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7.1 風險的定義
PMBOK ® 指南,第6版
11.2 識別風險
所謂風險,是指計量無法達到預定目標的可能性或結果。多數人都贊同“風險”一詞包含“不確定性”。比如,航天器的射程能夠達到要求嗎?電腦能在預算範圍內生產出來嗎?或者新產品能按計劃面世嗎?以上問題都會用到概率分析,如新產品無法按期面世的概率是0.15。當人們考慮風險時,通常也會考慮某一事件的發生所帶來的風險結果。
如果目標A可能實現的概率為0.05,而目標B可能實現的概率為0.20,這意味著前者處於風險更大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目標 A沒有完成,那麼其後果會比目標 B沒有完成要嚴重4倍。風險通常是不容易評估的,這是因為事件本身發生的概率及所產生的後果一般都不是容易直接計算的參數,而是必須藉助於判斷力、統計資料或其他程序才能夠獲得的。
對於某個特定事件而言,風險包含兩個要素:
• 該事件發生的概率。
• 該事件發生所帶來的後果(風險程度)。
圖17-1反映了風險的各個構成要素。

圖17-1 整體風險是其組成要素的函數
從概念上說,每個事件的風險都是“可能性”及“影響”的函數,即
風險=f (可能性,影響)
一般來說,當“可能性”及“影響”兩個自變量有任何一個增加時,風險也會增加。因此,風險管理中必須考慮到“可能性”及“影響”因素。通常,風險也意味著對未來某個事件的無知。一般來說,未來可能出現好的結果被稱為“機會”,而不好的結果則被稱為“風險”。
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風險產生的原因,更具體地說,是根本原因。理想狀況下,進行風險檢查就可以知道引起風險的根本原因。然而,因為風險與未來的項目相關,因而引起風險的根本原因很難被發現,或者永遠不會被發現。
某種事物或是某種事物的匱乏通常會導致風險。我們將產生風險的因素稱為“危險因素”(hazard)。人們瞭解“危險因素”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辦法,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克服這種引起風險的因素。舉例來講,路面上的一個深洞對於對這條路毫無瞭解的駕駛員來講可能引起風險,但對於一個天天在這裡行走的行人來講則並非如此,他可能通過繞路或減速的辦法來降低風險。這就引出了對於風險的另一個表達公式:
風險=f (危險,保險)
風險隨“危險因素”的增加而增大,但隨“保險因素”的增加而降低。這個公式表明好的項目管理結構應該能識別“危險因素”,並通過設置“保險因素”來克服“危險因素”。如果項目中有足夠可用的“保險因素”,風險就會被降低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
項目管理中,關於風險、爭議、問題的討論仍然沒有定論。這三個問題都與結果(C )維度有一定的關聯,但是在概率(P )維度或者時間框架內是不同的。表17-1介紹了風險、爭議、問題和機會涉及的概率、結果和時間框架。
圖17-1 簡明風險、爭議和問題概念

資料來源:Edmund H. Conrow,《空間系統的風險分析》,2008年空間系統工程和風險管理研討會,洛杉磯,2008年2月28日,版權2008,Edmund H. Conrow. 已經徵得作者同意。
當爭議和問題發生的時候,概率等於1,而這時風險有可能不發生(P <1)。如果問題發生在現在,那麼某種爭議將會在未來發生。機會發生的概率是不明確的,因為它不像風險、爭議和問題那樣存在區分或劃分方式。此外,從三個簡單的概念界定來看,機會有可能帶來積極的結果,也有可能帶來消極後果,或者比預期好的結果。因此,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在結果維度上界定機會是不太可能的。機會在時間框架上的界定也是不確定的,因為它可能在現在或在將來發生。通過以上的論證可得,確切的風險、爭議以及問題的定義已經趨於成熟,關於機會的準確界定還沒有定論,因為機會具有普遍適用性。因此,風險和機會不是相互對應的,不管是在概念上還是在得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