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陳志霞
第 十三章 心理壓力及其應對
引例
抑鬱症員工遭IBM辭退後獲賠5.7萬
據 2008年6月20日《中國青年報》(記者 周凱)報道 2006年,武漢大學畢業的袁某與 IBM中國公司簽訂了一份 5年的勞動合同,擔任上海分公司研發工程師一職。可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他的健康出現問題,經常感到頭悶、疲憊。一年後,他被診斷患有雙向性情感障礙(抑鬱症)。隨後,他將實 情告訴了一線經理。正巧此時,袁某與一香港經理在工作上發生爭執,就寫下辭職書,其部門領導卻表示辭職無效,並勸其以病假形式去醫院治療。兩個月後,袁某持上 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建議邊工作邊治療”的鑑定要求重新上班時,卻被 IBM 拒絕。雙方為此展開了四個多月的“拉鋸戰”,袁某一度因心理壓力過大而服藥自殺,後被人救回。
2008年2月,IBM上海分公司突然向袁某出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其多次違反公司紀律,嚴重影響公司正常工作秩序為 由解除勞動合同。袁某認為,IBM所執行的“不錄用抑鬱症員工”的政策是一種歧視性的政策,一紙申訴書將IBM(中國)訴至上海浦東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而 IBM 認為,2007年6月袁某曾提出過辭職,因而,雙方的勞動關係實際自那時已解除,公司只是出於人道主義才以病假工資的形式支付其工資補助。
2008年6月18日,浦東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最後確認:“雙方按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和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並按 每月9 822 元的工資標準從2008年3月1日起至現在支付袁某的工資,共計5.7萬元。”同時說明,IBM上海分公司並非袁某勞動合同關係的用工主體,其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中國青年報》網站《IBM 公司辭退抑鬱症員工敗訴》原文鏈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6/20/content_2230701.htm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也相應增加。承受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但過度的心理壓力會破 壞人的身心平衡,影響身心健康。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組織員工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影響了個體身心健康和行為結果,影響了組 織效率和法則。只有瞭解心理壓力,正確對待壓力,才能消除壓力對健康的負面影響,讓人生更精彩。
作為緩解工作壓力的有效方法——員工幫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t Plan,EAP)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管理者的青睞。本章重點探討壓力及工作壓力的相關概念、壓力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員工幫助計劃(EAP)實施的原則和步驟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