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27.4 戰略風險管理
一家公司的戰略一旦被制定,戰略風險管理就要考慮已制定的戰略建立在哪些假設的基礎上,以及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這些假設不再成立。競爭者會怎麼樣做?客戶的反饋如何?外部不良事件會怎樣影響到這些戰略?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曾說:“風險實際上就是一個反映在不利的情況發生時,某一戰略表現如何的函數。”[1]
在識別出現有業務或新的戰略性投資中存在特定風險之後,可以採取幾種不同的應對措施:
·規避:退出這項業務或投資;
·降低:採取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或者帶來的影響;
·調整:改變計劃降低風險;
·分擔或保險:將風險轉移出去或者由合作伙伴分擔;
·接受:什麼也不做。
具體應採取哪項措施取決於實際情況,但是正確識別風險以及仔細考慮應對措施始終是關鍵,而不能簡單地忽略。
假設一家成功的加拿大銀行計劃通過併購一家小銀行的辦法擴張在美國的零售業務。銀行已為此制訂了計劃,分析表明這項擴張計劃將提升股東的價值並擴大在美國的客戶群體。同時,有多處風險需要考慮。這家銀行能否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上覆制它在加拿大的成功?它是否有能力留住美國客戶?能否保持穩定的核心管理團隊?如果在收購完成後,經濟馬上陷入兩年的衰退,將如何應對?這家加拿大銀行要確保收購行為與自己的風險偏好是一致的,而已制定的風險偏好要求在最壞的情況下,銀行要能保證生存而且在加拿大的業務不能受到明顯的影響。因此,銀行要確保新業務的風險是可以監控和管理的,如果結局不妙,要有能夠退出的戰略。
[1] See M.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