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自由貿易區-轉口貿易
肆、利用中南美自由貿易區從事轉口貿易
一、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係指貨物自出口國運往進口國的過程中,經過第三國的港口轉運,以完成整個交易的貿易型態。
轉口貿易的方式有貨物轉進口及貨物轉出口兩種:
(一)貨物轉進口
經由第三國轉運進口貨物的方式。
(他國出口-第三國一本國進口)
例如我國向某些沒有直接貿易關係的國家或地區採購貨物,可以委託與我友好的國家或地區轉運進口。
至於我國透過日本商社代理進口中南美地區的農礦原料,由於沒有實際經由第三國(日本)轉運,不算是轉口貿易。
(二)貨物轉出口
經由第三國將貨物轉運出口的方式。
(本國出口-第三國一他國進口)
例如爲了突破中南美市場的種種限制,我國產品可經由第三圜(自由貿易區)轉運到其他中南美國家,或是在第三國(自由貿易區)加工製造後再轉運出口。
二、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就是在海關監視下的非關稅區。由於進入區內的原料、零件、半成品及成品,不論是加工、出口或轉口,都不征收關稅,許多國家都利用其自由貿易區發展轉口貿易。
目前全球各重要地區紛紛設立自由貿易區,根據WalterDiamond的統計,1986到1988年間,自由貿易區的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約爲20%。在全部的自由貿易區中,有三分之二設在開發中國家,事實上,設立自由貿易區已成爲開發中國吸引外人投資、帶動本國工業升級、拓展國際貿易的最有效途徑。
自由貿易區就其屬性來區分:有的是在主權國之內,如巴拿馬的箇朗自由貿易區;有的是整個國家或地區都是自由貿易區,如香港、新加坡。如果是以經營內容來分,則有下列三種類型:
(一)商業型自由貿易區
專爲儲存及轉運所設的自由貿易區。
(二)工業型自由貿易區
爲加工、製造業所設的自由貿易區。
(三)綜合型自由貿易區
兼具儲存、轉運以及加工、製造功能的自由貿易區。
利用自由貿易區發展轉口貿易,不論是儲存、轉運、或者是加工、製造,都有許多可資利用的優點:
(1)儲存、轉運方面
1.迅速進倉
自國外運往自由貿易區的貨物可以迅速進入倉庫儲存,不須辦理報關手繽、亦不受地主國關稅及進口配額的管制。
2.資金靈活
利用自由貿易區,可使資金之運用用週轉更加靈活。進入自由貿易區的貨品不必先繳關稅;計算保險費時不用加上關稅,可以降低保險費;此外,貨主還可以利用存儲倉單向銀行質押貸款,或作其他擔保品。
3區內展示
貨主在自由貿易區內利用倉庫的空間部份作爲展示場所,比在當地商業區租用展覽場地經濟得多。自由貿易區內辦理樣品展覽,可以吸引來自各地的買主,在現地看樣品、訂貨,然後付稅通關,將貨品運走。
4.適時銷售
一般自由貿易區對貨物的儲存期間多不加限制,廠商可事前將貨品運至區內,待銷售旺季開始後,再提貨以應市場需求;如果當地買主對於貨品的接受興趣減少時,可以立即改弦更張,轉銷到其他地區,使損失減至最低程度。
5.包裝標籤
貨物運達自由貿易區後,可以在區內改裝、加標籤、或改裝標籤,以適合目標市場的需求及規定,並避免因包裝或標示不當的處罰。
(2)加工、製造方面
在加工、製造方面,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功能在於將進口的半成品和本地零件或他國零件在區內裝配爲成品。
如果該成品進入地主國,在計算關稅時,成品中本國供應的零件部份可以不列入,僅按進口的國外零配件比例計算關稅。
三、利用自由貿易區轉口突破中南美市場障礙
中南美國家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市場潛力很大,並且和我國的關係十分友好,但這幾年來,我國和中南美洲之間的貿易並沒有顯著的成長,這主要是因爲中南美市場小而分散、政治經濟情況不佳,距離遙遠航運不便,採行貿易管制措施等。克服這些障礙的方式有很多,但以自由貿易區轉口中南美市場所牽涉的時間較短、風險較小、廠商也比較容易付諸行動。
一般說來,中南美洲的市場障礙有四:
(一)市場小而分散
中南美洲有三十幾個獨立國家,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統計,這些國家的貿易金額佔全世界貿易總額的比例並不高,並且自1984年起逐年下降,因此,中南美地區可以說是市場小而分散了。
中南美國家的訂單一般都是少量而多樣的,利用自由貿易區轉口可以先將貨品集中在區內,再轉銷其他中南美國家,不需要由國內個別銷往目標市場,克服其市場小而分散的降礙。此外,加勒比海許多小國或屬地的港口設備簡陋,由台灣直接運往當地幾乎是不可能的,經過當地自由貿易區轉口,距離不遠,可以就近銷售,打入這些市場。
(二)政府經濟情況不佳,收款有風險
中南美國家政變頻仍,外債及通貨膨脹嚴重。國內銀行因爲這些國家風險較高,在承做中南美進口業務時,常常採取較爲嚴格的措施:不接受當地銀行開出的信用狀,要改爲託收,或是要求這些信用狀經過第三國銀行的保兌才准予押匯,而對於廠商外銷中南美國家的輸出保險業務、大多不予承辦等,對於國內的出口廠商造成不少困擾。
將貨物運往自由貿易區,不但可以滿足中南美市場「現場看貨,直接交貨」的習慣,容易掌握市場供需情形,更能夠就近瞭解中南美國家政治、經濟動態,藉著當地銀行和鄰近國家的關係,妥做徵信調査、規避收款風險。
(三)距離遙遠、航運不便
我國銷往中南美洲的貨物是以消費性產品爲主,一般都走海運,目前我國到中南美洲的船次並不多,由於距離遙遠,常需要30-60天以上才能抵達,並且運費頗高,造成許多不便。
利用自由貿易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港埠設備來從事轉口貿易,不但可節省運費,還能夠掌握時機,適時銷售。因此,有許多專門從事中南美貿易的業者,紛紛在邁阿密、箇朗自由貿易區等地設立據點,利用其便利的航運條件,轉銷中南美市場。
(四)採行貿易管制措施
中南美國家爲了保護國內工業及應付外匯短缺情形、常採取各種貿易管制措施,限制或禁止某些產品進口;此外,中南美洲有許多區城貿易協定,採取區域內優惠措施及對外統一關稅,以促進區內的經濟及貿易發展,也構成貿易上的障礙。進入自由貿易區的貨品,可以自由進口,不受地主國關稅及進口配額的管制所影響;此外,若能在當地加工製造,取得地主國的產品認定,再轉銷其區域貿易協定內的國家,可以享有各種多邊或雙邊的優惠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