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第29章
避免風險管理失誤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金融市場出現了若干起引人注目的重大損失,本章將要討論我們能夠從中吸取的教訓,並且回顧以前若干章的要點。我們把在本章中將討論的重大損失列舉在業界事例29-1中。
業界事例29-1
重大金融損失
·愛爾蘭聯合銀行
這家銀行因為其外匯交易員約翰·拉斯納克若干年的非授權投機交易而損失了7億美元,拉斯納克以製造虛假期權交易的形式掩蓋了他的損失。
·巴林銀行
這家經營了200年的英國老牌銀行因為其外派新加坡的交易員尼可·利森的行為而毀於一旦。尼可·利森的職責是從新加坡及大阪的日經225期貨指數的報價中進行套利,而實際上他採用了期貨及期權對日經225指數進行了大筆方向性投機。全部損失接近10億美元。
·安然公司的對手方
安然公司精心設計出一些合同,向公司股東隱瞞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後來,協助安然公司達到其欺詐目的的許多金融機構因法律糾紛向安然公司股東支付的賠償超過了10億美元。
·哈默史密斯和富勒姆(見業界事例23-1)
這個英國城市的市政當局因為英鎊互換以及期權交易在1988年損失了近6億美元,對這些交易負有直接責任的兩個交易員對產品知識的匱乏令人吃驚。
·基德-皮博迪公司(見業界事例25-2)
公司交易員約瑟夫·杰特的個人行為給這個紐約投資經紀商帶來了3.5億美元的損失。杰特交易的產品主要是美國國債,他的損失由公司計算機系統計算盈利的公式的錯誤而造成。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見業界事例22-1)
這家對衝基金在1998年進行收斂套利交易時損失了約40億美元,損失的發生是由於在俄羅斯政府違約後市場發生安全投資轉移現象所致。
·國民西敏寺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這家英國銀行在1997年因使用錯誤的模型來對互換期權定價而損失了1.3億美元。
·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見附錄B)
奧蘭治縣的財政官員羅伯特·西特倫(Robert Citron)的行為使這個加州城市在1994損失了近20億美元。這位財政官員利用衍生產品來對利率進行投機,他賭的是利率不會增長。
·寶潔公司(見業界事例5-4)
這家美國公司的財務部與信孚銀行在1994年進行奇異利率衍生產品合約交易時損失了近9000萬美元。後來寶潔公司起訴了信孚銀行,法律糾紛最終庭外和解。
·法國興業銀行(見業界事例5-5)
法國興業銀行的股票交易員傑洛米·科維爾因在2008年1月對股指進行豪賭,損失達70億美元。傑洛米·科維爾被控通過構造虛假交易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風險敞口。和巴林銀行的利森一樣,他的職責是進行套利交易。
·次債損失(見第6章)
2007年,投資者對由美國次級住房按揭貸款所生成的結構化產品失去了信心。這引發了市場的信用緊縮和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市場蕭條,在這期間金融機構的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
·瑞銀集團(UBS)
2011年,基庫·阿杜伯利因沒有經過授權而對股票指數投機,損失了23億美元。
業界事例29-1所列舉的事件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由單個僱員造成重大損失出現的次數尤為突出。1995年尼可·利森的交易造成一家經營了200年之久的英國老牌銀行巴林銀行的垮臺;1994年羅伯特·西特倫的交易造成加州的奧蘭治縣損失近20億美元;約瑟夫·杰特的交易造成基德-皮博迪公司損失3.5億美元;約翰·拉斯納克給愛爾蘭聯合銀行帶來的7億美元損失在2002年被曝光;2008年傑洛米·科維爾給法國興業銀行造成的損失達70億美元;基庫·阿杜伯利在2011年給瑞銀集團(UBS)帶來23億美元的損失。
從這些損失中得出的教訓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我們將要討論的很多損失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系統不夠完善以至於高風險的交易能大行其道而無人知曉。同樣重要的是,風險管理人員要不落窠臼,發現潛在的危險,並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