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黄達 金融學 v3
專欄 各國外匯儲備陸續增持人民幣
2006年以來,逐步有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宣佈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2006年12月1日,菲律賓中央銀行宣佈用人民幣持有部分外匯儲備。此後,俄羅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尼日利亞、泰國以及日本等國陸續表示在其儲備貨幣籃子中增加人民幣。2010年9月,馬來西亞宣佈買入人民幣計價債券作為其外匯儲備。當年11月,白俄羅斯公佈其國家外匯儲備增加60億元人民幣。2011年9月,尼日利亞宣佈將人民幣正式納入外匯儲備行列;當年11月,泰國中央銀行表示在其外匯儲備中增加人民幣。2011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日本政府提出購買一定規模的中國國債。2012年3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公佈購買650億元人民幣國債,由此標誌著人民幣將首次成為發達經濟體的儲備貨幣。早在2009年8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功發行以人民幣為支付貨幣的價值500億美元的債券,初步認可了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功能。自2012年6月1日起,在日本東京和中國上海兩地市場開展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業務,這是人民幣首次與全球主要貨幣實現直接交易,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邁出重要一步。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12年3月3日報道,尼日利亞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中已經增加了相當於5億美元的人民幣,它還計劃繼續買入,讓人民幣持有量達到這一金額的7倍。尼日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在接受採訪時說,該國中央銀行準備逐步將其350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比例提高到10%。薩努西說,過去6個月來,尼日利亞已經把1.4%的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主要是通過拋售歐元並在中國香港的離岸市場上買入人民幣。他說,他計劃繼續執行這一策略,拋售手頭的大量歐元資產並從中國人民銀行直接購買更多的人民幣。隨著尼日利亞和中國之間經貿往來的迅速擴展,持有人民幣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他補充說,美元仍是尼日利亞中央銀行最重要的儲備貨幣。
人民幣目前仍然無法自由兌換。經濟學家說,在人民幣能在自由市場上更容易地兌換之前,非洲其他國家不太可能仿效尼日利亞的做法。倫敦渣打銀行的非洲研究主管拉齊亞·汗說:“外匯儲備規模較大的石油生產國很可能會先對人民幣產生興趣。我猜這種趨勢將來會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如果中國像其所暗示的那樣在2015年之前採取措施增強人民幣的可兌換性。”拉齊亞·汗說,南非或許也會考慮把它的部分外匯儲備轉換為人民幣,因為中國是它最大的貿易伙伴國。
【複習思考題】
1.比較外匯與本幣的異同。一國居民持有的外匯在本國境內是否具有貨幣的各種職能?為什麼?
2.瞭解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制度。為什麼說人民幣還不是完全可兌換貨幣?
3.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各自的利弊是什麼?匯率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實現完全的浮動匯率?
4.貨幣制度與國家主權的聯繫應該怎樣理解?結合歐洲貨幣、貨幣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5.我國對現行匯率制度的標準是怎麼表述的?你是否知道當前國內外圍繞中國匯率制度的不同見解?你作何評價?
6.人民幣國際化對於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將產生何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