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8.2 學習曲線的概念
學習曲線表明,每當公司產量翻倍時,它所需要的勞動工時(尤其是直接勞動)就會下降。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公司生產一種產品的經驗翻倍增加時,它再次生產時就能節省10%~30%的成本和時間。舉例說明,請參看表18-1中的數據,這些數據代表了一個公司75%的學習曲線。生產第二件物品的時間是生產第一件物品時間的75%,生產第40件物品的時間是生產第20件物品時間的75%,生產第800件物品的時間是生產第400件物品時間的75%。以此類推,我們可以預言生產第1 000件物品的時間是生產第500件物品的75%。在這個例子中,時間以固定的25%的幅度減少。理論上,這種減少的幅度可以無限延伸。
圖18-1 累積生產量和勞動時間關係

續表

在表18-1中,我們可以用生產單件物品的成本替代生產所用的勞動時間。一般情況下,我們更多地使用勞動時間這個指標,因為人們通常不知道準確的生產成本或者公司不公開透露這種信息。同樣,如果這裡要應用生產成本,由於要考慮到不斷增加的員工工資、生活水平的調節及貨幣的市值可能的變化,這種應用將增加一定的複雜性。通常,對於一個1~2年的項目,往往使用成本而不是時間。
這種成本也常被稱為附加值成本,通過比較大的數量,它也可以以降低的運費和可獲得補償的成本形式體現。能帶來附加值的成本有利於買賣雙方真正地節約成本。
學習曲線的思想來源於一個歷史性的發現,那就是當一個人重複多次做一件事情之後,在下一次做這件事情時,他必然能夠把它做得更好。針對這種現象的實證研究,產生出3個當前理論和實踐都賴以為基礎的結論。
• 當一項任務被重複的時候,完成這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將縮短。
• 當更多的物品被生產出來時,提高量將減少。
• 提高率有充分的連續性,以至於它可以被用來當作預測工具。
在連續生產了同樣的物品之後,接下來生產相同物品所需的時間以一個固定的比率在減少,這正體現了提高的一致性。
我們已經認識到運用學習曲線到生產項目中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請看這樣一個例子,設想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75%的人力組裝(如飛機組裝)和25%的機器工作。對於人力勞動,學習改進是有可能的,然而對於機器工作,由於機器的自身運轉問題,產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在這個例子中,由於擁有75%的人力組裝和25%的機器工作,這個公司將運行在80%的學習曲線上。但是,如果人力組裝變為25%而機器工作變為75%,那麼這個公司將運行在90%的學習曲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