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M Stephen Robbins 管理學 v07
第11章 管理群體和工作團隊
學習目標
閱讀本章後,你將能夠:
1.區分群體與團隊。
2.定義標準。
3.解釋凝聚力與群體生產率的關係。
4.描述在一個非正式群體中誰可能成為自發領導者。
5.解釋當群體規範阻礙部門績效時主管可以做些什麼。
6.確認團隊的三個分類。
7.列出真實團隊的特徵。
8.列出主管提高團隊績效的行動。
9.描述在持續改進計劃中團隊的角色。
管理困境
你是一位生產斷路器和其他電子零件的企業的生產主管。克里斯·彼得森(Chris Petersen)是你的新同事,他取得了工程學學士學位和商科碩士學位,你將他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招聘到供應鏈管理的職位。
最近你被選中建立並管理一個跨職能團隊,來尋求降低存貨成本的方法。這個團隊將長期設置。你已經確定團隊成員應該分別來自供應商關係部門、成本核算部門、運輸部門以及生產部門,同時,你也決定讓克里斯加入這個團隊。雖然僅僅工作了四個月,克里斯以他的朝氣、活力和勤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這對克里斯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不僅可以將他介紹給更多的公司同事,也可以加深他對公司存貨體系的瞭解。
當你把克里斯叫進你的辦公室並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的時候,克里斯的回答卻讓你始料不及。“我不想加入任何團隊,”克里斯說,“我高中沒有參加任何俱樂部。我曾經參加了田徑隊而且做得很好,但是你知道田徑是一項個人運動。那時我覺得一個團隊就是大家都擠在一輛公交車上到處去集會。在大學,我更是迴避這種希臘式的生活方式。有人叫我獨行俠,我認為這並不準確。我可以很好地與別人一起工作,但是我厭惡開會和委員會。對我來說,這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且一旦你和一個團隊一起工作,你就不得不去適應各種不同的個性。我是一個獨立的工作者,給我一件差事,我就會把它做好。我比我認識的其他人都更加努力,我為公司可以付出150%的努力。但是我不願意將我的績效依賴於團隊中的其他人,他們可能不像我這麼努力,有些人還可能會推卸責任。因此,我不願意加入團隊。”
你對於克里斯的評論感到有些困惑。在面試的時候,你曾經和他討論過可能會加入團隊工作,但是當時克里斯並沒有如此強烈的反應。你相信克里斯是工作組的合適人選。
你該怎麼辦呢?你還會選擇克里斯加入到存貨成本降低團隊嗎?如果你一定要求克里斯加入團隊是不是缺乏職業道德呢?相反,如果僅僅因為不喜歡團隊就可以不讓他加入團隊,是不是才是真正缺乏職業道德呢,尤其是讓這個有才能的人加入該團隊是最符合公司利益的。你將在今後的面試中對團隊工作的部分進行調整嗎?
群體中的成員行為並不等同於所有個人行為的簡單疊加。每個人在群體中的工作表現與其獨立工作時的表現也不同。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認識組織的行為,我們就需要對群體進行研究。
11.1 什麼是群體
群體(group)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組合在一起工作。群體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群體(formal group)是由組織建立的,它有著明確的工作分工和具體的工作任務。在正式群體中,什麼是恰當的行為取決於組織的目標,且直接指向組織目標。正式群體包括委員會、群體會議、特別小組和工作團隊。
正式群體既可以是常設的,也可以是臨時的。比如說一些委員會就是常設的,他們按照計劃和慣例定期召開會議。在紐約的錫達斯-西奈醫院(Cedars-Sinai),所有外科的護士主管都會在每個星期一早上召開會議。也有一個委員會由主管和員工共同組成,探討持續提高病人服務質量的方法。當他們完成工作並對醫院主管提交報告之後,這個委員會就隨之解散了。這就是臨時的正式群體的一個例子。
相反,非正式群體則具有社交性質。非正式群體(informal group)就是在工作環境下迎合社交需要而自然形成的群體。非正式群體一般基於友誼以及共同的興趣而組建。比如合夥拼車、高爾夫興趣小組、共進午餐小組或者一起對家裡發生不幸的同事進行慰問的小組都是非正式群體的例子。
正式群體是不是就等同於團隊呢?並不一定。許多正式群體僅僅是個人的零散聯繫,他們沒有集體意識,也不需要共同配合努力。也就是說,群體的績效僅僅是群體成員個人績效的簡單加總。
團隊(team)的不同之處在於,團隊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有一整套的具體績效目標,共同為團隊的結果負責任。也就是說,團隊的績效大於其成員績效之和。在本章後半部分,我們通過區分成功團隊與普通工作群體的特徵進行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