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第7章 最優風險資產組合
投資的決策可以看作自上而下的過程:①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之間的資本配置;②各類資產(如美國股票、各國股票、長期債券)間的配置;③每類資產內部的證券選擇。
正如我們在第6章看到的,資本配置決定了投資者的風險敞口,而最優的資本配置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和風險資產收益的預期。從原理上講,資產種類配置和具體證券選擇技術上基本相同:均著眼於尋找最優的風險資產,即尋找提供最優風險收益權衡的風險資產組合。而在實際操作中,這卻是分開的兩步,投資者先確定各類資產的分配,再從各類中選擇具體的資產。在展示如何建立最優風險組合之後,我們會討論兩步法的優點和缺點。
我們首先討論簡單資產分類的潛在好處,然後檢驗有效分散化的過程;先討論兩個風險資產的情況,再討論加入一個無風險資產,最後討論合併很多風險資產的情況。我們先學習分散化如何在不影響期望收益的條件下降低風險,然後,我們重新檢驗資本配置、資產類別配置、證券選擇的層次。最後,我們通過類比分散化與保險行業的運作來深入探討分散化的威力。
在本章和第8章我們討論的組合基於一個短期的視野:即使整個投資期限很長,組合也可以通過調整各部分資產來重新平衡整個資產組合,這樣持續下去。在短期中,描述長期複利收益的偏度並不存在,因此正態假設可以足夠精確地描述持有期收益,我們只考慮均值和方差。
在附錄7A中,我們展示最優風險組合的建立如何用Excel簡單完成。附錄7B回顧了組合的統計數據,重點是協方差和相關性度量。即使你有很好的數理功底,你還是可以大致看一下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