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化之旅
阿拉伯帝國 (632-1258)
最強盛時曾經跨歐、亞、非三大洲。(六大帝國)
正統哈裡發時期(632年—661年)
西元7世紀開始先知穆罕默德領有麥加、麥地那兩地,並積極四處傳播伊斯蘭教,並開始向外擴張。
東線阿拉伯帝國掃滅波斯薩珊帝國,西線則攻入北非各地,但也就是此時帝國開始出現遜尼派、什葉派爭鬥。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遜尼 白衣大食
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首個世襲王朝,由遜尼派當政,創始者是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
阿拉伯帝國對外擴張最遼闊的時期就在倭馬亞王朝時期,東至印度與中亞,西到伊比利半島。
由於什葉派與哈瓦利吉派對歷任哈裡發的刺殺,使得帝國最終遭到波斯人顛覆。
倭馬亞王朝中,人民分為四等,阿拉伯人是統治階級,享有特權。
倭馬亞王朝時代婦女地位的轉變,初期婦女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除了可以擁有財產、遷徙及旅行的自由外,還可和男人一同參加公開的宗教儀式;後期由於解讀《古蘭經》從嚴,婦女的地位大為衰退。 提倡一夫多妻制,婚姻由雙方父母安排;婦女的主要功能是生養孩子,尤其是兒子;婦女必須用衣服掩蓋全身,頭罩面紗或蒙上頭巾,不經許可不准外出(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凱末爾執政時才解放婦女地位)。
8 世紀時,倭馬亞王朝的後裔在伊比利半島建立後倭馬亞王朝,便是中國文獻中所載的「白衣大食」,首都在伊比利半島哥多華。
阿拔斯王朝 (750年-1258年) 什葉派 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王朝,建立於西元 750 年的巴格達,是中國史書中的「黑衣大食」。 西元 746 年什葉派阿布.阿拔斯起義,攻佔下伊朗、敘利亞地區,並且推翻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阿拔斯王朝後來在兩河流域營建新都巴格達,並獎勵科學文教,但境內起義聲浪還是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