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貨幣金融學 v2 蔣先玲
本章小結
1.中央銀行的產生是統一貨幣發行、統一全國票據清算、最後貸款人及金融宏觀調控的需要。
2.中央銀行的產生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由資本實力雄厚、社會信譽卓著、與政府有特殊關係的大商業銀行逐步演變而來。二是由政府出面通過法律規定直接組建一家銀行作為一國的中央銀行。
3.中央銀行初創時期的特徵是,多是基於政府的需要而設立的。推廣時期的特點是,大部分中央銀行都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成立的。強化時期的表現是,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中央銀行國有化,干預和調節經濟的功能得到加強,各國中央銀行加強國際合作。
4.新中國中央銀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莊成立的,在合併原解放區的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1949年2月將總行遷往北京。從1984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1995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頒佈,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中央銀行的性質和基本職能。
5.從組織結構上看,中央銀行可劃分為四種類型:單一式中央銀行、複合中央銀行、跨國中央銀行及準中央銀行。
6.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監督的特殊的金融機構。這一性質表明,中央銀行既是特殊的金融機構,又是特殊的國家機關。
7.中央銀行有三項基本職能: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
8.基礎貨幣(base money,通常用B表示),是指流通在外的通貨(C)和準備金存款(R)之和,即B=C+R。基礎貨幣實際上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大眾的負債總額,由於可以支撐數倍的貨幣供給額,故稱為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
9.中央銀行的職能體現在其資產負債表業務和支付清算服務中。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由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項構成。與一般經濟體先有資金來源(負債或資本)業務,然後才會發生相應的資產業務迥然不同,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業務的邏輯是先有資產業務,然後才會發生負債業務。
10.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國外淨資產、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發行債券和政府存款的變動來影響基礎貨幣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