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Zvi Bodie 投資學 v10

1.4 投資過程

投資組合可簡單理解為所投資產的集合。投資組合確定以後,通過出售現有證券併購入新證券,或投入額外資金擴大投資組合規模,或出售證券縮小投資組合規模,都可以使原來的投資組合更新或重構。

投資資產可以分為股票、債券、不動產、商品等。投資者在構建投資組合時,需要做出兩類決策: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決策和證券選擇(security selection)決策。資產配置決策是指投資者對這些資產大類的選擇,證券選擇決策是指在每一資產大類中選擇特定的證券。

資產配置決策包括對安全資產(如銀行存款和貨幣市場證券)和風險資產投資比例的決策。不幸的是,許多評論員甚至是那些提供財務建議的人也錯誤地把儲蓄等同於安全投資。[1]“儲蓄”的意思是你沒有花光當前所有的收入,因此可以用於增加投資組合。你可以把儲蓄投資於安全資產、風險資產或是兩者的組合。

“自上而下”的投資組合構建方法是從資產配置開始的。例如,某人目前所有的錢都存放於一個銀行賬戶,那麼他首先要決定整個投資組合中股票、債券等應占的比例。這樣,投資組合的大特點就確定了。例如,自1926年以來,大型公司普通股的平均年收益率一直高於11%,而美國短期國庫券的平均年收益率卻低於4%。另一方面,股票風險相對較大,其年收益率(根據標準普爾500指數)從最低的-46%到最高的55%不等。相比而言,美國短期國庫券是無風險的,因為購買時你就已經知道可以獲得的利率。因此,如何將投資在股票市場和國庫券市場之間配置將會對投資組合的收益和風險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個自上而下的投資者首先會確定如何在大類資產之間進行配置,然後才會確定在每一類資產中選擇哪些證券。

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包括對可能包含在投資組合中的特定證券進行估值。例如,投資者可能會問,默克和輝瑞哪家公司的股價更有吸引力。債券和股票都需要根據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來進行估價,但是,對股票估值要比對債券估值難得多,因為股票的績效通常對發行公司的狀況更敏感。

與“自上而下”的投資組合管理相對應的是“自下而上”的戰略。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時,投資組合的構建是通過選擇那些具有價格吸引力的證券而完成的,不需要過多地考慮資產配置。這種方法可能會使投資者無形中把賭注全投向經濟的某一領域。例如,投資組合最終可能會集中於某一行業或某一地區,或是集中於某種不確定性。但是,“自下而上”法確實可以使投資組合集中在那些最具投資吸引力的資產上。

[1] 例如,下面一段話是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網站上摘錄的,“‘儲蓄’通常被存放在最安全的地方……‘投資’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比‘儲蓄’要大得多”。這種描述是錯誤的:投資組合中既可以包括安全資產,也可以包括風險資產,而一段時間內的儲蓄僅僅是指收入和消費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