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自由貿易區-轉口貿易

壹、緒論

一、硏究目的

對外貿易一直是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引擎,近幾年來,台灣面對國際及國內環境大幅度的改變,爲了因應國內外新經貿情勢的衝擊,政府積極推動分散市場的政策,希望藉著貿易的發展,帶動整體的經濟成長。

中南美地區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具有開發潛力,並且與我國維持良好關係,一直都是我國分散市場的重要目標。但是,中南美國家市場小而分散、政治經濟情況不佳、距離遙遠航運不便,又常常採行貿易管制措施。因此,該區佔我國貿易總值的比重一直很低。

面對這些貿易障礙、現階段拓展中南美市場可採到當地投資、進行相對貿易或實施轉口貿易三種手段,而其中以利用自由貿易區轉口中南美市場所牽涉的時間最短、風險最低、廠商比較容易付諸行動。

自由貿易區就是在海關監視下的非關稅區。由於進入區內的原料、零件、半成品及成品,不論是加工、出口或轉口,都不徵收關稅,許多國家都利用其自由貿易區發展轉口貿易。

自從1948年巴拿馬箇朗自由區成立至今,中南美洲的自由貿易區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到了1982年,中南美洲的自由貿易區總數即達75處之多,這些自由區對於推動中南美洲的貿易,有著相當大的貫獻。近年來,許多中南美國家大力發展其自由貿易區,而我們的貿易對手國如日、韓等,也積極在該區建立海外據點,擴大其經貿參與。

爲了協助國內業者拓展中南美市場,外貿協會行銷資訊處特將「中南美轉口貿易及特殊通路硏究」列入專案,並於1989年三、四月間派員前往中南美洲進行實地調査,以便硏析利用自由貿易區轉口中南美市場的策略,增進國內業者的經營利益,以及達成政府分散市場之政策。

 

二、硏究方法及經過

這次調査的重點是以如何利用自由貿易區轉口中南美市場爲主。硏究方法主要有次級資料硏究及實地訪問兩部份。

次級資料方面,由於國內有關中南美自由貿易區方面的資料十分缺乏,只能從駐外單位提供的動態商情中,做片斷的瞭解。

實地訪問則分國內、國外兩部份進行。國內調査部份先後拜訪國內與中南美國家有貿易往來的業者、銀行及船公司等,發掘業者最需要瞭解的問題。國外調査部份於1989年3月25日至4月28日,前後35天,分別拜訪巴拉圭橋頭自由區,巴西瑪瑙斯自由區、巴拿馬箇朗自由區及美國邁阿密自由區,並選擇有關之公會、商會、銀行、船公司、進出口業者等進行訪談及資料之蒐集。

進行國外調査時,先後承駐巴拉圭大使館商務專員處,駐巴西遠東貿易中心商務組,駐巴拿馬大使館經濟參事處、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邁阿密辦事處大力協助,特此申謝。

完成國外郡份調査工作後,隨於6月9日在外貿協會高雄辦事處,6月12日在外貿協會台中辦事處,6月13日在外貿協會台北展覽大樓擧辦報告會,向國內業者提出口頭報告。

這三場報告會都邀請到中國輸出入銀行黃副理得炳爲業者介紹自由貿易區以及中南美付款方式的認識等,對於其熱心指導,在此一倂致謝。

三、硏究限制

這次硏究受到調査時間短促及當地資料欠缺的限制,對調査結果不無影響。

由於調査時間短促,各自由貿易區無法久留,不易深入瞭解實際狀況;此外,這次的調査地點僅止於箇朗、橋頭市、瑪瑙斯、邁阿密等四個自由貿易區,並未遍及中南美洲所有的自由貿易區,而各自由貿易區從事轉口貿易的做法不同,沒有辦法做全面的觀察。

由於當地資料欠缺,統計資料不易取得,僅有少數資料可堪使用,而這些不易取得的少數資料又往往錯誤百出,更增加了硏究上的困擾。茲以轉口貿易金額爲例,中南美各國的轉口貿易統計資料欠缺,加上這些團家非正式轉口或走私的風氣十分普逼,使得取得的資料無法正確反應市場情形。因此,本報告恐仍有未盡周延之處,尙祈先進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