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lture

**案例1 餐桌禮儀

李浩作為漢語志願者來美國不久就參加了全美孔子學院大會。晚上他被邀請參加亞洲協會舉辦的宴會。小李有點興奮也有點緊張,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參加這麼正式的西餐宴會。他到達宴會廳的時候,圓桌上已經擺好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盤子、刀叉和杯子。他不知道這些餐具都是用來做什麼的,也不知道怎樣使用這些餐具。坐在他左邊的是一個美國大學國際交流項目的職員,右邊是從中國來的漢語女教師。小李拿起左邊的水杯喝了一口,看到女教師品嘗擺在前面的蛋糕,他也跟著吃了一小塊。對面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幾年的中文教師提醒他,那蛋糕是飯後吃的。他覺得很不好意思。宴會之中,小李一直與右邊的中國老師用漢語聊天,幾乎沒有跟左邊的美國人交談,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英語還不夠好。他隨手拿了自己左邊的一個勺子,後來發現旁邊的美國人在找著什麼,才意識到自己拿錯了餐具。後來他看到旁邊的人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子裡,他也學著這樣做,沒想到服務員把他的盤子端走了,其實他還沒有吃完呢。這次參加宴會的經歷讓李浩覺得很困惑,自己的表現也挺狼狽的。他決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出席西餐宴會的規則和禮儀。

參考答案

1. 每個國家都有特定的餐桌禮儀。李浩參加的是西餐的宴會,由於他不瞭解西餐的禮儀而引起了尷尬。比如,西餐的勺子應該在刀子的右邊吃飯的順序是最後吃甜點,刀叉並排放在盤中表示已經吃完了。在跨文化交際中,如何寒暄也有文化的差異。李浩只跟熟人交談,不跟鄰座的美國人寒暄顯得很不禮貌。

2. 建議漢語教師應事先瞭解所任教國家的飲食習俗,特別是餐桌禮儀,避免引起尷尬甚至誤解。此外也應瞭解跨文化交際中如何寒暄的策略,培養得體的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