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17 風險和並行工程

PMBOK ® 指南,第6版

11.7 監督風險

由於先進入市場的公司能享有極大的利潤率和市場佔有率,所以很多公司都特別希望自己的產品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入市場。想要儘早打入市場,就要求使用並行工程或活動重疊。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在不減少利潤的情況下,我們能承受多少活動重疊?

圖17-14介紹了重疊活動中所包含的風險。雖然重疊活動可以壓縮工期、降低成本,但是過度重疊會導致返工以及其他問題,造成進度滯後和成本超支。找到一個最優的重疊點,即收益增加的同時減少返工,這是非常困難的。

img

圖17-14 活動重疊風險

導致返工的原因有很多,這裡列舉兩個最常見的因素:

• 新技術的開發和產品開發技術同步進行。

• 缺乏充分的測試程序和評估程序。

為了說明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假設了下面的情形。市場部和銷售部都認為需要開發一種新的產品,但這種產品需要的新技術尚在研製中。於是,為了壓縮工期,產品開發小組在並不知道這種技術是否能研發成功的情況下就開始設計,生產部門在還沒有實際圖紙的情況下就被要求制訂生產計劃,這將導致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改動並不斷地返工。

在這個過程中,有3個問題值得持續關注:

• 這種新技術是否能研發成功?

• 新技術是否能在產品中得到很好的展現?

• 在時間、成本和技術(如可靠性)的約束條件下,這種產品能否被生產出來?

技術和產品同時開發的現象已經很普遍。為了減少返工帶來的風險,需要證實技術能按計劃研發出來。使用並行工程的優秀企業會等到新技術達到指定水平後,才將技術運用到產品中去。在產品研發啟動之前,它們會依據技術能力及需求來設計產品的生產過程。這些公司都深刻懂得,在它們所擁有的技術範圍以外開發新產品的代價是慘重的。這些結論都是它們在實踐中得到的:產品研發啟動後處理技術問題將導致成本的 10倍增長;而在生產過程中處理技術問題將導致成本的百倍增長。

為了減少風險,下面給出了一些常見的有效建議:

• 在資源供給方面和產品的績效需求方面都應留有足夠的彈性空間,以便應對技術的不確定性。

• 嚴格定義門徑,決定何時可以把新技術運用到產品開發中。

• 為判斷技術是否成熟定義一個嚴格的標準。

• 為整個產品開發系統與更新換代制定一系列嚴格的程序。

• 訂立一些條款,說明在下一代新產品推出之前,最多能接受多少新技術工藝(這些規定通常與技術的準備程度有關)。

把這些建議總結積累起來,就可以為發展新技術及為新產品開發中應該包括哪些技術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如果在項目生命週期的後期才發現問題,那麼重疊活動的風險極大。一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在工程師的圖紙還沒有經過反覆論證之前就開始生產製造。在正常情況下,這是系統集成部門的責任。系統集成部門的責任是檢查關鍵的設計工程圖,確定系統設計是否符合客戶的需求(關鍵部分是否符合),確定成本和時間計劃是否符合現實,最後還應該確定當前上市產品的市場需求。決策者應該在產品投入生產之前,審核產品設計是否成熟,工程圖是否完成。以上這些建議能夠幫助產品走向成功,減少返工。

img

* 見本章末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