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lture
**案例1 教學方法1
(2012年8月18日)昨天張老師到機場接我,她是這所學校的中文教師,來美國已經十幾年了。她還給我帶來了水果和麵包,想得真周到!今天一大早我就醒了,走到大街上看看。週末的早晨,大街上很安靜。今天的天氣很睛朗,白雲像浮雕一樣鑲嵌在藍藍的天空上,我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這麼漂亮的藍天白雲。路邊的草坪既平坦又整齊,滿眼綠色,吸一口新鮮空氣,感覺很舒服。對面走來一位晨練的老人,他見到我微笑著說了一聲"heIIo", 我也很高興地問候他。看來這裡的人很友好,以後我將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真是太好了!
(2012年9月15日)來美國快一個月了,最近心情很煩。我現在在一所高中教中文。班裡的學生有亞洲裔、非洲裔的,還有幾個白人學生。我從一開始就對他們很友好,沒有想到一個越南裔女生每次上課都要求上衛生間,有幾個男生還經常離開座位打鬥。我講語法的時候,把句型和例子都寫在黑板上,不到十分鐘就沒有人聽講了。本來想批評他們幾句,可是英語沒有那麼流利。我說話的時候,學生還看著我用俚語跟我爭辯。在中國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沒禮貌和不守紀律的學生。美國的學校跟我想像得太不一樣了。每天下課後我都覺得非常沮喪,有的時候真的想哭。
(2012年12月5日)我今天到外文系主任的家裡聚餐。其實不是系主任請客,而是每個客人準備一道菜,或者帶來蛋糕或飲料。這種叫作"pot luck"的聚餐方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也帶來了自己包的餃子。大家一邊分享不同的食物邊站著隨意地聊天。雖然他們之間說笑的時候,我還是沒有完全聽懂,但是我可以比較自如地用英語與他們交談。教應用語言學的Mary也是這個學期新來的老師,我們談得很愉快,她還邀請我到她家做客。臨走的時候,男主人熱情地擁抱每一位客人。到了我這裡,我本能地先伸出了手,他會意地笑了,和我握了援手。參加今天的活動我很高興,因為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學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以後我要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
(2013年6月15日)時間過得真快,下個月我就要回國了。想到很快就要離開這裡了,心情既高興又有點兒捨不得。高興的是可以很快見到家人和朋友,吃到地道的中國菜。可是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真的經歷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想起來真有意思,剛來的時候,因為不適應高中的教學,哭了好幾次,甚至想提前回國。現在我已經掌援了適合美國中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不再以講解為主,而是讓他們多做小組活動。美國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方法,我自己也省了不少力氣。看著學生漢語有進步,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融洽。
現在我越來越適應這裡的人際交往方式。在這裡大家都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人與人的關係比較簡單,不像在中國那樣有很多人情的負擔。剛來的時候,我覺得美國人沒有人情味,抱怨他們不主動提出幫助。現在我理解了美國人獨立的性格特點和做事方式。沒有想到,我自己也變得越來越獨立,遇到事情儘量自已解決。過去有煩惱的時候,我總是給朋友打電話傾訴。現在我會猶豫一下,這樣會不會給朋友添麻煩?我是不是可以自己解決?
參考答案
這位教師的跨文化適應經歷了文化適應的四個階段:蜜月期、挫折期、恢復期、適應期。蜜月期:她剛到美國覺得很新鮮和興奮,看到的一切很美好。挫折期:經歷了 “文化休克 ”,覺得心情沮喪,很想哭,主要在高中任教遇到的情況與自己的預期有很大的差距,不知道如何應對美國的學生。恢復期:能夠與當地朋友友好交流,心情也輕鬆愉快了很多。雖點還是不能適應美國人人際交往的習俗,但是能夠積極地適應並調整自己。適應期:十個月之後,她完全適應了。找到了文化適應的有效方式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兩種文化中找到了平衡。
問卷調查: 以下情況處於文化適應的哪個階段? 這個階段有什麼特徵?
1. 我討厭吃漢堡,沒有米飯我吃不下飯。
2. 我剛到這裡,感覺這裡的人們真友好。
3. 我現在更喜歡去健身房了,不再自己跑步了, 因為在那裡可以接觸更多的人。
4. 雖然我還是不習慣他們的一些做法,但是我漸漸理解了他們這樣做的理由。
5. 我想回家,我想離開這裡。
6. 這也叫廁所嗎?
7. 以前經歷的困難現在想來都是人生寶貴的經歷。
8. 我現在可以用這裡的語言跟別人交談了,應付日常生活沒有問題。
9. 現在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我都知道大致的解決途徑和方法。
10. 我什麼都不想做,只有給父母和朋友打電話才能讓我高興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