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M Stephen Robbins 管理學 v07
13.3 安全保障的特例:工作場所暴力事件
鑑於員工工作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今人們逐漸關注工作中不斷髮生的暴力事件。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可以完全避免這類事件,而這一情況似乎正逐漸惡化。 [1] 2008年6月25日,在肯塔基州的亨德森縣,一位塑料製品廠的員工因為不戴護目鏡和在生產線上使用電話與其主管爭吵,幾小時後,他射殺了他的主管和其他四位同事,隨後自殺了。2007年8月,也就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的同月,一位以前在密歇根工作的持槍人和一個在美國宇航局工作的人在休斯敦開槍殺害了一個人。2006年1月30日,一位曾經被加利福尼亞一家郵政設施公司因所謂“怪異行為”開除的員工返回公司槍殺了5位工人,並致一人重傷後,他也自殺身亡。2005年1月26日,在俄亥俄州的托萊多,一位在吉普廠工作的汽車工人因工作問題與主管發生衝突,走進工廠殺害了一位主管,並導致兩位員工重傷,之後他自殺了。 [2]
工作場所暴力事件真的是管理者面臨的一大問題嗎?當然。2007年最新數據顯示了工作場所殺人事件增長了610起。不過,工作場所殺人案相比於1994年公佈的1080起,已經下降了40%。 [3] 但是,工作場所暴力事件並不只包括殺人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委員會表示,每年有200萬的美國工人成為工作場所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包括言論攻擊、同事大喊大叫、蓄意損害機器或財產,或是人身攻擊。平均一個星期有一位員工被現任或原同事殺害,至少25人在暴力襲擊中受重傷。勞動部一項調查顯示,58%的公司表示管理者遇到過工人的言語威脅。 [4] 工作場所中的憤怒、暴力等對工人形成了嚴重威脅,並且對生產力產生了負面影響。美國公司每年為此產生的支出約為200億~350億美元。 [5] 主管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避免工作中發生的暴力事件,以及當其不可避免地發生後,如何減輕組織所負的責任。
由於每一個事故發生的具體環境都不盡相同,我們無法為組織制訂一個詳細具體的行動計劃,但可提供幾個建議。首先,組織必須就這一問題制訂一個計劃。這意味著公司必須重新審核其所制定的各項制度,確保其沒有任何不利於員工的條款。事實上,在很多起辦公室暴力事件中,那些最後沒有選擇自殺的施暴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員工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他們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被解僱,或是認為自己所受的處罰過於嚴厲。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助於確保員工獲得應有的尊重,哪怕其被解僱時也應獲得應有的尊重。
還需要對主管進行培訓,使其能在問題演變為暴力事件前及早發現存在問題的員工。 [6] 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員工援助方案(EAP)來幫助這些員工。在對EAP的討論中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幸福的人不會在一夜之間轉變為一個施暴者。此外,如果主管能夠很好地將那些會發展為暴力事件的行為識別出來,那麼對於那些無法通過EAP獲得改造的員工,就可以在他們對他人產生不利之前將其從組織中開除出去。組織及其主管們還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比如,很多女性由於家庭爭端而在工作中被殺害,行凶者往往並不是公司的員工。因此,必須阻止這些人及各種施暴工具,如槍支、刀具等進入辦公場所。
不幸的是,不管組織多麼小心,投入多少精力以避免工作場所暴力,一些暴力事件仍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在這種情況下,主管必須做好準備面對這一局面,並協同組織領導人盡己所能提供幫助,做好善後事宜。
[1] D. Costello,“Stressed Out:Can Workplace Stress Get Worse?Incidents of Desk Rage Disrupt America's Offices—Long Hours, Cramped Quarters Produce Some Short Fuses;Flinging Phones at the Wall.”Wall Street Journal(January 16,2001),B-1.
[2] R. Lenz,“Gunman Kills Five, Himself at Plant,”The Associated Press, Springfield, Missouri, News-Leader, June 26,2008,6A;S.Oppermann,“Violence in the Workplace:Is Your Agency Prepared?”FedSmith, May 30,2007,http://www.fedsmith.com;CBS News,“Former Postal Worker Kills 5,Herself,”CBS News, January 31,2006,http://www.cbsnews.com/stories;CBS News,“Autoworker's Grudge Turns Deadly,”January 27,2005,http://www.cbsnews.com/stories;D.Sharp,“Gunman Just Hated a Lot of People,”USA Today, July 10,2003,3A;and M.Prince,“Violence in the Workplace on the Rise;Training, Zero Tolerance Can Prevent Aggression,”Business Insurance, May 12,2003,1.
[3] “Workplace Homicides in 2007,”U. 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ugust 26,2008,http://data.blg.gov.
[4] J. McCafferty,“Verbal Chills,”CFO, June 2005,17;S.Armour,“Managers Not Prepare for Workplace Violence,”USA Today, July 15,2004,1B+;and“Workplace Violence,”OSHA Fact Sheet, U.S.Develop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2002.
[5] “Ten Tips on Recognizing and Minimizing Violence,”Workforce Online, December 3,2000,http://www. workforce.com.
[6] P. Falcone,“Dealing with Employees in Crisis:Use This Blueprint for Proactiv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HR Magazine(May 2003),pp.117-122.For another insight into this matter, see E.Roche,“Do Something-He's About to Snap,”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 2003),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