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12 風險監控
PMBOK ® 指南,第6版
11.7 監督風險
風險監控過程是系統化的風險追蹤過程,也是運用已建立的標準體系評估風險應對效果的過程[5] 。監控結果不僅能為之前的風險管理過程提供反饋,還能為額外的風險應對計劃的制訂提供依據。此外,風險結果可以幫助更新現有的風險應對策略,分析已知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監控結果甚至可用來識別已知風險的新的方面(或新的風險),或對原有的風險計劃進行部分修正。監控過程的關鍵是建立對成本、進度、運營等行為的有效的指標系統,項目管理人員可運用這一系統評估項目的狀態。指標系統應及時反映潛在風險,以使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
風險監控並非是解決問題的技術,而是一種為降低風險而預先主動地獲取信息的技術。某些適用於風險監控的技術也可運用到整個項目的監控系統。這些技術包括以下幾種。
• 掙值。這是採用成本/進度的計劃標準與成本和進度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照、評估。這
種行為可以發現風險應對計劃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
• 項目指標。這是對開發過程的一種正式的、定期的評估行為,以考察開發過程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這一技術常被用來監控關鍵項目過程評估中採用的糾正措施是否有效。
• 進度績效監控。這是採用項目進度計劃表中的數據去評估項目目標完成過程是否狀況良好。
• 技術績效測度(Technic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TPM)。這是通過工程分析和檢測,評估在採用某種風險應對方法之後取得的某些關鍵性參數。它實際上是產品設計評估技術。
指標系統和對項目風險的定期重新評估,是全面項目管理的一部分。最終,一個高度精確的檢測和評估系統會在風險監控和重新評估風險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