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貨幣金融學 v2 蔣先玲

第三節 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市場經濟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眾多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構成的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前者被稱為管理型金融機構,後者被稱為業務型金融機構。業務型金融機構又可分為存款性金融機構、契約性金融機構和投資性金融機構三大類。許多國家還設立有政策性金融機構,以服務於特定的部門或產業,執行相關的產業政策等。

一、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 (central bank) ,習慣上稱為貨幣當局 (monetary authority) ,是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中央銀行的職能是宏觀調控,保障金融安全與穩定及提供金融服務等。

我國的中央銀行是成立於1948年12月的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銀行的詳細內容見第七章。

二、存款性金融機構

存款性金融機構,是指接受個人和機構存款,併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儲蓄機構、信用社等。如前所述,中央銀行因其接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存款,並對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也算作存款性金融機構。但中央銀行的管理性職責更為重要,使其區別於其他存款性金融機構而單列一類。

(一)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是間接金融領域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也是存款性金融機構的典型形式。它是指吸收各種存款(特別是活期存款),發放多種貸款,提供多種支付清算服務,並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我國的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與其他股份商業銀行兩大類。

處於中國金融機構體系主體地位的是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它們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它們在成立之初是完全的國有性質,即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加快了改革步伐,先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成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除此以外,我國還存在一些其他類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

商業銀行的詳盡內容見第六章。

(二)儲蓄機構

1.普通儲蓄銀行

儲蓄銀行,是指專門吸收居民儲蓄存款,投資於政府債券、股票、債券,或為居民提供抵押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從歷史上看,儲蓄銀行的產生要晚於商業銀行。在西方國家,最早的儲蓄銀行起源於18世紀的意大利。當時,儲蓄銀行一般採取私人股份的形式,由宗教團體或其他團體持股組成,其主要業務是動員吸收居民個人的小額儲蓄資金。隨後,儲蓄銀行便在其他西方國家傳播。到19世紀初,英國、法國、美國等國都相繼建立了儲蓄銀行。

儲蓄銀行的性質和經營目標與商業銀行沒有本質差別,但其經營方針和經營方法與商業銀行有所不同。儲蓄銀行的資金來源多為流動性較大的居民儲蓄存款,而資金運用則多為期限較長的貸款與投資。其貸款對象主要是其存款客戶,而商業銀行是向全社會提供貸款。

儲蓄銀行因其機構性質或業務性質的差別名稱各異,如在美國有儲蓄貸款協會(通常稱為“儲貸協會”)、互助儲蓄銀行,在英國有信託儲蓄銀行、房屋互助協會,在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有住房儲蓄銀行等。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配合國家住房制度改革(簡稱房改),我國分別在煙臺和蚌埠成立了住房儲蓄銀行,專門辦理與房改配套的住房基金籌集、信貸、結算等政策性金融業務。這兩家銀行在改制前,業績均相當突出。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立公積金制度後,住房儲蓄銀行的職能基本被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取代。2000年,蚌埠住房儲蓄銀行與當地城市信用社合併。2003年,煙臺住房儲蓄銀行改制更名為恆豐銀行。2004年2月6日,我國首家中外合資的住房儲蓄銀行在天津成立了,即中德住房儲蓄銀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由中國建設銀行與德國施威比豪爾住房儲蓄銀行合資成立,註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中方持股75.1%,外方持股24.9%,目標市場為享受不到公積金購房的人群及有計劃實施購房目標的人群。中德住房儲蓄銀行的合資外方——德國施威比豪爾住房儲蓄銀行是歐洲最大、最成功的住房儲蓄銀行,其設在歐洲其他國家的合資銀行均在所在國市場上佔有領先地位。

2.郵政儲蓄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是儲蓄機構的另一種組織形式,其經營管理體現了儲蓄銀行的特徵。1861年,英國在世界上率先成立郵政儲蓄銀行。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辦了郵政儲蓄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在大多數國家是商業化、市場化的專門金融機構,與其他商業銀行平等競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一些金融機構紛紛倒閉,而郵政儲蓄銀行以其高度的穩定性、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儲戶的信賴和歡迎。在發達國家中,郵政儲蓄銀行發展較成功的有日本、法國、英國、俄羅斯、德國。

2006年6月22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批准籌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2007年3月6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依法正式成立。它是在改革我國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全資方式出資組建的全國性全功能商業銀行,其營業網點2/3以上分佈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其市場定位是: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信用聯合社

信用聯合社 (credit unions) ,也稱為信用合作社,是指一類規模較小的互助性質的合作金融組織。

信用合作社分為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城市手工業者、小工商業者為主的居民組合而成。農村信用合作社則由經營農業、漁業和林業的農民組合而成。信用合作社的資金來源於社員交納的股金和存入的存款,放款的對象也主要是本社的社員。

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是1849年在德國萊茵河地區建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美國,1980年後銀行管理法規甚至允許信用合作社提供支票存款,並提供除消費貸款以外的抵押貸款,使其成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信用合作社大多設在城市的社區或農村人口相對集中、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和會員聯繫緊密。所以,信用合作社能起到彌補其他金融機構網點不足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動員資金,促進社會閒散資金的彙集。信用合作社的存在對其他金融機構也是一種挑戰,有利於促進金融業的競爭。

我國的信用合作社主要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兩部分。農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我國廣大農村普遍組建起來的,但長期並不具有世人通常理解的“合作”性質。改革開放後,我國對農村信用合作社進行了多次整頓、改革。2003年後,各地農村信用合作社紛紛改組為農村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起來的。實踐中,絕大部分城市信用合作社從一開始,其合作性質就不明確,而且其中不少由於靠高息攬存以支持證券、房地產投機,先後陷入困境。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我國著手整頓,先是合併組建城市合作銀行,隨即在1998年完成了將約2300家城市信用社納入90家城市商業銀行的組建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1373家農村信用社、71家農村合作銀行和859家農村商業銀行,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33家。

(四)鄉村銀行

鄉村銀行 (country bank) ,是指為本地區的居民或企業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銀行機構。鄉村銀行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建立於1865年的美國紐約市波特切斯特鄉村銀行是最早成立的儲蓄銀行,是以中小型企業和小農場主為主要貸款對象的社區銀行。它利用人緣、地緣的優勢,將信用與抵押擔保有機結合,相對降低擔保水平,更加看重信用,使得貧困的借款人也能通過銀行貸款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創辦於1983年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是發展中國家影響最大的鄉村銀行。其發起人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曾經是大學經濟學教授,一直從事幫助落後地區人民擺脫貧困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格萊珉鄉村銀行專門為貧窮的人提供小額貸款,以幫助他們尋找合適的謀生方式。這些貸款的數額之小可能超乎想象,有的貸款甚至不到1美元。多年來,這種小額信貸模式幫助孟加拉數百萬窮人擺脫了貧困的處境,尤努斯也因此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

中國習慣將鄉村銀行稱為村鎮銀行。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地域和准入門檻。村鎮銀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機構設置在縣、鄉鎮。在地(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得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二是市場定位。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主要在於滿足農戶的小額貸款需求和服務於當地中小型企業。

2007年3月1日,我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正式開業。該村鎮銀行是由南充市商業銀行發起,5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註冊資本為200萬元人民幣。2007年12月14日,國內首家外資村鎮銀行——湖北隨州曾都匯豐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業,匯豐成為首家進入中國農村市場的國際性銀行。村鎮銀行的發展壯大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為廣大的農村金融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截至2015年12月,全國共有村鎮銀行1311家。

三、契約性金融機構

契約性金融機構,包括各種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及退休基金等,是指以契約方式在一定期限內從合約持有者手中吸收資金,然後按契約規定向持約人履行賠付或資金返還義務的金融機構。這類機構的特點是資金來源可靠且穩定,資金運用主要是長期投資,契約性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一)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在保險市場上提供各種保險產品,分散和轉移他人風險並承擔經濟損失補償和保險給付義務的專業性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以收取保費的形式建立起保險基金,並將集中起來的保險基金除用於理賠給付外,其餘只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及證券投資基金。因此,保險業是極具特色並具有很大獨立性的系統。這一系統之所以被列入金融體系,是由於大量保費收入按世界各國的通例,多是用於各項金融投資。

保險公司按其保險標的不同分為兩大類:人壽保險公司、財產和災害保險公司。其中,人壽保險公司的規模最大,它兼有儲蓄銀行的性質,在保險業的發展中佔有領先地位。

英國是保險業的發源地,早在1668年英國就有了海上保險業務。到187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特別法令,成立勞埃德保險社(簡稱勞合社),從此保險機構取得了法人資格,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以勞合社為代表的英國保險業一直居世界保險業前列。除了英國之外,美國也是世界上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

(二)養老或退休基金

養老或退休基金,是一種類似於人壽保險公司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指由企業等單位的僱主或僱員交納基金而建立起來的基金,任何就業人員都可以參加。養老或退休基金的資金來源實質上是公眾為退休後的生活所準備的儲蓄,很多國家都規定這筆資金由勞資雙方共同交納。例如,新加坡規定由勞資雙方各承擔一半,也有的國家是由僱主單獨交納。養老或退休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債券及不動產等期限長、收益高的項目。

養老或退休基金由西方國家首創,是一國福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以保險公司為核心的社會保障制度只能為退休人員提供最低生活費用保障,在人的壽命延長、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為了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就需要有一種補充性質的機構來承擔這一任務。養老或退休基金應運而生,它使參加者退休後在一定時期內每月得到一筆養老金,或一次性得到一筆養老金總額,用於改善生活。

養老或退休基金通常都委託專門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來管理運作。

四、投資性金融機構

投資性金融機構,是指在直接金融領域內為投資活動提供中介服務或直接參與投資活動的金融機構,除前述的風險投資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外,還包括投資銀行(證券公司)、財務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這些機構雖然名稱各異,但服務或經營的內容都是以證券投資活動為核心的。

(一)投資銀行

1.投資銀行的內涵

投資銀行是一類機構的總稱,很少稱其為投資銀行,通常稱為投資公司或證券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專門從事各種有價證券經營及相關業務的金融企業。與其他經營某一方面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相比,投資銀行的基本特徵是它的綜合性,即投資銀行業務幾乎包括了全部資本市場業務。我國極少直接以投資銀行命名投資銀行(如1995年成立的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為數眾多的證券公司實際是金融機構體系中投資銀行這一環節的主要力量,習慣上稱之為“券商”。

投資銀行多數是股份制的營利機構,其資金來源主要是發行股票和債券,主要業務包括證券承購、代銷、交易,公司兼併與收購,項目融資,風險資本投資等。因此,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上最主要的中介人和組織者。

2.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比較

實際上,投資銀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投資銀行更多的是“公司”。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金融通過程的作用不同。商業銀行是通過自己與資金最終供求雙方分別達成兩份獨立的合約(如存款合同和貸款合同)來幫助雙方融通資金的,商業銀行在其中起到“中介人”或“媒人”的作用。而投資銀行雖然也幫助資金最終供求雙方實現交易願望,但是它只是幫助資金最終需求者把出於融資目的而發行的證券出售,賣給那些有閒錢並打算購買證券以獲利的資金最終供給者(又稱投資者)。投資銀行只是扮演“經紀人”的角色,幫助資金最終供求雙方達成一份合約,從而使雙方各得其所。

第二,資金融通交易中的風險不同。商業銀行由於在資金融通過程中創造出了新的金融產品而要承擔風險。商業銀行分別與債權人和債務人簽訂存款合同和貸款合同,一方面,商業銀行承諾向債權人支付約定的收益;另一方面,如遇借款人違約,商業銀行會承擔損失。而投資銀行在交易過程中並沒有創造出新的金融產品,只是將證券推薦給客戶。因此,投資銀行在收取佣金之後就全身而退,此後的事情與己無關,投資者風險自擔。投資銀行不做與金融產品本身的收益和服務有關的任何承諾,也不再從中進一步謀利。

第三,對資金最終需求者提供服務的方式不同。商業銀行通常會與借款人談判,就期限等交易條件討價還價,並以個性化的方式發放貸款,每個貸款合同的條款都是有差異的。而且,商業銀行會願意與信譽良好的客戶保持長期關係,向信譽良好的債務人繼續提供資金支持。而投資銀行則不同,它固然會幫助資金需求者融資,但僅限於以標準化的方式一次性幫助其完成證券的發行。

第四,提供金融服務的內容不同。商業銀行還為借貸雙方提供流動性和交易結算服務,並在結算過程中創造存款貨幣(見第十章相關內容),這是任何其他金融中介都不能替代的。而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為最終資金需求者進行證券承銷。

因此,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是大不相同的兩類金融機構。嚴格說來,商業銀行被稱作“金融中介”,而投資銀行則不是。

(二)財務公司

賬務公司,又稱為金融公司 (finance companies) ,是指經營部分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它通過發行債券、商業票據或從銀行借款獲得資金,並主要提供耐用消費品貸款和抵押貸款業務。與商業銀行不同,財務公司並不通過吸收小額客戶的存款來獲取資金,其特點是大額借款、小額貸款。由於財務公司不公開吸收存款,所以管理當局對其除了信息披露要求並盡力防止欺騙外,幾乎沒有管理規則。

財務公司在我國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銷售類財務公司,是指由一些大型零售商或製造商設立,旨在以提供消費信貸方式促進企業產品銷售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就是典型的銷售類財務公司,是指經銀監會批准設立,為中國境內的汽車購買者及銷售者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例如,福特汽車信貸公司便是福特汽車公司為了促進汽車銷售而建立的,它向購買福特汽車的消費者提供貸款。在我國,從2003年《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及《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出臺到2015年年底,共有25家汽車金融公司,如上汽通用、大眾、豐田、福特、戴克等汽車金融公司。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與汽車消費的發展,汽車金融公司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第二類,消費者財務公司,在我國稱為小額貸款公司,是指專門發放小額消費者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它們一般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也可以是銀行的附屬機構。由於貸款規模小、管理成本高,這類貸款的利率一般也比較高。其主要作用是為那些很難通過其他渠道獲得資金的消費者提供貸款。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12家消費金融公司。

第三類,商業財務公司,在我國稱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指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主要分佈於機械、電子、汽車、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骨幹行業和重點支柱產業,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224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如華能集團財務公司、中國化工進出口財務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財務公司。其資金來源和運用限於集團內部。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是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設立的對基金的募集、基金份額的申購和贖回、基金財產的投資、收益分配等基金運作活動進行管理的投資性金融機構。

首先,什麼是基金呢?基金是投資基金或共同基金的簡稱,是指由眾多不確定的投資者自願將不同的出資份額彙集起來,交由專家管理投資,所得收益由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享的一種金融投資產品。投資基金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投資基金作為一種間接證券投資方式,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成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

在基金的運作中,重要機構有兩個,即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託管人(銀行)。為了保證基金資產的安全,基金應按照資產管理和保管分開的原則進行運作,並由專門的基金託管人保管基金資產。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投資分析、決策,並向基金託管人發出買進或賣出證券及相關的指令。基金託管人主要是銀行,稱為託管銀行。為保證基金資產的獨立性和安全性,基金託管人應為基金開設獨立的銀行存款賬戶,並負責賬戶的管理。而基金管理人的指令必須通過基金託管人來執行。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基金託管人和基金管理人是一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關係。鑑於基金託管人的重要性,有人把基金託管人譽為“基金安全的守護神”。基金份額持有者簡稱“基民”,可以隨時銷售(贖回)其份額,但是份額的價值是由共同基金所投資的證券組合的價值決定的。由於證券價格的高度波動性,份額的價值也是變幻莫測的。因此,投資於共同基金是有風險。

根據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和法律地位不同,其可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根據基金受益單位能否隨時認購或贖回及轉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根據募集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

1.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又稱為互惠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通過發行基金股份的方式將集中起來的資金投資於各種有價證券。投資者通過購買股份成為基金公司的股東。公司型基金的結構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的結構,但基金公司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是將其資產委託給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由卓有信譽的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公司型基金在美國非常盛行,美國的法律不允許設立契約型基金。

契約型基金,又稱為信託型基金,或稱單位信托基金 (unit trust) ,是指依據信託契約通過發行受益憑證而組建的投資基金。該類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基金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基金管理人可以作為基金的發起人,通過發行受益憑證將資金集中起來組成信託財產,並依據信託契約,由託管人負責保管信託財產,具體辦理證券、現金管理及有關的代理業務等。投資者購買受益憑證後成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投資收益。契約型基金在英國較為普遍,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投資基金都屬契約型基金。

契約型基金與公司型基金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法律依據不同。以我國為例,契約型基金是依照基金契約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是契約型基金設立的依據;公司型基金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組建的。

(2)法人資格不同。契約型基金不具有法人資格,而公司型基金本身就是具有法人資格的股份有限公司。

(3)投資者的地位不同。契約型基金的投資者作為信託契約中規定的受益人,對基金運作的重要投資決策通常不具有發言權;公司型基金的投資者作為公司的股東有權對公司的重大決策進行審核,發表自己的意見。

(4)融資渠道不同。公司型基金由於具有法人資格,在資金運用狀況良好、業務開展順利,又需要擴大公司規模,增加資產時,可以向銀行借款;契約型基金因不具有法人資格,一般不向銀行借款。

(5)經營財產的依據不同。契約型基金憑藉基金契約經營基金財產;公司型基金則依據公司章程來經營。

(6)基金運營不同。公司型基金像一般的股份公司一樣,除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到了破產、清算階段,否則公司一般具有永久性;契約型基金則依據基金契約建立、運作,契約期滿基金運營也就終止。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這兩種投資方式沒有太大的區別。至於一個國家採取哪一種方式好,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採用兩種形式並存的辦法,力求把兩者的優點都利用起來。

2.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

開放式基金 (open-end fund) ,是指在基金設立時,基金的規模不固定,投資者可隨時認購基金受益單位,也可隨時向基金公司或銀行等中介機構提出贖回基金受益單位的一種基金。

封閉式基金 (close-end fund) ,是指在基金設立時,規定基金的封閉期限及固定基金髮行規模,在封閉期限內投資者不能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贖回,基金受益單位只能在證券交易所或其他交易場所轉讓。

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期限不同。封閉式基金通常有固定的封閉期,通常在5年以上,一般為10~15年。開放式基金則沒有固定期限,投資者可以隨時向基金公司或銀行等中介機構提出贖回。

(2)基金規模的可變性不同。封閉式基金髮行規模固定,並在封閉期內不能再增發新的基金單位。開放式基金則沒有發行規模限制,投資者認購新的基金受益單位時,基金規模就增加;贖回基金受益單位時,基金規模就減少。

(3)轉讓方式不同。封閉式基金在封閉期內,投資者只能尋求在證券交易所或其他交易場所掛牌,交易方式類似於股票及債券的買賣。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則可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銀行等中介機構提出認購或贖回申請,買賣方式靈活。

(4)交易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主要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較大。開放式基金的價格則完全取決於每單位基金資產淨值。基金資產淨值是在某一時點上,基金資產的總市值扣除負債後的餘額,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權益。單位基金資產淨值,即每一基金單位代表的基金資產淨值,用公式表示為:單位基金資產淨值=(總資產-總負債)/基金單位總份數。其中,總資產指基金擁有的所有資產,包括股票、債券、銀行存款和其他有價證券;總負債指基金運作及融資時所形成的負債(包括佣金);基金單位總份數指當時發行在外的基金單位的總量。

(5)買賣基金的費用不同。投資者在買賣封閉式基金時與買賣上市股票一樣,也要在價格之外付出一定比例的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需繳納的相關費用(如首次認購費、贖回費)則包含於基金價格之中。一般而言,買賣封閉式基金的費用要高於開放式基金。

(6)基金的投資策略不同。由於封閉式基金不能隨時被贖回,其募集到的資金可全部用於投資。這樣,基金管理公司便可據此制定長期的投資策略,取得長期投資收益。開放式基金則必須保留一部分現金,以便投資者隨時贖回,而不能全部用於長期投資,一般投資於變現能力強的資產。

從境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基金業發展來看,通常大多是先從封閉式基金起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逐步轉向發展開放式基金。我國的投資基金業也是先選擇封閉式基金試點,逐步發展到開放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是我國今後發展的主流。

3.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指受一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封閉式基金屬於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由於私募基金的銷售和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私下協商來進行的,因此它又被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

由於私募基金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高,其監管又相對寬鬆,所以各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私募基金持有人的最高人數(如最高100人或200人)和投資者的資格要求,否則私募基金不得設立。在證券投資領域,典型的私募基金是對衝基金,比較著名的有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概括地講,私募基金有以下特點。

(1)非公開性。私募基金不是通過公開方式(如通過媒體披露信息)尋求投資者購買的,而是通過私下方式徵詢特定投資者,並向其中有投資意向的投資者發售的。因此,一旦其採用任何公開方式進行發售,就屬違法違規。

(2)募集性。私募基金雖私下發售,但其發售過程是一個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過程,由此有三個重要規定:其一,特定投資者的數量不能是三個、五個等少數,而應是有限的多數(人數幾十個到一兩百個);其二,基金單位應是同時並同價向這些特定投資者發售的,在同次發售中不得發生不同價的現象;其三,基金單位發售的過程同時是一個基金募集的過程,因此存在一個“募集”行為。受這些規定製約,私下“一對一談判”所形成的資金委託投資關係,不屬於私募基金範疇(注意少數幾個合夥人形成的集合投資也不在此列)。

(3)大額投資性。私募基金受基金運作所需資金數量和投資者人數有限的制約,通常對每一個投資者的最低投資數額有較高的限制,如美國的對衝基金要求最低投資數額限定為300萬美元。

(4)封閉性。私募基金一般有明確的封閉期。封閉期內不得抽回投資本金,除非基金持有人大會決定解散基金,但基金持有人可以通過私下轉讓基金單位來收回本金。

(5)私募基金一般都是“暗箱操作”,投資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無須像公募基金一樣在監管機構登記、報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經理人在與投資者簽訂的協議中一般要求有極大的操作自由度,對投資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難獲得私募基金的系統性信息。

(6)財務槓桿性。在一般情況下,基金運作的財務槓桿倍數為2~5倍,最高可在20倍以上。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槓桿倍數就會更高。私募基金大規模運作財務槓桿的目的是擴大基金規模,突破基金自有資金不足的限制,以獲得高額利潤。

正是因為有上述特點和優勢,私募基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迅速,並已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私募基金可以有多種投資方式:如果投資股票市場,則稱為共同基金;如果投資非上市企業,就稱為私募股權基金 (private equity,PE) (見本章第二節相關內容),它是購買企業的股權,不是股票。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投資者按照其出資份額分享投資收益,承擔投資風險。其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併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私募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是,既可以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募集,也可以採取非公開發行方式,向有風險辨別和承受能力的機構或個人募集資金 [1]

我國的投資基金最早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較為規範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7年11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之後。

專欄2-1

對衝基金——百萬富翁的理財俱樂部

對衝基金(hedge fund)是私募基金的一種,是指專門為追求高投資收益的投資者設計的基金。為了避開不同的法律規定,對衝基金存在兩種規模形式:一種是最多有99個投資者,每個投資者至少出資100萬美元;另一種是最多有499個投資者,每人最少出資500萬美元。規模較大的基金也可以接受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或保險公司,只要它們的淨資產達到2500萬美元。因此,這事實上是一個百萬富翁的理財俱樂部。

對衝基金的典型特點是:第一,“暗箱操作”,投資策略高度保密。因為私募基金是不受管制的,因此對衝基金無須像公募基金那樣在監管機構登記、報告、披露信息,外界很難獲得對衝基金的系統性信息。即便是對投資者來說,也很難知道投資組合的具體情況。這種保密性極有可能導致道德風險。於是,為了保證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動機一致,基金經理必須擁有基金一定比例的份額。第二,高財務槓桿比率。對衝基金一般都大規模地運用財務槓桿擴大資金運作規模,一般情況下,基金運作的財務槓桿比率為2~5倍,最高可達20倍。例如,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運作期間,幾乎向世界上所有的大銀行融通過資金。在1998年8月出現鉅額虧損的前夕,其財務槓桿比率高達56.8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1.25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交易頭寸。在高財務槓桿比率的作用下,如果基金經理預測準確,則基金能夠獲取極大的回報;一旦基金經理預測失誤,財務槓桿就會成倍地放大損失的數額。第三,主要投資於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專門從事各種買空、賣空交易。

世界上曾經著名的對衝基金就是索羅斯於1969年創立的量子基金,它被認為是1997年泰國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

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規模對衝基金,是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旗下經營的五個對衝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風險基金,主要借款在世界範圍內投資於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量子基金主要採取私募方式籌集資金。索羅斯為之取名“量子”,是源於其所讚賞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海森堡提出的“測不準定理”。索羅斯認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確定數值一樣,證券市場也經常處在一種不確定狀態,很難去精確度量和估計。截至1997年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萬美元在1996年年底已增值至1500萬美元,即增長了149倍。

然而,1998年以來,投資失誤使量子基金遭受重大損失。先是索羅斯對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及日元匯率走勢的錯誤判斷使量子基金遭受重大損失,之後投資於美國股市網絡股也大幅下跌。至此,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損失總數達近50億美元,量子基金元氣大傷。2000年4月28日,索羅斯不得不宣佈關閉旗下兩大基金——量子基金和配額基金,基金管理人德魯肯米勒和羅迪蒂“下課”。量子基金這一聞名世界的對衝基金至此壽終正寢。同時,索羅斯宣佈將基金的部分資產轉入新成立的量子捐助基金繼續運作。他強調量子捐助基金將改變投資策略,主要從事低風險、低迴報的套利交易。

五、政策性金融機構

除了商業性金融機構外,許多國家還設立了政策性金融機構。所謂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由政府創立、參股或保證,不以營利為目的,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以貫徹政府產業政策意圖的銀行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的基本特徵是:①不以營利為目的。②服務於特定的業務領域。③在組織方式上受到政府控制。④不吸收居民儲蓄存款,以財政撥款和發行金融債券為主要籌資方式。

(一)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向農業提供中長期低息信貸,以貫徹和配合國家農業扶持和保護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對資金的需求有強烈的季節性;資本需求數額小、期限長;融資者的利息負擔能力低,等等。這些都決定了經營農業信貸具有風險大、期限長、收益低等特點。為此,許多國家專門設立了以支持農業發展為主要職責的銀行,如美國的聯邦土地銀行、法國的土地信貸銀行、德國的農業抵押銀行及日本的農林漁業金融公庫等。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有政府撥款,發行金融債券,吸收特定存款等。貸款則幾乎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從土地購買,建造農業建築物,到農業機器設備、化肥、種子、農藥的購買等。

我國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成立於1994年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設在北京。其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再貸款,同時也發行少量的金融債券。其業務範圍主要是辦理糧食、棉花、油料、豬肉等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和收購貸款,辦理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以及國家確定的小型農、林、牧、水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

(二)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

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一國為促進本國商品的出口,貫徹國家對外貿易政策而由政府設立的專門金融機構。其主要提供利率優惠的出口信貸,為私人金融機構提供出口信貸保險及執行政府的對外援助計劃等,如美國進出口銀行、德國開發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等。

我國的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成立於1994年的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設在北京。其主要資金來源是發行金融債券,同時也從國際金融市場籌措資金。其業務範圍主要是為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的出口提供出口信貸,辦理與機電產品出口有關的各種貸款、混合貸款和轉貸款等。

(三)經濟開發政策性金融機構

經濟開發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為促進一國經濟持續增長與國力的增強,由政府出資設立的專門為經濟發展提供長期投資或貸款的政策性金融機構。這類機構多以促進工業化,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振興計劃或產業振興戰略為目的。其貸款和投資方向主要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的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和重點企業。

我國的開發性政策金融機構是成立於1994年的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總部設在北京。其主要資金來源是發行金融債券。其資金運用領域主要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項目、直接增強綜合國力的支柱產業的重大項目、高新技術在經濟領域應用的重大項目、跨地區的重大政策性項目等。國家開發銀行自成立以來,重點支持了電力、公路、鐵路、石油石化、煤炭、城建、電信等行業及國家重點技改項目的建設,為促進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08年12月,其改製為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六、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一)信託投資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 (investment&trust company) ,是指以受託人的身份代人理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通俗地講,信託投資公司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業務內容有:①資金信託。②動產信託。③不動產信託。④有價證券信託。⑤其他財產或財產權信託。⑥作為投資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⑦經營企業資產的重組、購併及項目融資、公司理財、財務顧問等業務。⑧辦理居間、諮詢、資信調查等業務。⑨代保管及保管箱業務等。但是,信託投資公司不得代理存款業務,不得發行債券,不得舉借外債。

1979年10月4日,新中國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此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成立了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這些信託投資公司在增加資金流量,挖掘資金潛力,為經濟部門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於缺乏法律規範和管理經驗,從1995年以後,中銀信託投資公司(1996年)、中國農業發展信託投資公司(1997年)、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98年)等國有信託企業紛紛關閉破產。中國人民銀行自1999年開始對信託業再次整頓,大多數信託公司或是改變企業性質,或是被撤併。2002年10月1日,中國第一部《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開始實施,這標誌著中國通過立法確立了信託制度。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68家信託公司。

(二)金融租賃公司

租賃是一種以支付一定費用(租金)借貸實物(租賃物)的經濟行為,出租人將自己所擁有的某種物品交與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獲得在一段時期內使用該物品的權利,但物品的所有權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為其所獲得的使用權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費用(租金)。從租賃目的劃分,租賃分為金融租賃 (finance lease)經營租賃 (operation lease)

金融租賃,是指出租人按承租人的要求購買貨物再出租給承租人的一種租賃形式。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金融租賃涉及三方當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貨商,並至少有兩個合同,是買賣合同和租賃合同構成的自成一類的三邊交易,有時還涉及信貸合同。第二,承租人指定租賃設備。擬租賃的設備為用戶自行選定的特定設備,租賃公司只負責按用戶要求融資購買設備。因此,設備的質量、規格、數量、技術上的檢查、驗收等事宜都由承租方負責。第三,完全付清性。基本租期內的設備只租給一個特定用戶使用,租金總額=設備貨價+利息+租賃手續費-設備期滿時的殘值。第四,不可撤銷性。基本租期內,一般情況下,租賃雙方無權取消合同。第五,期滿時承租人擁有多種選擇權。基本租期結束時,承租人對設備一般有留購、續租和退租三種選擇權。以經營金融租賃業務為主的機構稱為金融租賃公司。

與金融租賃相對應的是經營租賃。經營租賃泛指金融租賃以外的其他一切租賃形式。這類租賃的主要目的在於對設備的使用,即出租人將自己經營的設備或辦公用品出租出去的一種租賃形式。因此,企業需要短期使用設備時,可採用經營租賃形式,以便按自己的要求使用這些設備。與金融租賃不同,經營租賃的主要特點是:第一,可撤銷性。合同期間,承租人可以中止合同,退回設備,以租賃更先進的設備。第二,不完全支付性。基本租期內,出租人只能從租金中收回設備的部分墊付資本,因此需通過將該項設備以後多次出租給多個承租人使用,方能補足未收回的那部分設備投資和其應獲利益,因此經營租賃的租期較短(短於設備有效壽命)。第三,租賃物件由出租人批量採購。這些物件多為具有高度專門技術,需專門保養管理,技術更新快、購買金額大、通用性強並有較好二手貨市場,壟斷性強的設備,需要有提供特別服務的廠商。

這裡需特別指出的是,在我國實際中又將金融租賃細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銀行機構辦理的融資租賃業務,叫作金融租賃,由銀監會審批和監管,並出臺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金融租賃公司47家。另一種是由非銀行機構辦理的,叫作融資租賃,由商務部進行監管,並出臺了《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裡面只有監管,沒有審批事項。金融租賃公司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而融資租賃公司是非金融機構企業。

美國是租賃業產生最早、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1952年,第一家金融租賃公司在美國成立,開啟了現代金融租賃業的發展進程。1981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組建了東方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和中國租賃有限公司。2000年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頒佈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標誌著我國租賃業進入正規發展軌道。

在中國,除了上述金融機構以外,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及境外內資金融機構也成為當代金融中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專欄2-2

美國的觀光天氣保險

天氣保險(在中國稱作氣象指數保險),是指因天氣異常導致企業或者個人遭受經濟損失後,由保險公司向投保人提供賠償的一種保險。舉例來說,以前如果你在外出旅遊時遭遇到惡劣天氣而影響了出行,只能待在家裡不能出門的話,那麼就只能自認倒黴,自己和自己生氣。但是現在不同了,許多國家都推出了這種天氣保險,如果你現在再遇到上述情況,就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一定的賠償,甚至還可以退掉整個旅行的費用。這種人性化的保險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現在天氣保險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蓬勃發展,美國的觀光天氣保險就是其中的一種。

在美國,天氣保險蓬勃發展。美國人大衛·弗萊德伯格創辦了全球第一家氣象保險公司——天氣賬單(WeatherBill)公司。該公司是一個基於天氣信息的衍生產品服務商,其做法是把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和一種複雜的天氣預報分析系統整合起來後,向公司和個人出售天氣保險單。客戶可以通過Google地圖選擇一個天氣狀況,然後選擇想要支付的天氣,比如晴天、陰天、雨天或者乾旱等。此外,客戶還可以設定預想的溫度、雨雪量等具體指標。具體的做法是:客戶登錄天氣賬單公司網站,然後給出在某個特定時間段裡不希望遇到的溫度或雨量範圍。天氣賬單網站會在100毫秒內查詢出客戶指定地區的天氣預報,以及美國國家氣象局記載的該地區以往30年的天氣數據。網站根據氣候變化做出精細的調整後,會以承保人的身份給出保單的價格。概括地說,即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一網站,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內購買一份天氣保險。

美國的一家保險公司與日本的一家旅行社合作,以去夏威夷觀光的日本遊客為對象,開發了一種觀光天氣保險。其保險責任是:根據當地氣象局的記錄,若從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連續下雨,影響到遊客觀光,保險公司每天向投保人退還1.5萬日元;若在夏威夷停留期間全部都是雨天的話,則賠償全部旅行費用。

[1] 近年來,出於對流動性、透明度和募集資金的考慮,上市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有所增多,2009年6月22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國黑石集團就是一個例子。PE與VC不同,PE會將已經上市的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PE買下來該公司全部公開交易的股票,讓其退市,之後再採取與VC相似的方式行使對該公司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