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lture

**案例2 當面溝通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個中文項目主任沃特教授給來自中國的兩個漢語教師安排教學任務。開會討論的時候兩個中國老師都沒有提任何反對意見,可是會後兩個人分別找到沃特主任抱怨自己的工作量不太合理,要求做一些調整。沃特主任很惱火,他不明白為什麼她們不在會上出來商量解決,而是背後表示不滿意。他甚至懷疑中國老師的性格有問題。可是這兩個老師的解釋是:她們不好意思當面說出來,因為顧及另一個人的面子,怕傷了和氣。但是沃特主任認為背後議論給工作和人際關係都帶來不好的影響。

討論:

1. 這幾位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經歷中出現了什麼問題?

2. 你如何解釋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或衝突?

3. 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 你會怎麼做?

參考答案

1. 這個案例主要涉及了交際風格的差異,中國人說話比較含蓄、間接,而四方人的交際方式比較直接,他們期待中國老師在會上直接交流和協商。

2. 這個案例也反映了中國人的面子觀念。中國是集體主義文化,注重人際關係的和諧,顧及其他人的面子。中國老師擔心當面說出自己的意見會引起同事的不愉快,因此採用了背後談話的方式。

3. 建議中國的老師瞭解對方交際風格的特點,意識到跨文化的差異。涉及工作的問題最好當面溝通和協商,而不是背後議論。就事論事,在工作問題上不夾雜個人情感因素。

討論以下問題, 分享個人跨文化交際的經歷和感受。

 

問卷調查:你是否同意以下的說法? 為什麼?

1. 跨文化交際經歷越多,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越強。

2. 跨文化交際與文化教學關係密切,與語言教學關係不太密切。

3. 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通過讀書和聽課來提高。

4.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跨文化交際的知識和技能。

5. 到國外生活就要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禮儀去做

6. 傳播中國文化應避免負面的東西,應主要宣傳正面的主流文化。

7. 跨文化交際中應該表現出愛國主義悄感和民族自豪感。

8. 漢語教師作為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一定比外國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