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17.2 國內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環境是所有公司共同運行的經濟環境。圖17-2闡明瞭宏觀經濟在決定投資業績中的重要作用。該圖對標準普爾500股票價格指數水平與標準普爾各個公司每股收益(EPS)的預期水平進行比較。曲線顯示股價往往隨著每股收益的增加而增加。儘管股價對每股收益的比率隨著利率、風險、通貨膨脹率和其他變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該圖表明,一般來說,比率往往處於12~25區間。如果市盈率正常,標準普爾500指數也會落在這個範圍內。儘管,很顯然,市盈率乘數方法並不完美,注意20世紀90年代後期互聯網泡沫期間市盈率乘數大幅增加,宏觀市場和累積收益變化趨勢一致。因此,要預測宏觀市場表現,第一步是評價總體經濟狀態。

圖17-2 標準普爾500指數與每股收益

資料來源:Authors’calculations using data from The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預測宏觀經濟的非凡能力能帶來引人注目的投資業績。但是,僅能很好地預測宏觀經濟形勢是不夠的。為獲得超額利潤,投資者必須比競爭者預測得更準確一些。在這一節中,我們將闡述一些描述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經濟統計量。

17.2.1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該經濟體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總和。GDP快速增長表明經濟正在擴張,公司有大量機會增加銷售額。工業總產量是度量經濟產出水平的另一種常用方法,該統計量主要反映製造業方面的經濟活動。

17.2.2 就業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是正在尋找工作的勞動力佔總勞動力(即正在工作和積極尋找工作的勞動力)的百分比。失業率度量了經濟運行中生產能力極限的運用程度。失業率只與勞動力有關,但是從失業率中可以得到其他生產要素的信息,從而進一步瞭解經濟運行狀況。分析師也會關注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這是工廠的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間的比值。

17.2.3 通貨膨脹

物價普遍上升的比率被稱為通貨膨脹(inflation)。高通貨膨脹率通常與“經濟過熱”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對貨物和服務的需求超過生產能力,這導致價格上升。大多數政府的經濟政策都很微妙。它們希望刺激經濟以保證接近完全就業,但不會引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和就業之間的權衡問題一直是許多宏觀經濟政策爭論的焦點。一直以來,在這些政策的相對成本以及經濟對這些壓力的脆弱性問題上,存在很大的爭議。

17.2.4 利率

高利率降低未來現金流現值,因此會降低投資機會的吸引力。所以,實際利率是企業投資成本的關鍵決定因素。對住房和汽車等高價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通常通過融資得到滿足,由於利率會影響利息支付,因而它們對利率高度敏感。(可參見第5章5.1節,那裡介紹了利率的決定因素。)

17.2.5 預算赤字

聯邦政府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是指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差額。任何預算差額都將通過政府借貸來彌補。大量的政府借貸會增加經濟中的信貸需求從而提高利率。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過度的政府借貸會提高利率,阻礙企業投資,從而對私人借貸和投資產生“擠出”作用。

概念檢查17-1

某經濟體,其主導產業是汽車生產,用於國內消費和出口。現在假設,人們延長了汽車使用時間,嚴重損害了汽車市場。請描述一下該變化對國內生產總值、失業率、政府預算赤字和利率可能產生的影響。

17.2.6 心理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心理問題,即他們對經濟採取的是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比方說,如果消費者對未來收入水平有信心,他們願意進行大量的現期消費。同樣,如果商家預期其產品需求會升高,就會增加生產和庫存。這樣,公眾信心會影響消費和投資數量,影響對產品和服務的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