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9 定性風險分析

PMBOK ® 指南,第6版

11.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

常用的定性風險分析方法有用於評估風險概率和風險結果的風險等級量表法及風險矩陣圖法。風險評估是結合專家意見與所有相關事件的概率,包括三種風險等級的結果(成本、技術績效和進度),然後將結果轉化為風險矩陣圖,對風險等級進行劃分。風險評估包括基於風險等級的優先級列表及其他的考慮因素(發生的頻數、時間作用及與其他風險的相互關係)。

有幾種不同的風險等級量表劃分方式。[3] 第一種是名義尺度,其係數沒有數學意義,且它的價值通常是一種位置標識符(如高速公路編號)。名義尺度一般不用於風險分析中。

第二種是等距尺度。像華氏度、攝氏度等都是主要的測度標尺,然而其在零度上沒有意義,並且在相似尺度的比率上不相同。等距尺度一般不用於風險分析中。

第三種是順序尺度。順序尺度僅僅是按照順序標尺排列的,由於真正的等級之間的值是未知的,因此它們沒有太大的意義。從順序尺度價值獲得的結果沒有概率性的或數理性的解釋而進行數學運算(如加法、乘法、求平均值),這樣的結果會存在較大誤差。以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來說,當假設的順序尺度係數與實際係數對比時就有可能包含 600%或更多的誤差。[4] 這些尺度可能被用於體現風險發生概率的不同方面(如技術、設計、製造)及事件發生的結果(成本、進度和技術)。順序尺度經常用於風險分析,對風險估計很有幫助。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必須對以上分析的原因給予極大的關注。

第四種是標準順序尺度。標準順序尺度的尺度等級係數是通過評估附加效用功能(或相似的方法)估算的。這些主要評估係數取代序數數值,規定的幾種數學運算方法可能得出有效的結果。然而,其結果常常是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並且在零點上可能是沒有意義的。標準順序尺度不經常用於風險分析中,因為很難準確計算相關係數。

第五種是比率尺度。比率尺度,如Kelvin和Rankine刻度,有主要的評價係數,對相應的位置和重要程度進行標示,其在零點上也是有意義的。另外,等距的尺度是連續的,且比率值也是有意義的。數學運算可以通過比率尺度和產出有效值來進行。儘管比率尺度是風險分析的最優方法,但是它基本上很少應用。

第六種是對不同概率事件(如高)的主觀估計,用術語來說就是估計概率尺度。估計概率尺度可以是順序的(常用)也可以是基數的(不常用),這是由潛在數據和結構尺度的來源確定的。概率估計的最差情況是,進行點估計或者事件概率排列是在沒有經過嚴格的實物價值的測量的情況下分析出來的。概率估計的最佳狀態是,通過從實際的調查數據中得出的分析,並且包括點估計和對每一種概率事件情況的排列分析。估計概率尺度有時應用於風險分析之中。然而,因為不同的人面對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概率值,所以進行風險分析的時候這種尺度不應當作首要考慮的對象,因為在評估概率和確定風險等級的時候可能導致錯誤。

風險矩陣圖是典型的將事件發生的概率和事件發生的結果,劃分轉化風險等級的過程。儘管對這樣一個矩陣沒有預設規模,但它的維度必須小於或者等於用於概率和結果維度的尺度等級數值。在5個等級的發生和結果的概率上應該建立5×5或者更小的矩陣。正如前文介紹的,風險與機會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面對風險和機會時,簡單地認為決策者是風險中立者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