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ade
面對全球商貿變革,您準備好戰略了嗎?
陳澤琪
馬雲在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上,談到跨境電商是新形態的商貿運作,並能成為世界貿易的主要形式,新貿易時代下,貿易的物流將不是集裝箱,而是包裹為主, 貿易的驅動者不是哪個國家、哪一工廠、或哪個企業,而是成千上億的消資者在網路上的需求,未來製造業是made internet。
2020 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戰,全球跨境電商交易在商品、物流配送多有耽誤,即使亞馬遜多次爆倉、癱瘓,但歐美等先進國市場的消費者仍大幅轉進電商進行商品採購。看似受阻的全球化,在網路無界、跨境電商的運作下,加速了新貿易時代的到來,於此期間,中國企業以網際網路思維重構供應鏈,為求風險分散,將低附加價值製造生產轉進東南亞,境內生產轉型升級,從過去廉價質差產品逐漸成為質優價美的代表。
互聯網發展下,全世界供應鏈與商貿的發展,已經來到了新的拐點。全球實為無法任意一刀切整體產業鏈。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發展強項之處,比如説,中國的製造業能力很強,但中國的設計業仍不若歐美, 歐美的設計能力很強,但訂製能力、製造能力很弱,全球市場的發展只有偕同整合起來,才能推進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創造商業世界更多豐富的價值。
世界的貿易發生了變化,各國的經濟發生了變化,生產的技術和生產關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全球化之路勢不可擋,臺灣此刻會在拐點空轉嗎?
2020 年1 到1 0 月,兩岸貿易來往來到少有的高點,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達1 ,613.43 億美元(增長1 4.8% ) ,大陸對臺灣出口482 . 12 億美元(增長7.3% ) • 兩岸貿易總額達2,095.55 億美元,年比增長13%。兩岸貿易來往來不降反升,民間經濟的發展,似乎選擇違背凱因斯主張的政府干預,而選擇了自由市場的走勢,真實現況所呈現者是臺灣對中國大陸貿易依賴程度越來越深。
臺灣IT 產業佔全國生產總值30%,走遍天下,但在全球各式區域經濟、關税同盟(RCEP、CPTPP )等協議下,臺灣非IT 之7 0%產業的中小企業面對世界,則深陷入邊緣化競爭的角落。臺灣對內屬淺碟市場、對外高度依存貿易,中小企業為求生存,可選擇的途徑之一就是轉身整合跨境電商新科技,專注理解新貿易時代的運作模式,才能跳脱地域限制和現存困境,買全球、賣全球,殺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