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M Stephen Robbins 管理學 v07

2.2 技術進步

變革、新鮮事物、不確定性——這些對未來的主管意味著什麼?儘管進行預測被認為是無用的行為,但證據表明主管需要時刻關注變化。如果將成功的關鍵濃縮為一句話,那就是:時刻準備做出調整。對於那些準備接受信息時代和對信息時代做出安排的人來說,機會大量存在。我們可以想象在30年前,幾乎沒有人擁有傳真機、手機或者個人數字助理。計算機太大以至於不適合放在桌上,電子郵件、調制解調器和互聯網不是一般公眾每天的日常用語,家庭的安全設施通常是一條大狗,複雜的小型機械只大量地存在於那些充滿令人激動情節的電影中。

今天,由硅片技術發展支持的信息技術不斷地改變著主管們的生活。電子溝通、光符號和語音識別、數據庫的存儲和修復以及其他技術極大地影響著信息的創造、存儲和使用。

同樣重要的是那些主管必須掌握的不斷變化的技術和能力。那些擁有知識並且持續學習新技術的主管將能夠在高科技的世界中生存下來。設想一下你的單位所需的有關是否符合生產標準的信息。40年前,獲得這些信息可能需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今天,你的辦公桌上的計算機鍵盤的幾個按鍵幾乎在瞬間就能讓你獲得相同的信息。

在過去的20年中,一些美國公司例如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沃爾瑪和3M公司已經見證了自動化辦公,製造業中的機器人、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軟件、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和電子會議,這些技術結合起來已經使這些組織的生產率變得更高,在一些情形下,還幫助他們創造和保持了競爭優勢。

新聞速遞 文化變量

目前,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國家文化間差異的最有價值的研究是由格爾特·霍夫斯泰德 [1] 提出的。他對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40個國家中的超過116000位員工進行了調查。他發現了什麼?霍夫斯泰德發現主管和員工在國家文化的四個維度上存在差異:①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②權力距離;③不確定性規避;④生活的數量和質量。 [2]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指的是一種鬆散結合的社會結構,在這一結構中,人們被認為只關心自己的和直系親屬的利益。這在一個允許個人有相當大自由度的社會中是有可能的。與個人主義相反的是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它的特徵是緊密結合的社會結構。人們希望團體中的其他人(例如一個家庭或者組織)在他們陷入困境時能幫助和保護他們。通過這種交換,集體中的成員能感知他們對團體懷有絕對的忠誠。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衡量了機構和組織內權力分佈不平等的社會接受程度。一個權力距離大的社會能夠接受組織內權力的巨大差別。員工對權威顯示出極大的尊敬。頭銜、等級和地位非常重要。相反,權力距離小的社會儘可能地淡化不平等。上級仍擁有權威,但員工並不恐懼或者敬畏老闆。

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的社會特徵是人們高度焦慮,具體表現為神經緊張、壓力大和進取心強。人們感到自己受到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威脅,因此創建了各種機制來保障安全和降低風險。他們的組織傾向於有更多正式的規則,而人們也很難容忍異常的思想和行為,成員們嘗試信仰絕對真理。毫不奇怪,在高不確定性規避國家的組織中,員工顯示出相對低的工作流動性,終身僱用也是廣泛使用的實踐政策。

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一樣,生活的數量和質量(quantity versus quality of life)代表了對立的兩面。一些文化強調生活的數量(quantity of life),表現為重視自信以及追求金錢和物質財富。另外的文化強調生活的質量(quality of life),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示出對他人福利的敏感和關心。

美國的主管最適應哪種文化?哪些文化可能引發最嚴重的適應性問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根據這四個文化維度找出那些與美國最相似和最不相似的國家。美國表現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較小的權力距離。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和新西蘭也顯示了相似的模式。在這些維度上與美國最不相似的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基斯坦、新加坡和菲律賓。

美國在不確定性規避上得分較低,在生活的數量上得分較高,而愛爾蘭、英國、菲律賓、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南非也表現出相似的模式。在這些維度上與美國最不相似的是智利和葡萄牙。

這一研究支持了一些假設:當美國的主管調往倫敦、多倫多、墨爾本或一個相似的英國城市時,需要做出的調整是最小的。此外,這一研究進一步識別出那些可能產生最大的文化衝擊的國家,這種衝擊是處於一種新的文化時所產生的困惑、迷惘以及劇烈的情感波動的感覺,美國主管在這類國家迫切需要調整美式的監管風格。

2.2.1 什麼是技術

技術(technology)是為了使工作更加有效所設計的所有高科技的設備、工具或者運營方法。技術進步涉及將技術整合到將投入(原材料)轉變成產出(商品或服務)的流程中。幾十年前,大多數的流程操作是由人來完成的。而現在,技術已經使複雜的電子和計算機設備替代人工操作來改進大多數生產流程變成了可能。一個例子就是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的生產線操作,它極大地依賴於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執行著重複性的工作,例如點焊和上色,比人工快得多。而且,使用機器人不會產生由於化學物質和其他有毒材料所引發的健康問題。

技術的使用已經不再侷限於大規模生產的製造流程。在很多產業,技術使更好地服務顧客成為可能。例如在銀行業,通常在對顧客更為便捷的地方,已經使用自動提款機(ATM)和自動賬單支付系統替換了數以千計的銀行出納員。位於密歇根州艾德里安市(Adrian)的美睿公司(Merillat Industry)可以定製化地生產家用櫥櫃,這些櫥櫃包含63000多個零件,成本只是特殊製作的櫥櫃的一小部分,生產時間也很短。 [3]

技術的進步同樣可以用來提供更好的更為有用的信息。例如,今天製造的大多數汽車擁有內置的計算機電路,這樣技術人員能夠接通線路來診斷汽車的問題,節省了難以計量的機器診斷時間。這些汽車大部分還擁有能幫助駕駛者在地圖上標註他的位置的系統,並接收準確的、實時的關於怎樣到達目的地的指引。

[1] G. Hofstede, Cultural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Beverly Hills, CA:Sage,1990).

[2] 霍夫斯泰德將最後的維度稱為男性化和女性化,我們改變了這點,因為霍夫斯泰德在術語的選擇上有強烈的性別涉及。

[3] R. Bourke,“Configuring No Two Alike,”Computer-Aided Design(November-December 2001),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