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附錄6B 效用函數與保險合同均衡價格

個人投資者的效用函數用來衡量投入財富不同的個人投資者投資的主觀價值。本質上說,經濟蕭條時期(財富值低)的1美元要比經濟景氣時期(財富值高)的價值更高。

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風險資產組合。那麼如果這個組合的價值在出現比預期還要糟的經濟狀況時下降了,雖然財富的水平不同,但是所有的投資者都處於一個“不寬裕”的境地。因此,在不寬裕時期1美元的均衡價格要比投資組合表現好於預期的時候高。這種觀點有助於解釋前面章節考慮長期投資時投資組合的保險成本更高的現象,也同樣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股票投資組合(和個股)投資的風險溢價更高,而出現猛跌的概率實際卻比較小。儘管下跌風險的概率比較小,股票並不會比低收益無風險的債券更優,因為一旦投資下跌的消息洩露,隨之所要求的美元收益的價值就會升高。

相關投資者的行為是否也證明了這種風險厭惡呢?回顧金融市場過去的價格和收益率,回答是肯定的。由於很強的連貫性,風險較大的債券比其他安全的具有類似性質的證券價格更低。在較長的一段時期風險更大的股票也能提供比其他風險較低的資產(如國庫券)更高的收益。例如,在1926~2012年,標準普爾500投資組合的年平均收益率超過國庫券8%左右。

從金融數據清楚地看出,投資者的行為表現出明顯的風險厭惡特徵。對於將金融資產視為以風險溢價的形式對風險的補償,並同時強烈渴望博弈的讀者來說,我有一個建設性的建議:在金融市場上用你的這種賭博勁頭推進你的投資。就像馮·諾依曼曾經說的,“股票市場就是充滿機會的賭場”。一個很小的追求風險的投資只要提供一個正的期望收益率就可以給你帶來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