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M Stephen Robbins 管理學 v07

8.4.2 公平有多重要

設想你們公司剛聘用了一位新人,在你們部門從事和你們相同的工作。他與你年齡相同,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相仿。公司付你每月4800美元(你認為很好了)。如果你發現公司付給這個新人——他的可信度一點也不比你高——每月5600美元,你會做何感想?你可能會很失望、很憤怒,你可能會認為這不公平,你現在可能會想你的報酬太低了。你可能會把你的憤怒發洩在具體的行動中,例如降低工作的熱情,延長茶歇的時間,或者以生病為託詞進行曠工。

你的反應表明公平在激勵中的作用。人們通過與其他人比較來對比工作的投入和獲得的回報,而不公平對員工的努力程度有著重要影響。 [1]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認為員工首先把自己在工作情境中得到的結果(產出)與付出(投入)進行比較,然後再將自己的投入-產出比率與相關他人的相應比率進行比較。如果他們認為其比率和相關人員的比率是相同的,則意味著是公平狀態。也就是說,他們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公平的。如果該比率不相同,則存在不公平感,那樣員工會認為自己報酬過低或者過高。當不公平顯露時,員工會試圖採取行動來改變它。公平理論認識到個體不僅關注自己努力工作所獲得報酬的絕對數量,還非常在意該數量和他人所得的相對狀況(如圖8-5所示)。諸如精力、經驗、教育和能力的投入可能會與薪酬水平、加薪、認可以及其他產出因素進行比較。當人們發現他們的投入產出比和別人的投入產出比相比不平衡時,緊張就產生了。這種緊張提供了激勵的基礎,因為人們會為了其認為的公平和公正而抗爭。

有充足的證據來檢驗公平理論:員工的動機既受相對報酬的影響,同時還受絕對報酬的影響。它有助於解釋員工為什麼會工作熱情降低,工作質量下降,破壞工作系統,曠工或者甚至退休,特別是在他們認為自己報酬過低的情況下(人們似乎都能理性地思考報酬過高的情況)。

圖 8-5 公平理論

[1] J. S.Adams,“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in L.Berkowitz, 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2(New York:Academie Press,1965),pp.26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