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8.9 學習曲線的選擇
已存在的學習曲線反映了過去的經驗。在對數座標紙上用累積的數據可以繪製出趨勢線,這一光滑的趨勢線描繪了學習曲線的大概走勢。曲線的類型可以代表一些概念的其中之一。依據使用者的需要,曲線所用的累積數據可以來源於產品、過程、不同的部門或者其他功能或組織單位。但是,在經驗方式選用合適的基礎上,不論選用何種概念和方法的經驗曲線,應用的數據都必須是連續的,這樣才能為管理提供有意義的信息。連續性在曲線概念和數據累積中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因為已經存在的曲線在決定生產新的產品經驗曲線時起到了主要作用。
當僅知道一個點的數值而且傾斜度未知的情況下,要為新的生產項目選擇合適的經驗曲線,就要考慮下面所列的因素了(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
• 新的生產項目與以前生產過的項目的相似性。
• 物理對比:
— 過程和組件的增加或減少。
— 資料的不同,如果存在的話。
— 在以前的生產中,工程的改變所產生的影響。
• 相似物品生產後的時間有效期:
— 生產工具和設備的條件。
— 人員的流動。
— 工作條件或工作心情的變化。
• 其他在相似項目間的可比因素:
— 交付進度計劃表。
— 材料和組件的可獲得性。
— 前一個生產項目中人員的輪換程度。
— 實際生產數據與以前的理論曲線的比較而找到的偏差。
為量化不同項目間的差別,可以賦予可比因素不同的權重。這些因素也是歷史性的,只有將已經存在的曲線與實際情況做比較之後,才能夠反映它們的重要性。
如果至少提供了兩點的數據,曲線的傾斜度就可以確定下來了。因為要評價傾斜度的可靠性,所以這兩點間的距離必須作為考慮因素。用其他點的數值可以增加傾斜度的可靠性。不論提供點的多少和設想的傾斜度的可靠性如何,相似項目間的對比都被認為最好的方法,而且應該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做這種對比。
第一件物品的數值可以通過數據的累積或者估計而得到。當生產開始以後,可以得到合理的數據,而且曲線也可以被延伸到想要達到的生產量。但是,如果生產還沒有開始,第一件物品的數值還沒有提供,這時就必須設想它的理論值了。這種設想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來完成:
• 統計得到的在前期生產單位生產時間和第一件物品生產時間之間的關係可以應用到實際的生產時間中。
• 建立在物理和績效參數基礎上的第一件物品估計成本的成本預測關係(Cost Estimating Relationship,CER)可以用來建立第一件物品的數值。
• 知道傾斜度和曲線與勞動力標準的數值相交的點的數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確定第一件物品的數值,即用勞動力標準的數值除以合適的單位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