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小結
1.儘管單因素期望收益-貝塔關係還未被科學界普遍認可,卻已被廣泛地應用於經濟生活中。
2.單因素CAPM模型的早期檢驗發現非系統風險也與證券平均收益率相關,拒絕了證券市場線。
3.接下來的檢驗控制了貝塔的測量誤差,並發現非系統風險不能解釋資產組合的收益率,但估計的證券市場線與CAPM模型預測的結果相比太過平緩。
4.羅爾批評認為,通常的CAPM模型檢驗僅是對一個預先指定的市場代理變量的均值-方差有效性的檢驗,因此,它對期望收益-貝塔關係的線性檢驗並不能支持CAPM模型的有效性。
5.與預定市場指數的基準不同,對專業管理的資產組合的均值-方差有效性的檢驗肯定了羅爾批評,同時提供了預定市場指數有效性的證據。實證表明許多專業管理的資產組合的表現不如市場指數的表現,這有利於證明指數和CAPM模型的有效性。
6.對考慮人力資本和資產貝塔週期變化的單因素模型的檢驗結果與單因素的CAPM和APT的結果高度一致。這些檢驗表明,宏觀經濟變量對解釋期望收益來說不是必需的。然而,一旦考慮這些宏觀經濟變量,規模效應和賬面-市值比效應異象就會消失。
7.今天的主流多因素模型是法瑪-弗倫奇因子模型的變體,它合併了市場,市值大小、價值、動量和有時也加入流動性因素。關於收益是否與這些市場因素外的其他因素有相關性的爭論仍在繼續,模型還反映了合理的風險溢價和行為誘導下的錯誤定價。
8.股權溢價之謎源於對股權收益的觀測結果:股權收益相對於無風險利率的溢價遠遠超過了合理的風險厭惡係數所能解釋的範圍——至少當以平均實現收益率來代表期望收益率時是如此。法瑪和弗倫奇發現這種溢價之謎主要是來自過去50年的超額收益。通過用股利增長模型而非已實現收益率來對期望收益進行估計,學者發現股票之所以出現較高的超額收益是因為較高的未預期資本利得率。這項研究也表明對未來超額收益率的預測會低於近幾十年來的已實現收益率。
9.對基於消費的CAPM模型的早期研究的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近期研究的結果卻令人振奮。一些研究發現,消費貝塔和法瑪-弗倫奇三因素模型一樣能解釋資產組合的平均收益率。這些研究結果也證實了法瑪和弗倫奇的推斷——他們的三因素代理的風險大部分是基本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