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Kenneth Laudon 管理信息系統 v11
15.4 全球價值鏈的技術問題和挑戰
一旦公司定義了一個全球企業模型和系統策略,它們必須選擇硬件、軟件、網絡標準、系統應用軟件包以支持全球企業過程。許多公司今天利用其他國家的團隊開發與運行它們的軟件和硬件,它們也要應對管理全球技術服務的挑戰。
全球系統的技術挑戰
在國際化的設置中,硬件、軟件和網絡面臨特殊的挑戰。主要的硬件挑戰是:當從一個運行單位到另一個運行單位,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有如此多的種類時,如何找到某種方法去實現一個全球計算平臺的標準化。主要的軟件挑戰是:找到特殊的軟件應用系統,它們是用戶友好的和真正能提高國際工作團隊的生產率的。主要的網絡挑戰是:實現數據流無縫地跨過符合不同國家標準的網絡。克服這些挑戰要求在全球基礎上的集成和連通性。
1.計算平臺和系統集成
開發國際信息系統架構,基於核心系統的概念,提出了新的核心繫統如何適合現存的應用系統的套裝,這些系統遍佈世界各地,是由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員為不同類型的計算硬件開發的。目標是開發全球的、分佈的和集成的系統以支持跨越國際邊界的數字企業過程。簡單地說,這裡有任何大型地區系統所遇到的同樣的問題。不過,問題放大到一個國際環境。想象一下,集成基於Windows、Linux、Unix專用操作系統,並運行在IBM、Sun、HP和其他硬件上,在許多不同國家的不同單位內的各種系統的挑戰即可知其難。
此外,即使所有站點使用相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統也不能保證它的集成。在公司的某個中央權威部門必須建立數據和其他技術標準,各站點要遵從。例如,技術會計術語,如會計年度的開始和終止必須標準化以及系統之間的可接收的接口、通信速度和架構、網絡軟件。
2.連通性
完全集成的全球系統必須具有連接性,即把全球公司的人員和系統連接為一個集成網絡的能力,正像電話系統能傳輸聲音、數據和影像那樣。然而,集成的全球網絡是很難創建的。例如,許多國家不能實現基本商務通信的需要,沒有可靠的線路,賬單缺少共同的貨幣標準,提供的通信服務水平也缺乏標準的協議。表15-5列出了國際網絡的主要挑戰。
表15-5 國際網絡的問題
儘管向經濟共同體努力,歐洲仍然是根本不同的國際技術標準和服務水平的大雜燴。雖然租給多國公司的線路無故障率時間達到98.8%,但是,線路和服務的質量從南歐到北歐變化很大。南歐的網絡服務就不很可靠。現存的歐洲網絡和電子數據交換(EDI)的標準是非常行業化的和國家化的。
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專用網絡通過專用標準或互聯網技術來提供國際連通性。公司將自己擁有的基於由國家郵局、電話、電報當局租賃線路的專用網絡和主要全球通信提供商的服務結合在一起。無論如何,每一個國家,在數據交換、技術標準和可接受的設備供應商上有不同的限制。這些問題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被放大了。
增加吸引人的方案是創造基於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的全球網絡。公司們可以創建全球的內聯網用於內部通信和外聯網以便更快地與它的供應鏈商業夥伴交換信息。它們可用互聯網服務商的虛擬專用網絡(VPN)創建全球網絡,這種VPN能應用公用網絡提供許多專用網的性能。然而,VPN不能提供像專用網一樣的預定反應和速度,尤其在白天當互聯網擁擠的時候,並且它不能支持大量的遙控用戶。
高的PC價格和地方的有限收入,限制了互聯網服務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應用,見圖15-5。欠發達國家存在一個基礎設施,但缺乏寬帶能力。在發展中國家大在多數人的購買力較低,購買互聯網服務感到很貴。另外,一些國家常監控和阻斷網絡訪問。另一方面,互聯網人中的增長率,在亞洲、非洲、和中東比美國和歐洲更快。例如中國,有2億互聯網用戶,相比於美國只有1.8億。因此將來,互聯網的連通性在世界的發展中地區將更加廣泛適用和可靠,並將全球經濟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圖15-5 各地區的互聯網人口比例
組織互動專欄描述的移動電話提供了對這些問題的一個認識。它們的應用迅速增長,並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
隨著無線網絡服務價格的降低和能力的增加,全球網絡將要受益。基於衛星系統、數字蜂窩電話和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的手持移動設備的通信及計算機網絡,使之在全球許多地方協調工作和信息變得更加容易。
3.軟件本地化
核心系統的開發對應用軟件提出了獨特的挑戰。舊系統如何與新系統接口?如果舊的系統仍保留在地區內,必須建造和測試全部新的接口。這些接口可能很貴和難於建造。如果新的軟件必須建造,所帶來的挑戰是:建造的軟件必須真正適用於不同國家的多個企業單位,使它們習慣於這些獨特的企業過程和數據定義。
除了新的和舊的系統集成外,還有用戶的接口和系統功能性的問題。例如,為了真正提高全球人工的勞動生產率,軟件接口必須易懂和很容易掌握。因此,圖形接口是比較理想的,但預設的共同語言常為英語。當國際系統只包含知識工作者時,英語可以假設為國際標準。但當國際系統深入到管理和文員群組,共同語言可能無法設定,人機接口必須提供不同語言,甚至習俗。
什麼是最重要的軟件應用?許多國際系統集中於基本的業務和管理報告系統。越來越多的公司們開始轉向供應鏈管理和企業系統以標準化它們的全球基礎上的企業過程和創造協調的全球供應鏈。然而,這些跨功能的系統不總是兼容於語言、文化遺產和其他國家的企業過程。許多國家的公司單位,可能技術並不複雜,現在也面臨試著管理企業應用的複雜性。
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系統是廣泛用於製造與分銷公司以連接全球範圍的供應商。群件系統、電子郵件和視像會議對數據與知識基的公司是特別重要的世界性的合作工具,如廣告公司、醫療與工程中的研究公司、圖形與出版公司。互聯網-基的工具將要為這些用途增加部署。
中國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正在飛速地現代化,對外國公司有許多增長的機會。它們歡迎先進的技術,但並不是總有合適的企業過程或基礎設施支持先進系統的應用。全球公司在中國辦企業發現:它們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與培訓來幫助中國公司現代化它們的企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