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19.3 回收率
當一家公司破產時,公司的債權人會對公司的資產進行追索。[1]有時公司會進行重組,而債權人會同意接受債務的部分償付;在其他的情形下,公司資產會被清算變賣,所得資金最大限度地用於償還債務。在債務追索過程中,有些債權具有優先權,能拿回更多的償付。
債券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在違約大約30天后,債券市場價值與債券面值的比率。正如我們在第15章中看到的那樣,《巴塞爾協議Ⅱ》的公式是以違約損失率來表達的,債券回收率等於1減去違約損失率。
表19-2給出了美國不同種類型債券的歷史平均回收率。這一數表顯示,一級留置權資產的回收率可以達到52.8%,更次級債券的回收率僅為23.2%。
表19-2 1983~2016年企業債券和銀行貸款的回收率

資料來源:穆迪。
回收率對違約率的相關性
在第6章中,我們看到2007~2008年信用危機的教訓之一是,抵押貸款的平均回收率與抵押貸款違約率呈負相關。隨著抵押貸款違約率的上升,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會導致更多的房屋被出售,房價下跌,這反過來又導致了回收率下降。
回收率同違約概率有很強的負相關性。[2]在債券的違約率較少的年份,經濟狀況通常良好,違約債券的平均回收率可能高達60%;在債券的違約率很高的年份,經濟狀況通常很差,違約債券的平均回收率可能低至30%。這種負相關性的結果是,在違約率很高的年份,貸款人的情況會變得雪上加霜,因為此時回收率往往也會很低。
[1] 在美國,債券持有者的索賠包括債券的本金以及應計利息。
[2] See E. I. Altman, B. Brady, A. Resti, and A. Sironi, “The Link between 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 Theory, Empiric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November 2005):2203-2228.這一相關性在穆迪的投資者服務出版物中也有討論。研究發現,1年中的平均回收率和非投資級別債券的違約率高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