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貨幣金融學 v2 蔣先玲

本章小結

1.金融市場,是指貨幣資金融通和金融資產交換的場所,在這個市場上進行資金融通,交換風險,從而提高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

2.金融市場通過組織金融資產、金融產品的交易,發揮著“融通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傳遞信息、經濟調節及分散和轉移風險”等重要功能。

3.金融市場上收益與風險是一對孿生兄弟。收益實際上就是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對未來各種收益率的綜合估計,即預期收益率。風險指的是價格或收益的波動程度,一般用方差或標準差來衡量風險的大小。降低風險的辦法之一是進行資產組合投資。當相關係數小於1時,資產組合的風險小於單個資產風險的加權平均值,相關係數越小,通過多樣化降低風險的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較差。

4.貨幣市場,是指期限在1年以內的債務工具的交易市場,是最早和最基本的金融市場組成部分。貨幣市場是金融機構調節流動性的重要場所,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基礎。貨幣市場的組成部分有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國庫券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回購市場等。

5.資本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1年以上的長期資金的交易市場。其交易對象主要是政府中長期債券、公司債券和股票以及直接從銀行獲得的中長期貸款。因此,資本市場又分為證券市場和銀行中長期信貸市場。狹義的資本市場僅指證券市場。

6.證券發行制度主要有註冊制和核準制兩種模式。債券發行還必須經過信用評級。

7.證券發行方式,主要有公募和私募兩種。公募,又稱公開發行,是指在市場上面向公眾(非特定的投資者)發行證券的方式。私募,又稱非公開發行,是指發行人只對特定的投資人推銷證券的發行方式。

8.最普遍和傳統的證券交易方式主要有現貨交易和信用交易。現貨交易,是指證券交易的買賣雙方,在達成一筆交易後的1~3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的證券交易方式。信用交易,又稱“保證金交易”,是指客戶按照法律規定在買賣證券時,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由證券公司提供融資或者融券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