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黄達 金融學 v3

第四節 網絡銀行

什麼是網絡銀行

網絡銀行(internet bank),也稱網上銀行、在線銀行,是指通過互聯網或其他電子傳送渠道,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新型銀行。它的存在以互聯網或其他通信手段(如傳真機、電話等)的存在為基礎。當然,還要有要求利用互聯網或其他通信手段取得金融服務的機構和個人。

網絡銀行通常分為純網絡銀行和分支型網絡銀行兩類。純網絡銀行也可稱為“只有一個站點的銀行”。這類銀行一般只有一個辦公地址,無分支機構、無營業網點,幾乎所有業務都通過互聯網進行,是一種虛擬銀行(virtual bank)。世界上第一家純網絡銀行是於1995年10月18日在美國亞特蘭大成立的“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分支型網絡銀行是指原有的傳統銀行利用互聯網作為新的服務手段,建立銀行站點,提供在線服務。網上站點相當於它們的一個分支行或營業部,為其他非網上分支機構提供輔助服務,如賬務查詢、轉移資金、支付款項等等,是實體銀行採用網絡手段擴展業務、增強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網絡銀行的迅猛發展

網絡銀行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銀行業自17世紀成立以來,始終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向前發展。電腦和網絡技術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銀行業的發展,電子化開始在銀行的各個領域普及,並改變了傳統的管理和服務形式。

自首家純網絡銀行開業以來,網絡銀行的數目就如同雨後春筍般飛速增長。在美國,1995年在互聯網上設立網站的銀行數量為130多家,到2000年發展到3800多家,佔所有聯邦保險的儲蓄機構和商業銀行總數的37%。在歐洲,網絡銀行的市場份額也在急劇擴大。據所羅門兄弟公司的統計,到2000年2月,歐洲已有122家,其中英國18家,瑞士17家,德國16家,西班牙12家、挪威11家,分列前5名。在網絡銀行發展較快的國家裡,銀行削減傳統分支機構的趨勢十分明顯。如美國,2000年與1993年相比,銀行業各類服務渠道所佔業務比例發生了下列變化:傳統分行由1993年的42%降至2000年的22%,ATM從33%降至30%,而網絡銀行業務則從0%上升到13%。另據美國權威金融機構估計,在未來10年內美國銀行業的分支機構將減少一半。

網絡銀行的特徵

網絡銀行發展如此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比傳統銀行具有明顯的優勢。

(1)方便、快捷、超越時空。傳統銀行基本上是在櫃檯內為客戶提供直接服務,這就要求客戶只能在限定的營業時間內到銀行接受各項服務,時空限制極為嚴格。而網絡銀行能夠提供全球24小時的“AAA”式服務,即可在任何時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為客戶提供實時服務,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2)各項成本低。網絡銀行可以少設甚至不設分支機構,而且其僱員要比傳統銀行少得多。據估算,網絡銀行的開辦成本相當於傳統銀行營業網點的1/3;經營成本只相當於經營收入的15%~20%,而傳統銀行則佔到60%;清算成本通常只相當於傳統銀行分理處的10%左右。

(3)網絡銀行拓寬了金融服務領域。網絡銀行不僅提供大部分傳統銀行業務,還提供一些全新的業務,如公共信息服務(包括利率、匯率信息,經濟、金融新聞等)、詳細而低成本的投資理財服務、投資諮詢服務和綜合經營服務等。其中,綜合經營服務包括髮行電子貨幣、電子錢包等服務,並把證券、保險、基金等分散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融合到網上金融超市之中。此外,還可通過提供網上支付服務為電子商務(如網上購物、網上訂票等)配套。

(4)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方式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傳統銀行一般是單方面開發業務品種,向客戶推銷產品和服務,客戶只能在限定的業務範圍內選擇接近自己需要的銀行服務項目。網絡銀行摒棄了傳統銀行以產品為導向的營銷方式,採取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方式,即可以按照客戶的需求為其提供極具個性化的服務。

此外,網絡銀行還具有信息透明度高、存款利息高等優勢。這些都使網絡銀行的發展勢不可擋。

網絡銀行發展中存在的障礙

(1)安全問題。互聯網的公開性勢必威脅到網絡銀行的安全性,而安全性問題是決定網絡銀行成敗的關鍵。對於精通網絡操作技術而又熟悉銀行業務的不法者而言,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偽造和複製網絡銀行的金融產品和信息,並可以假亂真,非法侵吞鉅額資金。SFNB開業僅兩個月,就有1萬名黑客企圖非法入侵;而1999年一名俄羅斯數學學生通過互聯網進入了花旗銀行的電腦系統,非法轉存了數以百萬計的資金;2005年美國50家銀行的客戶身份信息被盜,其中包括信用卡賬號信息和網絡銀行的登錄密碼。網絡安全關係消費者的信心。美國波士頓公司曾對客戶不願使用網絡銀行的原因進行過市場調查,結果顯示,80%是出於對風險因素的擔心。

(2)法律規範問題。網絡銀行的發展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規範與之適應,而目前全球關於計算機和網絡領域的立法工作相對滯後,有關這方面的金融法規很不健全。如對網絡銀行的設立及日常經營活動的規定、對電子貨幣的發行與轉移、金融監管部門對網絡銀行的監管、網上如何確保銀企的信用關係等問題,都還缺乏明確規範的法律框架。

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

目前,我國尚無純網絡銀行出現。廣告宣傳上的網絡銀行都是傳統銀行通過網絡開展業務。實際上,在國外,網絡銀行業務的主要份額也是以傳統銀行作為母行所推動的。

網絡銀行業務在中國的開展,首先是1996年6月中國銀行在國內設立網站,提供網上銀行服務。1997年4月,招商銀行推出網上金融業務“一網通——網上支付”,並於1999年實現網上支付業務的全國聯網,初步構造了中國網上銀行的經營模式。1999年,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也開始向客戶提供網上銀行服務。到2010年末,在141家商業銀行和獲准開辦網上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中,開設網上銀行業務的有51家,企業網銀註冊用戶超過180萬,個人用戶超過了4200萬,網上交易額達90多萬億元人民幣。

我國網絡銀行的服務內容主要有:

(1)信息服務:主要包括新聞資訊、銀行內部信息及業務介紹、銀行分支機構導航、外匯牌價、存貸款利率等。一些銀行(如工商銀行)目前也提供一些特別的信息服務,如股票指數、基金淨值等。

(2)個人銀行服務:主要包括賬戶查詢、賬戶管理(存摺、銀行卡之間轉賬,活期、定期種類轉換,利息試算等)、存摺和銀行卡掛失、代理繳費等。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提供外匯買賣服務;中國銀行提供個人電子匯款服務;建設銀行提供小額抵押貸款和國債買賣服務等。

(3)企業銀行服務:主要包括賬戶查詢、企業內部資金轉賬、對賬、代理繳費等。此外,工商銀行還提供同城結算和異地匯款服務,中國銀行提供國際結算服務。

(4)銀證轉賬:銀行存款與證券公司保證金的實時資金轉移。

(5)網上支付:包括企業對個人(B to C)和企業對企業(B to B)兩類。大部分網絡銀行提供前一種服務,這種服務一般與網上商城相結合。

從總體上看,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的開展還很有限,業務種類與業務量較少,網上業務還不能成為銀行盈利的手段。進一步發展網絡銀行需要網絡人才的培養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技術開發。

網絡銀行的發展會導致金融業務綜合化發展趨勢的增強,這對我國實施“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也提出了挑戰。如何完善與網絡銀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我國網絡銀行的金融監管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