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 John Hull 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 v5

小結

風險管理中一個比較容易讓人迷惑的問題是定價和情景分析(應該)基於對市場變量(例如股價、商品價格和匯率)表現的不同假設上。通過標的資產的價格對衍生產品進行定價,我們使用一個虛構的風險中性世界。這意味著投資組合中所有資產的預期回報都被假設為無風險利率,而預期收益也會以無風險利率貼現。風險中性定價結論的普遍適用性說明我們在風險中性世界中的定價結果在真實世界中也是正確的。

在情景分析中,我們感興趣的主要是市場變量在真實世界中(也就是我們真正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變化的。幸運的是,哥薩諾夫定理告訴我們,在真實世界和風險中性世界中,一個變量的波動率是相等的。但是,變量在這兩個世界中的預期回報很可能是非常不同的。例如,股票價格和股指價格在真實世界中的預期回報通常顯著高於它們在風險中性世界中的回報。正如我們在第1章中討論過的,這是因為投資者會為所承擔的風險要求補償。

另一個讓人迷惑之處是,有時我們需要同時考慮風險中性世界和真實世界中的情況。例如,一家金融機構持有一個衍生產品組合,且該機構希望瞭解自己未來1年可能遭受的損失,那麼它要做的就是考慮相關市場變量在未來1年內,在真實世界中會如何變化,並據此生成很多場景,然後它就可以使用風險中性定價方法來計算1年後投資組合在各場景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