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8.6 經驗來源

在幾個影響學習曲線的因素中,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因素獨立發揮作用,它們之間是通過一個複雜的網絡互相影響的。為了簡單起見,這些因素將被拿出來單獨討論。

勞動效率。 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因素。它表明,每當我們重複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將得到更多的經驗,即生產成本和時間將減少。如果員工重複做了某項工作,他再次做的時候,所需的管理和監督就會減少,浪費和沒有效率的現象也會減少甚至消失,這樣勞動生產率就會增加。

遺憾的是,勞動效率的增加絕對不會是自動的。在保持公司穩定方面的人員管理政策及員工補貼等對於一個公司是非常重要的。當員工對業務變得熟悉並且工作得更有效率時,保留住這些有技術的員工就顯得尤為重要。丟失一個合同或者沒有及時續簽合同,將迫使這些員工去尋找其他的工作。在一些諸如航空業和國防的特殊行業,工程師被認為寶藏,他們經常在不同的合同和不同的公司之間遊移。

經濟的上下波動對保持學習曲線有很大的影響。當經濟下滑時,人們工作的速度較慢並努力想保住他們的工作。最終結果是,公司被迫派這些人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解僱人員。在經濟上升時,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需要有大量的培訓。

如果一個員工被要求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完某件事情,他就會希望得到相應的工資。工資激勵如何使用將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學習曲線和勞動生產率將成為員工要求更高報酬時討價還價的工具。

固定的報酬不會激勵員工有高的生產效率。如果員工被要求用更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多的東西,那麼他就會想得到部分節省的成本、追加的工資或者補貼。

學習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直接參與勞動的員工。維護人員、管理者、其他生產線上和其他工位的員工也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以上所述同樣適用於市場、銷售、行政管理和其他職能部門。

• 工作的專門性和工作方法的改進。[1] 工作的專門性可以提高一個員工對於一項給定任務的熟練程度。設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有兩個員工,他們同時做過一項特殊工作的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各不相同。現在,他們每個人都在重複做過的工作並同時增加了做這項特殊工作的經驗。工作方法的改進同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 新的生產過程。過程的創新和改進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在資金密集型行業。比如,在人工勞動含量低的半導體行業,通過大量的研究和發展,使工作過程得到了改善,即可以獲得70%或80%的經驗曲線。相似的過程改善可以同樣體現在採礦業、原子能工廠和鋼鐵工廠等。這裡只提到了幾個行業。

• 通過生產設備獲取更好的工作績效。當第一次使用一些設備的時候,生產的產量固定在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上。經驗可以帶來增加產量的改進方法。例如,流體催化劑分解裝置經過10年的時間就可以提高50%的容量。[2]

• 資源混合的改變。當經驗增加的時候,生產者可以在實際操作中配置不同的或者不太昂貴的資源。例如,技術水平不高的工人可以替代技術水平高的工人,或者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勞動。

• 產品標準化。標準化帶來了工人學習必要的重複工作。甚至當市場考慮的重點是靈活和更廣闊的產品系列時,標準化仍需通過模塊化的生產而得到。例如,通過製造一些類型的引擎、傳動系統、底盤、座位和人體適應的造型等,由於不同組件的生產過程都是相對獨立的,這樣汽車製造商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生產經驗。以上這些組件可以被用來組裝成不同的模型。

• 產品的重新設計。當人們對一個產品非常瞭解時,生產商和客戶就對這種產品的性能要求有了清楚的理解。這種理解將導致對產品的重新設計,以節約材料、提高生產的效率並用成本較低的材料和資源替代,同時伴隨著這種產品性能的改進。19世紀,從木製鐘錶的生產到黃銅鐘表的生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這樣的例子還包括滑雪靴的皮子的重新設計和材料中採用塑料、人工合成纖維及橡膠等。

• 增長和消減。工資政策和經驗來源可以同時導致員工幹勁的增長和消減。幹勁增長可以改變學習曲線的傾斜度,如圖18-3所示。我們稱圖中曲線為頭朝下的學習曲線,由此可以產生更加有利的學習過程。在圖18-4中,學習曲線表現為“頭朝上”和“扇貝”曲線,這就是幹勁消減的結果。當發生這種“頭朝上”的結果後,學習曲線的傾斜度將同時可能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的結果是新曲線的傾斜度不如以前曲線的傾斜度更有利。

工人們的不滿同樣可以導致學習曲線的偏離,如圖18-5所示。由於關掉一條生產線或在合同結束的時候把工人轉移到其他的生產中而導致效率低下,都會造成這種偏離。

img

圖18-3 “頭朝下”的學習曲線

img

圖18-4 “頭朝上”的學習曲線

img

圖18-5 學習曲線的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