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ade

1-3 中國大陸跨境電商市場演變及平台發展

2005 年,中國大陸代購的產業剛剛起步,許多國外的留學生會代購進口產品,這個時間可説是跨境電商的第一階段, 也是進口跨境電商的最初原型。2007 年到2014 年, 中國大陸經濟起飛,開始出現專注在代購的電商網站, 例如淘寶全球購, 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海淘的消費入口網站, 之後用戶開始到國外的購物網站購買境外商品,國外的網站會以郵包或快遞的方式直接寄到中國的收件人地址, 最具代表性的網站就是亞馬遜, 但是郵包屬於個人自用, 沒有經過海關正式的檢驗及報關, 是欠缺法律依據的灰色地帶。

2014 年可説是進口跨境電商開始爆發的一年, 海關總署正式確認了進口跨境電商的合法性, 並將海淘列入管理,讓進口跨境電商加速發展並走向規範化, 成為全球跨境電商發展最快的市場。

進口跨境電商平台經營模式

中國大陸進口跨境電商市場參與者眾多, 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各具優勢, 如何吸引並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成為各大平台的競爭重點,各平台多變的營銷策略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2019 年9 月6日阿里收購網易考拉,同年12 月5 日天貓國際召開生態招商會,表達未來定位在「發展平台為核心,並擴大招商、直營為輔」,調整了原來以第三方B2C 平台招商為主的經營型態。

根據不同的業務型態可將進口零售電商分為五種主要形式,雖然各電商平台因品牌爭奪及市場布局,所採用的模式日益多樣化且同質化,但通常還是有主要模式的定位傾向。

1、海外代購模式

也稱為C2C 代購模式,海外代購平台主要是引進第三方賣家入駐,平台本身不會深入採購、銷售及跨境物流的環節,入駐平台的賣家多是有海外採購能力或跨境貿易能力的個人或商家。這些賣家會定期的根據消費者訂單集中採購特定商品,收到消費者訂單後再通過轉運或直郵將商品發往中國。優點是海外商品的品項較豐富,但缺點是買手的專業性不一致,貨品的源頭及品質難以控制。

2、招商模式(第三方B2C 模式)

主要是引進品牌商、商品供應商或批發商等入駐平台開店,提供商品的服務; 平台將收到的訂單信息發給品牌商或供貨商,他們會依據訂單資訊將商品發送給消費者。對於供應鏈的涉入較深,通常會選擇自建匿際物流或和特定國家的郵政、物流系統等達成合作關係,以解決跨境物流的問題。

3、自營型B2C模式

平台本身在海外採購,多數商品需要自己備貨,是所有模式裡成本最重的一種,在海外多設有海外倉,商品會以保税進口或是直購的方式入境,跨境供應鏈及物流的管理能力要強,或自建國際物流。自營型B2C 模式又可分為綜合型及垂直型平台二種,差別在綜合型有較豐富的商品品項,而垂直型主要是細分市場的商品品項,集中在特定的範疇如母嬰類、美妝類等。

4 、導購/ 返利平台模式

以引流加上商品交易的方式, 平台將自己的頁面與海外B2C 電商的商品銷售頁面進行對接, 當產生銷售, B2C 電商就會給予導購平台5 - 15% 的返利, 而導購平台會將其中一部分回饋給消費者的模式。要提升商品品類的豐富度, 導購平台通常會搭配海外C2C 代購模式, 若以交易關係而言, 是海淘B2C + 代購C2C 模式綜合體。

5 、海外商品閃購模式

海外商品閃購也是屬於第三方B2C 模式, 建立在用戶黏著度,主要以低價搶購的經營方式。因為產品更換快速, 所以對貨源的掌控度要高, 才能維持客戶的新鮮度, 但同時重複購買率高。

市場競爭之馬太效應

阿里巴巴2019 年9 月6 日以20 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 更名為考拉海購並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在2019 年第四季, 天貓國際及考拉海購佔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份額分別為35.0% 及26.7% • 佔據市場將近八成的份額, 將第三名的京東國際13.0% 遠遠拋越在後。

降低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的時效、增加客戶的體驗, 是所有電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產品為王的時代, 天貓國際引入眾多國際品牌開設旗艦店, 保證貨物來源為正品, 收購考拉海購後,再度擴大招商及加入直營並提出新的商品質旦提升標準; 而考拉海購主要是自營直採模式, 擁有9,000 多個品牌, 50 萬種商品及自營保税倉16 個, 自營海外倉18 個的供應鏈優勢, 天貓圍際及考拉海購二者的品牌效應發撣更大的作用, 讓跨境電商行業出現「馬太效應」, 亦即強者越強, 弱者越弱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