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Jay Barney 戰略管理 獲取持續競爭優勢 v4

本章小結

結構-行為-績效模型(SCP模型)最初是用於評價行業競爭水平以幫助政府進行調控。該模型認為企業的行為和績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業結構。因此,高於平均水平的經濟績效一定來自具有一定結構特點的行業。

戰略學者已經把SCP模型的最初目的轉變為試圖闡述在什麼樣的行業情況下,企業才能獲得競爭優勢和高經濟收益。這樣,戰略學者構建了SWOT模型。

邁克爾·波特提出了一個有關環境威脅的有影響力的模型。行業內的五力(威脅)有進入威脅、競爭威脅、替代威脅、供應商威脅、買方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水平是進入壁壘的函數,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不依賴於規模的成本優勢、人為威懾、政府的進入調控。當然,還有一些其他行業威脅指標。

研究者又提出了第六種行業力量——互補者,也對行業吸引力有重大影響。如果某企業的存在提高了另一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該企業其就是互補者。

儘管在戰略分析中,基於SCP模型的環境威脅是很重要的工具,但是隻有當與環境機會模型、組織優劣勢模型結合做出的戰略才能使企業績效最大化。這些模型會在接下來兩章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