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黄達 金融學 v3
專欄 順週期性
最早研究順週期性(procyclicality)的是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人員,相關文獻可以追溯到2001年。順週期性描述了金融部門繁榮時期提供更多信貸、衰退時期限制信貸從而放大經濟週期的傾向。金融體系內部的相互關聯加重了這種順週期性,它既源於主觀的心理因素,又受客觀經濟因素的影響。羊群效應會導致“貪婪與恐慌”的循環。更客觀地說,在經濟擴張時期,淨值和擔保品價值上漲,這為金融機構通過額外信用創造大幅增加新財富提供了空間和激勵;經濟衰退時期則剛好相反,從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金融政策應當謀求降低順週期性,至少應當避免助長順週期性。方法之一是在信貸推動型泡沫形成的過程中使信貸擴張變得困難。例如,提高購買資產的保證金要求,或者要求擴張信貸的機構針對其增加的信貸持有額外的資本(“逆週期資本”)。但是,要使這些措施有效並且不被扭曲,它們必須足夠寬泛,從而不至於使中介活動簡單地通過轉向其他渠道或海外來規避。
資料來源:安德魯·克羅克特:《21世紀需要怎樣的金融體系》,載《比較》,2012(1)。
【複習思考題】
1.不同的金融監管理論在論證金融監管的必要性時,既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又有交叉之處,試分析比較。
2.結合中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想一想我國應當如何解決降低監管成本和避免監管失靈的問題。
3.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與歷史文化傳統、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和法制建設等方面存在怎樣的聯繫?
4.監管當局的監管、行業自律和金融業的內部管理,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應該怎樣理解?
5.與《巴塞爾協議》相比,《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有哪些重大的變化?試分析這些變化將對銀行業的經營管理產生何種影響?
6.從《巴塞爾協議》到《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再到《巴塞爾協議Ⅲ》,說明在國際金融監管中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所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7.就金融國際化論證對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必要性。
8.弄清金融監管溢出效應、監管競爭和監管套利這些概念的內容,把握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複雜性,理解金融監管國際協調面臨的困難。
9.金融監管國際協調雖然面對種種困難和阻力,但總的說來是不斷髮展的趨勢,這意味著存在合作的共同基礎。試加以分析。
10.你是否知道我國參與國際金融監管協調的情況?
11.對於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國際組織、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層次這些距離日常生活較遠的事務,可以從哪些途徑獲取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