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8 風險分析
PMBOK ® 指南,第6版
11.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
11.4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用於估計已識別風險的等級水平,包括評估事件發生的概率、事件的結果以及根據結果劃分風險等級。分析的方法通常依賴於數據的可靠性和項目本身的要求。定性分析方法的最常見方式是將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和事件後果的形式與風險映射矩陣結合,進而劃分風險等級。定量的方法包括期望值理論(基於成本計算的貨幣期望值)、決策樹分析(樹枝表示具體概率或分佈)、支付矩陣或一些其他的模型或模擬方法,但不僅限於此。最重要的是使用一種經批准的、結構化的且能重複的方法,而不是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精確結果的主觀性方法。
風險分析首先要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詳細的研究,其目的是通過收集與風險事件有關的信息去判斷該事件的發生概率及風險發生的後果,並將相關結果轉化成風險等級。(注意:很重要的一點是僅對已識別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以避免在那些不可能成為風險的問題上浪費資源。)
風險分析所需的資料一般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 計劃及相關文件的分析。
• 與類似系統所做的比較。
• 從設計及其他模型中所獲的數據。
• 經驗和訪談。
• 模擬分析。
• 對相關經驗教訓的研究。
• 測試結果及原型的開發。
• 替代品和投產品敏感性分析。
• 專家判斷。
對風險進行分析以後,通常要求利用這些結果來劃分風險等級。運用定量的風險分析可以對項目的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將結果劃分為成本風險、進度風險和技術風險。
當定性分析風險時,可以使用風險定級,即對項目的潛在風險進行排序。它是對事件發生概率及影響後果的計量,通常用高、中、低表示出來(或用低、中低、中、中高、高表示)。通常所用的風險等級(“稻草人”)定義如下。
• 高風險:對成本、技術績效、進度有較強影響,人們需採取重大行動緩解事態,管理部門應對其高度重視。
• 中等風險:對成本、技術績效、進度都有影響,需要採取某些行動來緩解事態,管理部門需對此多加關注。
• 低風險:對成本、技術績效、進度影響較小,管理部門可以忽視。
定量和定性分析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結果,它們包括但不限於:① 整體項目風險排序;② 風險排序列表;③ 超出項目成本或進度的概率;④ 達不到項目績效要求的概率;⑤ 決策分析結果;⑥ 失敗的模型及影響(可靠性方面);⑦ 錯誤路線(可靠性方面);⑧ 失敗的可能性(可靠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