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Harold Kerzner 項目管理 v12

13.19 生命週期成本

PMBOK ® 指南,第6版

7.2.1 估算成本:輸入

多年來,許多研發組織都是在“真空”下操作,技術決策是研發部門計劃的一部分,由研發部門決定,根本沒考慮生產開始後會發生什麼。如今,製造業開始採用生命週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方法,這曾經是軍品生產組織制定和使用的方法。簡單地說,LCC要求在研發階段制定的決策要針對系統的整個生命週期成本評估。比如,對一個新產品,研發組織可能有兩種設計方案,要求相同的研發預算和生產成本,但是其中一個產品的維修和支持成本可能很大,如果在研發階段不考慮下游階段的成本,就會導致後期費用巨大,而且這種狀況是沒有替代方案的。

生命週期成本是組織在整個生命週期內擁有和獲得產品的總成本,包括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運營成本、支持成本和處置成本,具體介紹如下:

研發成本。 可行性研究成本,成本−收益分析,系統分析,詳細設計和開發,製造和工程模型的檢測,初期產品的評估,相關的文件。

生產成本。 製造、組裝和產品模型檢測;產品功能的使用和維修;相關的內部後勤支持要求;相關的內部後勤支持需求包括檢測和支持設備的開發、備用或維修部件的供應、技術資料的建立、培訓和庫存品的進入。

建設成本。 新生產設備成本,或為提供生產和支持要求的運營而更新現有設備結構。

運營和維修成本。 操作人員的人工費和維修支持的成本,備用或維修部件和相關的庫存,檢測和支持設備的維修,運輸和處理,設施、模型和技術資料的改變,等等。

產品過時和階段劃分成本(也稱為處置成本)。 過時的或磨損的庫外產品,以及後續的設備循環和回收階段的成本。

生命週期分析是在項目早期評價可選擇的不同行動方案時的系統分析過程,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利用有限資源的方式。生命週期成本是用於評價備選設計方案、備選生產方法、備選支持機制等的方法。此過程包括定義問題(需要什麼信息)、 識別所用模型的成本要求、收集與歷史成本相關的資料、 進行估算和建立試驗結果。

成功使用LCC將會取得以下成效: 使下游資源的影響可見、進行整個生命週期成本管理、影響研發決策、支持下游戰略預算。

全生命週期成本分析有幾個制約因素,包括:

• 假設產品具有有限的生命週期。

• 執行成本較高,可能不適用於低成本/低容量的產品。

• 對變化的要求有高度敏感性。

全生命週期成本要求進行早期預測。估算方法的選擇基於發生的問題(要做的決策、要求的精度、產品的複雜性和產品的開發狀態)和操作注意事項(市場引入期、用於分析的時間和現有的資源)。

現有的估算可以按下列方式分類:

• 非正式估算方法:

— 經驗判斷。

— 類比法。

— SWAG法。

— ROM法。

— 大拇指法。

• 正式估算方法。

— 詳細的(來自行業工程標準)。

— 參數的。


表13-12所示為每種方法的優缺點。

PMBOK ® 指南,第6版

7.2.2 估算成本:工具與技術

圖13-12 估算方法的優缺點

img

續表

img

生命週期分析是戰略規劃的一部分,因為現在的決策將影響明天的行動。然而,在進行生命週期分析時往往會出現以下共性錯誤:

• 數據丟失或遺漏。    • 將注意力集中於非重要事件。

• 缺少系統結構。     • 未能評估不確定性。

• 數據的錯誤理解。    • 未能檢查工作。

• 錯誤或誤用的技術。   • 估算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