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Kenneth Laudon 管理信息系統 v11
15.1 國際信息系統的成長
在前面的章節我們描述了由先進的網絡和信息系統驅動的全球經濟系統和全世界秩序正在浮現。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掃除由某些國有公司、國有工業和國有經濟。許多地區公司將被快速發展的跨越國家邊界的網絡化公司所替代。國際貿易的增長徹底改變全球各地的經濟。
今天,許多高端產品的生產和設計被分包給許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讓我們來看,惠普筆記本電腦的市場路徑,產品的想法和初始設計來自美國的筆記本電腦團隊。在休斯敦的惠普總部批准這個概念。圖形處理器在加拿大設計,製造在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和韓國提供液晶顯示屏和許多存儲芯片;硬盤來自日本。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和美國供應其他部件,組裝放在中國大陸。在中國臺灣的合同者負責機械工程設計,並和中國大陸的製造商合作。
15.1.1 開發一個國際信息系統架構
本章描述如何建造一個適合於你的企業國際戰略的國際信息系統架構。國際信息系統架構是由被組織要求用來協調全球貿易和其他活動的基礎信息系統組成。圖15-2表示了貫穿本章我們所遵循的推理,並描繪了一個信息系統架構的主要維度。
圖15-2 國際信息系統架構
當建設一個國際信息系統時應當遵循的基本策略是瞭解你公司運行於其中的全球環境。這意味著瞭解綜合市場力量、企業驅動器,它推動你的企業走向全球競爭。企業驅動器是環境中的一個力量,企業必須對它響應,並影響企業的方向。同樣,細緻地檢測抑制因素或負面因素將創造管理挑戰,這些因素可能逃避發展一個全球企業。一旦你檢測了全球環境,你將需要考慮在這個環境中競爭的公司戰略。你的公司如何響應?你可能忽略全球市場,還集中於地區競爭,從一個地區基地銷售給全球,或者在全球組織生產和分配。這裡有多種選擇。
在你開發了一個戰略以後,就到了你該考慮如何構建組織的時候了,這樣它就可以追隨這個戰略。你將如何完成一個跨越全球環境的勞動力分工?生產、行政、會計、市場和人力資源職能放在何地?誰掌管系統功能?
其次,你必須考慮如何實現你的戰略和使你的組織成活的管理問題。這裡的關鍵是設計企業過程。你如何發現和管理顧客需求?你如何在地方單位引入改革,使其適應國際要求?你如何進行全球規模的再造工程,以及你如何協調系統開發?
最後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技術平臺。雖然變化的技術是一個引導到全球市場的關鍵驅動因子,但在你合理選擇正確的技術以前你需要有公司戰略和結構。
在你完成這個推理過程後,你就準備好了,朝向一個達到公司目標的合適的國際信息系統架構能力。讓我們從觀察綜合的全球環境開始。
15.1.2 全球環境:企業驅動器和挑戰
表15-1列出了全球環境中的企業驅動器,它領導行業向著全球市場和全球競爭前進。
表15-1 全球企業驅動器
全球企業驅動器可以分為兩組:一般文化因素和特殊企業因素。容易看出一般文化因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驅動了國際化。信息、通信和運輸已經創造了一個全球村,在其中圍繞著世界的通信(用電話、電視、無線電和計算機網絡)已非常便利,且並不比地區通信貴多少。貨物運送和服務到分散地區的成本已極大地降低。
全球通信的發展也創造了全球村的第二個意義:一個全球文化,被電視和其他全球媒體(如電影)創造的,允許不同文化和不同人民開發出共同的關於對-錯的,值得-不值得的以及英雄-懦弱的期望,極大地減少了文化矛盾。
最後一個因素是全球的知識庫增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知識、教育、科學和工業技能高度集中於北美、西歐和日本,世界的其餘部分被稱為第三世界,現在已不復如此。拉丁美洲、中國、印度、南亞和東歐已經發展了強大的教育、工業和科學中心,形成了一個較民主的、廣泛多樣化的知識庫。
這些一般文化因素領導了國際化,形成了特殊的企業全球化因素,它影響大多數行業。強大的通信技術的增長和隨之浮現的世界文化創造了全球市場的條件——全球的顧客喜歡於消費相同的產品,這是文化認同的。可口可樂、美國運動鞋(韓國製造,但設計在洛杉磯)和有線新聞網(CNN)節目現在可銷售至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
為了響應這個需求,全球的生產和運營開始形成精確的在線協調,在千里之外的中央總部遙控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在海陸運輸上,總部設在新澤西州的紐瓦克的全球運輸公司,在紐瓦克的運輸經理可以在線觀察鹿特丹的裝船,校核平衡和壓載,在活動進行後跟蹤包裹至具體的運輸位置。通過國際衛星的連接,這些均成為可能。
新的全球市場與全球生產和運營的壓力進一步呼喚著所有生產因素的全球協調。不僅生產,而且會計、市場和銷售、人力資源、系統開發(所有的企業主要職能)都可以進行全球範圍的協調。
例如,Frito Lay可在美國開發一個市場銷售自動化系統,一旦成功,可以在西班牙試驗同樣的技術。微觀市場——非常小的地理區域和社會單位的市場,不僅意味著在美國內可以向鄰居銷售,而且還可以向遍及世界的鄰居銷售。這些新的全球協調的水平在歷史上首次被允許根據相對優勢來確定企業位置。設計應放在它容易完成的地方,市場、生產、財務也應如此。
最後,全球市場、生產和管理創造了強大的、持續發展的全球規模經濟。生產由全球需求驅動,可以集中於它容易完成的地方,有效的資源可以集中於較大的生產運轉,大工廠的生產運轉計劃可以進行更高效、更精確的估計。生產的低成本因素可在它們出現的任何地方開發利用。其結果就是公司可以實現全球組織生產的強大的戰略優勢。這些一般的和特殊的企業驅動器已經大大地擴大了世界的貿易和商業。
並非所有行業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是相同的。製造業相對於服務業受到較大影響,後者大多仍停留在地方的和高度無效的水平。然而,在通信業、娛樂業、運輸業、金融服務業和一般商業服務業(如法律),服務的地區主義正在被打破。很明顯,處於同一行業的公司,能夠了解行業的國際化並做出合理的響應,在生產率和穩定性上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穫。
企業挑戰
雖然全球化的可能性對企業的成功是重要的,但是,基本的力量卻正在阻礙全球經濟和破壞國際化。表15-2列出了開發全球系統的最普遍的和最強大的挑戰。
在文化層面上,特殊主義者(particularism)基於有限的或個人的性格做出判斷和行動,所有他的各種形式(宗教的、國家主義的、種族主義的、地區主義的、地理政治位置)拒絕共享全球文化的概念,並拒絕外國商品和服務對地區市場的滲透。文化的不同產生了社會期望、政治和法律規則的不同。例如,在美國的消費者期望地區名牌的商品應是本地生產的,不願聽到他們所要的本地商品事實上在國外製造。
表15-2 全球企業系統的挑戰和障礙
不同的文化產生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管理信息的流動:信息私有、系統中軟件和硬件來源、無線電、衛星通信等,甚至商業時間和商業貿易術語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差異也很大。這些不同的法律、政治制度使全球商業變得更復雜,當建造全球系統時必須加以考慮。
例如,歐洲國傢俱有十分嚴格的法律,關注跨越邊界的數據流和隱私。跨界數據流(transborder data flow)定義為以任何形式跨過國家邊界的信息流動。某些歐洲國家禁止財務信息的處理越出它們的國界或個人信息流向外國。《歐洲數據保護法令》於1998年10月生效,限制任何信息流向不符合歐洲的嚴格的個人信息法律的國家(如美國)。金融服務、旅遊、健康護理公司直接受到影響。作為迴應,大多數跨國公司在每一個國家開發了信息系統以避免信息跨越國界的費用和不確定性。
文化和政治的不同深深地影響著組織的企業過程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一系列壁壘產生於文化的不同,從不同電話網的可靠性到缺少熟練的顧問等各個方面。
國家法律和傳統在不同的國家創造了不同的會計實踐,它影響分析利潤和損失的方法。直到這個項目完全完成和它們收到款項前,德國公司通常不承認由一項投資而得到的利潤。相反,英國公司在一個項目完成前,只要它們合理地確定它們將獲得收入後就公佈利潤。
這些會計實踐緊緊地與各國的法律體系、商業哲學和稅收法令糾纏在一起。英國、美國和德國公司共享了一個Anglo-Saxon瀏覽器分開稅收計算和給股東的報告,股東報告集中於顯示利潤的增長速度。歐洲大陸的會計實踐不能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而是集中於顯示遵從嚴格的規則和最小化稅收義務。這些不同的會計實踐對有許多單位在不同國家的大的國際公司來說很難評價它們的業績。
語言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壁壘。雖然英文已成為一種標準的商業語言,這在公司的高層確實是這樣的,而在中低層並不普及。在新信息系統可以成功實施之前,軟件可能需要設計當地語言的接口。
通貨膨脹可能給計劃模型和預測造成大的災難。一個產品在墨西哥或日本產生盈利,而實際上可能會產生損失,因為外匯匯率的變化。這些問題在世界上的某一地區可能減少,如歐元廣泛應用的地區。
當你為你的公司設計和建造信息系統時,這些阻礙因素必須考慮。例如,公司們試著實現“精益生產”系統時,系統跨越國家邊界,通常低估了使貨物和信息自由跨過不同國家的時間、成本及物流的困難。
15.1.3 前沿水平
你可以設想,在前述的達到競爭優勢的機會和將來應用的利益下,大多數國際公司按理應當開發出國際系統構架。實際上卻是沒走得那麼遠。絕大多數公司繼承了過去留下的拼湊的國際系統,它們通常基於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信息處理概念——有獨立的外國部門到公司總部的面向批量的報告,很少有在線控制和通信。這些公司正在面臨著來自具有合理設計的真正的國際系統的公司的強大競爭挑戰。還有一些公司現已建立了國際系統的平臺,但由於它們缺乏全球戰略,不知應該向何處去。
如前所述,在建設合適的國際架構中有許多重大的困難。這些困難包括建造一個系統以適合於公司的全球戰略、構建系統組織和企業單位、解決實現問題和選擇正確的技術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來仔細地考察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