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黄達 金融學 v3
附錄 若干發達國家的金融改革
如果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擴及發達國家,但是發達國家從那時起直至近年的改革則不是金融自由化的概念所能全部包容的。下面作些簡單介紹。
美國
美國於1973年取消了資本流入限制。隨後,對外國公司進入美國國內金融市場實行了自由化,並放鬆了對美國金融機構向外國貸款的管制。1980年《存款機構放松管制與貨幣控制法案》通過,逐步取消了對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利率上限管制;允許所有存款機構經營支票賬戶和大額定期存單業務;對所有存款機構實行統一的準備金比率;放寬對聯邦註冊機構的投資限制等。1982年《加恩-聖傑曼存款機構法案》允許儲蓄機構經營活期存款,發放商業貸款;允許銀行持股公司跨州接收破產的儲蓄機構;允許銀行開設貨幣市場存款賬戶等。這些規定基本上消除了各類存款機構在業務管制方面的差別。
1994年,《裡格尼爾1994年銀行跨州經營和跨州設立分行之效率法》對長期禁錮美國銀行開展州際業務的《麥克法登法》及《1956年持股公司法》進行了徹底的修正。1995年《金融服務競爭法》促進了銀行界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領域展開全面的競爭,這曾被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稱為“有重大意義的突破性進展”事件。1999年11月,美國國會和總統批准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該法案廢除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關於銀行、證券分業經營的條款,修改了《銀行控股公司法》及其修正案關於收購金融機構的條款,促進了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聯合經營。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政府相繼推出旨在加強金融監管的舉措,如2008年3月公佈金融監管改革藍圖,2009年6月17日出臺全面金融監管改革方案等。
日本
1981年,日本頒佈的新銀行法,規定銀行可以從事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府保付債券的買賣。大藏省於1984年批准信託銀行開辦1年以內的信託存款業務,商業銀行和長期信用銀行之間的業務實現了交叉。1984年6月,銀行正式成為債券市場的中間商。證券公司則向商業銀行的大額定期存單業務滲透。從1978年到1987年,日本政府逐漸放鬆了對銀行存貸款利率的管制。1980年,《外匯與外貿管理法》取消了外匯管制,對外匯存貸款不再加以限制。1993年《金融制度改革法》實施,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分業管理被打破。
1996年10月,日本經濟審議行動計劃委員會下設的金融工作小組公佈的《搞活我國金融系統》的報告揭開了日本版大爆炸(big bang)的序幕。這項以自由、公開、國際化為原則的金融大改革方案旨在改變以往的那種以大藏省官僚的判斷和決策為中心的宏觀管理體制,以推動金融的完全自由化。這次金融大爆炸是日本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金融改革。日本政府、財界和產業界對於這次金融大爆炸均寄予厚望,將它看成是促使日本經濟擺脫困境的強力助推器。
英國
1971年,英國廢除了銀行間利率協議與英格蘭銀行貼現率強制性掛鉤的做法[1],代之以英格蘭銀行最低貸款利率為中心利率。不過,商業銀行並沒有義務跟從中心利率。1981年8月,英格蘭銀行最低貸款利率取消,英國利率實現自由化。
1979年,英國取消了對外交易的外匯管制,實現國際金融交易自由化。
1979年通過《銀行法》;1987年對1979年的《銀行法》作了修正。其方向是逐步放寬對存款貨幣銀行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1986年10月27日,英國取消了傳統的股票交易所固定佣金比率規定;取消了股票經紀人和批發商的界限——交易所任何會員都可從事代客買賣或自行買賣證券,使交易商和經紀商合二為一;允許本國和外國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申請為交易所的會員,也允許外國公司百分之百地收購交易所會員公司。這些措施在當時被輿論界稱為“大爆炸”,使得倫敦證券市場的競爭性大大加強,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倫敦證券市場的自由化,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使英國專業化的金融體制趨於解體:大商業銀行可以介入證券交易,這就可以使它們集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證券交易商和經紀商於一身,成為全能型金融機構。
【複習思考題】
1.什麼是“金融發展”?怎樣觀察和度量金融發展的水平?
2.自己動手蒐集、整理一些有關我國金融發展水平的數據,並試對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作總體估價。
3.在集中計劃體制下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極大差別,為什麼?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的發展對於推進經濟發展所可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可作怎樣的估價?
4.在集中計劃體制下,有金融壓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也有不少國家存在金融壓抑;在發展中國家,金融壓抑問題較為普遍,但在發達國家,也並非完全不存在。這無不涉及國家對金融事業的干預。對於這樣的問題,你認為如何認識才較為全面?
5.金融自由化浪潮不僅席捲發展中國家及轉型國家,並且也擴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其背景及必然性應如何理解?
6.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它對經濟增長起什麼作用?
7.應如何領會發展中國家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經驗和教訓?聯繫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啟示,在中國今後的金融改革中應如何處理好利率改革、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資本市場的擴大開放以及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和監管等問題?
註釋
[1]長期以來,英國銀行間利率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最低貸款利率比英格蘭銀行貼現率高0.5%,最高存款利率比貼現率低2%,並且對活期存款不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