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第10章 套利定價理論與風險收益多因素模型

利用證券之間的錯誤定價來賺取無風險利潤的行為稱為套利(arbitrage)。它需要同時買入和賣出等量的證券來賺取其中的價格差。在均衡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沒有套利機會也許是資本市場理論最基本的原理。如果實際證券價格中存在套利機會,則會有一個很強的壓力使價格恢復到均衡狀態。因此,證券市場必須滿足“無套利條件”。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第8章中所介紹的無套利條件及因素模型來導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證券市場線,進而更深入地瞭解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係。

前幾章介紹瞭如何將風險分解為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我們將拓展這一方法來處理系統性風險的多層面特徵。證券收益的多因素模型可以用來測度和管理許多經濟領域的風險,如經濟週期風險、利率或通貨膨脹風險、能源價格風險等。通過這些模型,我們可以得到多因素版本的證券市場線,其風險溢價來源於多種風險因素,而每一種都有各自的風險溢價。

我們將說明如何將因素模型與無套利條件相結合從而得到期望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係。這種風險收益之間的平衡方法叫作套利定價理論(APT)。在單因子模型中,即沒有額外市場風險因子的情況下,APT所得到的平均收益-β等式與CAPM相同。在多因子市場,即有至少1個額外市場風險因子時,APT將得出與默頓跨期的CAPM(ICAPM)相似的均值-β等式。這些因素會引起強烈的對衝需求,從而引出第9章中所介紹的多因素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因此以套利定價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推導出多風險形式的證券市場線,可以加深我們對風險收益關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