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3.6 股票市場的全球化
圖3-8顯示了目前為止就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來衡量紐交所泛歐交易所是最大的股票市場。所有主要的股票市場今天都是電子化。

圖3-8 2012年世界範圍內最大的股票市場(按國內市值)
資料來源: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2012.
近年來,股票市場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這促使它們形成國際聯盟或進行合併,這種壓力主要來自電子交易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交易者把股票市場當作連接他們與其他交易者的計算機網絡,而且對交易者在全球範圍內選擇交易證券的限制也越來越寬鬆。在這種背景下,由交易所提供一種廉價、高效的執行指令和清算的交易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證明了建立國際聯盟使跨國交易成為可能,並且可以享受規模經濟效應。此外,由於面臨電子網絡的競爭,交易所意識到它們最終需要建立提供24小時服務的國際市場和允許不同類型證券交易的平臺(如同時允許股票和衍生品交易)。最後,公司希望當它們需要資金時可以進行跨國籌資。
這些壓力引發了全球市場合並的大趨勢。在過去的10年裡,大多數合併是同一大洲內交易所之間的合併。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2006年與群島交易所合併,又於2008年收購了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於2005年和2007年分別收購了即時電子交易網(Instinet,INET,運行另一主要的電子交易市場)和波士頓股票交易所。在衍生工具市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於2007年和2008年分別收購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紐約商業交易所,從而使美國幾乎所有的期貨交易都在同一交易所進行。在美國,泛歐證券交易所由巴黎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里斯本證券交易所和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合併而成,不久後又收購了倫敦國際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位於倫敦的衍生工具交易所)。2007年,倫敦證券交易所與Borsa Italiana(經營米蘭證券交易所)合併。
此外,也有一些洲際之間的合併:2007年,紐約證券交易集團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併;
德國的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同意在2011年年底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將能夠支持幾乎每一種類型的投資交易。然而,在2012年年初,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建議合併停止,擬議的合併擱淺。但是,合併的嘗試表明了市場壓力的推力,其他合併也在繼續。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已宣佈有意連接它們的網絡給每個客戶一個進入這兩個市場的途徑。在2007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合並OMX形成納斯達克OMX集團,OMX經營著7家北歐和波羅的海的證券交易所。在2008年,歐洲交易所接手國際證券交易所(ISE),形成一個主要的期權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