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小結

市場上存在兩類流動性風險:交易流動性風險和融資流動性風險。交易流動性風險針對的是交易賬戶上的頭寸平倉的難易度。資產的交易流動性風險與資產的特點、交易數量、交易的速度和經濟環境有關。2007年的信用危機強調了透明度的重要性。沒有被投資者理解或定義不明確的資產的流動性往往不會持久。在某一特定時刻,資產的流動性能夠以買賣價差比率來測算。這一比率等於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除以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值。一個頭寸的平倉費用與資產價格的比,等於買賣價差比率的一半。金融機構應監控在正常及受壓市場條件下,平倉全部交易賬戶資產的費用。

當交易員要對一個較大的資產頭寸進行平倉時,需要在市場風險及買賣價差之間進行權衡。快速的平倉會引發較高的買賣價差,但同時市場風險也會較低;緩慢的平倉的買賣價差較低,但市場風險較高。最優交易策略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買賣價差的貨幣價值,該價值與每天的交易數量有一定的函數關係;②每天資產價格變化的分佈。對於任意給定的平倉策略,交易員可以選擇一定的置信區間,並且計算出在不超出置信區間的前提下的平倉費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將費用最小化的平倉策略。

融資流動性風險與金融機構在有需要時能否獲得足夠的資金有關。金融機構要在正常及受壓市場條件下,對現金需求進行預測,並有相當大的把握能夠滿足現金要求。這樣做對金融機構而言至關重要。金融機構對現金的需求與儲蓄客戶提取存款、貸款客戶使用信用額度的多少、金融機構的擔保承諾、交易對手違約等因素有關。現金來源可以是易於轉化為現金的產品、批發市場的拆借、資產證券化、吸收新的存款、自有現金及由央行貸入的資金(從央行貸入現金往往是最後一種手段)。2008年6月,銀行監管機構公佈了銀行流動性管理應遵循的17條原則。監管機構指出,將來它們會更加謹慎地監控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流程。

最為嚴重的流動性風險來自被稱為流動性黑洞的現象。這種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市場上的交易員都希望在同一時刻進入同樣的交易。交易員之所以會這麼做可能是因為他們持有相同的頭寸或採用相似的方法來管理風險。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由於交易員之間所產生的盲目追捧心理,導致某一風險的過分集中。為了避免流動性黑洞,投資者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具有長期投資目標的交易員應該儘量做到不受短期市場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