談又點了點頭。“好,這點可以商量。第二點是什麼?”麥道主談焦急地問。“性……性……性……”“你是說性能嗎?只要日航方面提出書面改進要求,我們一定滿足。”麥道主談脫口而出。
至此,日航一方說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有說。麥道一方做了什麼呢?在幫助日方跟自己交鋒。他們先是幫日方把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解釋清楚,接著為問出對方後面的話,就不假思索地匆忙做出許諾,結果把談判的主動權拱手交給了對方。
麥道輕率地許諾讓步,日航就想得寸進尺地撈好處。這是一筆價值數億美元的大宗貿易,還價應按國際慣例取適當幅度,日航的主談卻故意裝作全然不知,一開口就要求削價20%。麥道主談聽了不禁大吃一驚,再看看對方是認真的,不像是開玩笑,心想既然已經許諾讓價,為表示誠意就爽快地讓吧,於是便說:“我們可以削價5%。”
由於雙方差距甚大,都竭力為自己的報價陳述大堆理由,第一輪交鋒在激烈的爭論中結束。經過短暫的沉默,日方第二次報價:削減18%,麥道方還價是6%,於是又脣槍舌劍辯駁對方,儘管口乾舌燥,可誰也沒有說服誰。麥道公司的主談此刻對成交已不抱太大希望,開始失去耐心,提出休會:“我們雙方在價格上距離很大,有必要為成交尋找新的方法。如果你們同意,兩天後雙方再談一次。”
休會原是談判陷於僵局時採取的一種正常策略,但麥道公司注入了“最後通牒的意味”,即“價錢太低,寧可不賣”。日航談判代表這時不得不慎重地權衡得失:價錢還可以爭取削低一點,但不能削得太多,否則將觸怒美國人,那不僅喪失主動權,而且連到手的6%讓價也撈不到,倘若空著兩手回日本怎麼向公司交代呢?他們決定適可而止。
重新開始談判,日航一下子降了6%,要求削價12%;麥道公司增加1%,只同意削價7%,談判又形成僵局。沉默,長時間的沉默。麥道公司的主談決意終止交易,開始收拾文件。恰在這時,口吃了幾天的日航主談突然消除了語言障礙,用十分流利的英語說道:“你們對新型飛機的介紹和推銷使我們難以抵抗,如果同意降價8%,我們現在就起草購銷11架飛機的合同。”(這增加的一架幾乎是削價得來的)說完他笑吟吟地起身,把手伸給麥道公司的主談。“同意!”麥道的談判代表們也笑了,起身和三位日本紳士握手:“祝賀你們,用最低的價錢買到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的確,日航代表把麥道飛機壓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價位。
【思考題】
1.在上述案例中,日航談判人員使用了怎樣的談判策略?美國麥道公司談判人員使用了怎樣的談判策略?麥道在談判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失誤?參考其他教材或資料,試總結談判讓步的主要策略。
2.在一般情況下,首選的談判切入策略是什麼?為什麼?
3.查閱路透社2005年11月17日關於中國貨幣問題的報道,總結並說明美國人習慣使用怎樣的談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