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四百八十 蠻夷一

四方蠻夷 無啟民  帝女子澤 毛 人  軒轅國

白民國  歐 絲 沐國  泥雜國  然 丘

盧扶國  浮折國  頻 斯  吳明國  女蠻國

都 播  骨 利  突 厥  吐 蕃  西北荒

鶴 民  契 丹  沃 沮  僬 僥

四方蠻夷

東方之人鼻大,竅通於目,筋力屬焉;南方之人口大,竅通於耳;西方之人面大,竅通於鼻;北方之人,竅通於陰,短;中央之人,竅通於口。出《酉陽雜俎》。

無啟民

無啟民居穴食土。其人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化為人。錄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為人。細民肝不朽,八年化為人。出《酉陽雜俎》。

帝女子澤

帝女子澤性妒,有從婢散逐四山,無所依託。東偶狐狸,

四方蠻夷

東方的人鼻子大,體竅都跟眼睛相通,體力都歸附到這裡;南方的人嘴大,體竅都跟耳朵相通;西方的人臉大,體竅都跟鼻子相通;北方的人體竅都跟陰部相通,身體矮;中部地區的人,體竅都跟口部相通。出自《酉陽雜俎》。

無啟民

無啟人住在洞穴中,吃土。他們的人死了,埋葬後,死者心臟不爛,經過一百年又變成人。錄人膝蓋不爛,埋葬後過一百二十年又能變成人。細人肝臟不爛,埋後八年又變成人。出自《酉陽雜俎》。

帝女子澤

上帝的女兒子澤生性嫉妒,把陪嫁的婢女都趕走,讓她們分散居住在四面山裡,她們沒有依靠。東山的便給狐狸做了配偶,

生子曰殃;南交猴,有子曰溪;北通玃猳,所育為傖。出《酉陽雜俎》。

毛 人

八荒之中,有毛人焉。長七八尺,皆如人形,身及頭上皆有毛,如獼猴。毛長尺餘,短 䞟。上音生,下音管。 見人則古陌反。 目,開口吐舌,上脣覆面,下脣覆胸。憙許記反。 食人。舌鼻牽引共戲,不與即去。名曰髯公,俗曰髯麗,一名髯狎。小兒髯可畏也。

軒轅國

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諸天之野,和鸞鳥舞。民食鳳卵,飲甘露。出《博物志》。

白民國

白民之國,有乘黃,狀若狐,背上有角。乘之,壽三千年。出《博物志》。

歐 絲

歐絲之野,女子乃跪,據樹歐絲。出《博物志》。

沐國

越東有 沐之國,音善愛反。 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父死,則負其母而棄之,言鬼妻,不可與共居。楚之南,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刳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孝子也。秦之西有義渠之國,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

生的孩子叫殃;南山的跟猴子交合,生的孩子叫溪;北山的跟玃猳私通,生的孩子是傖。出自《酉陽雜俎》。

毛 人

八方荒遠的地方,有一種毛人。毛人高七八尺,形體都像人,身子和頭上都有毛,像獼猴。毛長一尺多,短而蓬鬆。見到人就閉上眼睛,張開嘴伸出舌頭,上嘴脣能蓋住臉,下嘴脣能蓋住胸。喜歡吃人。它們之間常用舌鼻相拉一起遊戲,如一方不伸舌頭,另一方就馬上走了。這種毛人名叫髯公,俗稱髯麗,也叫髯狎。幼年的髯公是可怕的。

軒轅國

軒轅國在窮山的邊上,他們國中不長壽的人也能活八百歲。諸天的原野上,和鸞鳥一同起舞。百姓吃鳳蛋,喝甘美的雨露。出自《博物志》。

白民國

白民國有一種動物叫乘黃,樣子像狐狸,背上有角。騎過它,壽命可長達三千歲。出自《博物志》。

歐 絲

歐絲國的原野上,女子竟然跪著,靠著樹吐絲。出自《博物志》。

沐國

越國東部有個 沐國,該國人的長子生下來,就剁開吃了他,說這樣會有利於弟弟。如果父親死了,兒子就把母親揹出去扔掉,說是鬼的妻子是不能跟他們一起住的。楚國的南邊有個炎人國,他們的親屬死了,就把他們身上的肉刮下來扔掉,然後只把骨頭埋了,這樣就可以成為孝子了。秦國的西邊有個義渠國,那個國家人們的親屬死了,就把木柴堆積起來焚燒他們的屍體,

薰其煙上,謂之登煙霞,然後成為孝。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而未足為非也。見《墨子》。出《博物志》。

泥雜國

成王即位三年,有泥雜之國來朝。其人稱自發其國,常從雲裡而行,聞雷震之擊在下。或入潛穴,又聞波瀾之聲在上。或泛巨水,視日月,以知方面所向。計寒暑,以知年月。考以中國正朔,則序歷相符。王接以外賓之禮也。出《拾遺錄》。

然 丘

成王六年,然丘之國,獻比翅鳥,雌雄各一,以玉為樊。其國使者,皆拳頭奓鼻,衣雲霞之布—如今霞布也。經歷百餘國,方至京師。越鐵 ,泛沸海,有蛇州蜂岑。鐵 峭厲,車輪各金剛為輞,比至京師,皆訛說幾盡。沸海皆湧起,如煎魚也,魚鱉皮骨,堅強如石,可以為鎧。泛沸海之時,以銅薄舟底,龍蛇蛟不得近也。經蛇州度,則豹皮為屋,於屋內推車。經蜂岑,燃胡蘇之木末,以此木煙能殺百蟲。經途五十餘年,乃至洛邑。成王封太山,禪社首。使發其國之時,人並童稚,乃至京師,鬢髮皆白。及還至然丘,容貌還復壯。比翼鳥多力,狀似鵠,銜南海之丹泥,巢昆岑之玄木,而至其中。遇聖則來翔集,以表周公輔聖之神力也。出《王子年拾遺記》。

讓燃燒的煙往上走,他們把這叫作登煙霞,這樣做後才會被認為孝。這種做法上層政府提倡,下面的人也當作風俗,並不能說是不對的。這些事見於《墨子》一書中。出自《博物志》。

泥雜國

周成王即位三年後,有泥雜國的人來朝見。那人說,他從泥雜國家出發後,常在雲彩裡走,腳下常常傳來打雷的聲音。有的時候,他又進入深潛的洞穴中,能聽到波浪的聲音在頭上。有時在大水中飄浮前行,通過看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來弄清方向。根據季節的冷熱變化,來確定年月。用中原的歷法去驗證它,就發現順序年代正相符合。於是周成王以外賓的禮節接待了他。出自《拾遺錄》。

然 丘

周成王六年,然丘國進獻比翼鳥,雌雄各一隻,籠子是用玉石做成的。那個國家的使者都頭髮捲曲,鼻子很大,穿著雲霞那樣的布—就像今天的霞布。經過了一百多個國家,才到了京城。途中翻過了鐵屼山,渡過了沸海,還經過了蛇州和蜂山。鐵屼山陡峭危險,車輪的外圈是用金剛石做的,可是等到了京城,都變形磨損得快沒有了。沸海上波浪翻滾,像煎魚那樣,魚鱉的皮和骨頭堅硬得像石頭,可用它做鎧甲。渡沸海時,用銅片包住船底,使龍蛇蛟不能靠近。經蛇州時,就用豹皮做成屋子,人在屋子裡推著車。經過蜂山時,就點燃胡蘇樹的樹枝,因為這種樹燒出的煙能殺滅各種蟲子。在路上走了五十多年,才到了洛陽。這一年周成王在泰山祭天,在社首山祭地。這使者從他的國家出發的時候,他們還都是孩子,可是到了京城的時候都已鬢髮全白。等到使者回到然丘,容貌恢復,又強壯如初。他們進貢的比翼鳥力氣大,形狀像鵠,銜來南海的紅泥,在崑山的玄木上做窩,住在那裡面。比翼鳥遇到聖人就飛翔落下,以此顯示周公輔佐聖王的非凡力量。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盧扶國

盧扶國,燕昭王時來朝。渡玉河萬里,方至其國。國無惡禽獸,水不揚波,風不折枝。人皆壽三百歲,結草為衣,是謂之卉服。至死不老,咸和孝讓。壽登百歲已上,拜敬如至親之禮。葬於野外,以香木靈草,翳掩於屍。閭里吊送,號泣之聲,動於林谷,溪原為之止流,春木為之改色。居喪,水漿不入口,至死者骨為埃塵,然後乃食。昔大禹隨山導川,乃表其地為無老純孝之國。出《王子年拾遺記》。

浮折國

元封元年,浮折歲貢蘭金之泥。此金湯淵,盛夏之時,水常沸湧,有若湯火,飛鳥不能過。國人行者,常見水邊有人,冶此金為器。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鑄,其色變白,有光如銀,名曰銀燭。常以為泥,封諸函匣及諸宮門,鬼魅不敢幹。當漢世,上將出徵,及使絕國,多以泥為印封。衛青、張騫、蘇武、傅介子之使,皆受金泥之璽封也。帝崩後乃絕。出《王子年拾遺記》。

頻 斯

魏帝為陳留王之歲,有頻斯國人來朝,以五色玉為衣,如今之鎧。不食中國滋味,自有金壺,中有神漿,凝如脂,嘗一滴則壽千年。其國有大風木為林,高六七十里,善

盧扶國

燕昭王時,盧扶國派使者來朝見。從中國要渡過萬里玉河才能到達盧扶國。盧扶國內沒有凶惡的禽獸,水面上不起波浪,風也吹不斷樹枝。人們壽命都達到三百歲,他們用草編織衣服,這種衣服稱為卉服。人到死了的時候也沒有變老,全都和氣孝順謙讓。壽命達到百歲以上的,人們對他們都像對待最近的親屬那樣拜見敬禮。人死後埋葬在野外,用香木靈草覆蓋在屍體上。鄉里人都去弔唁送葬,號哭的聲音,震動了樹林山谷,溪水因此而停止了流動,春天的樹也因為悲悼改變了顏色。在居喪期間,既不喝酒也不喝水,直到死者的骨頭變成泥土,才吃飯。從前大禹沿著山疏導河流時,就標記那個地方是無老純孝之國。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浮折國

漢武帝元封元年,浮折國每年進貢蘭金泥。產這種金的熱水坑,在盛夏的時候,裡面的水經常沸騰翻湧,就像熱水與烈火,飛鳥也飛不過去。國內的人經過此處時,經常看見水邊上有人,把這種金屬冶煉鑄造成器物。蘭金泥開始像泥那樣汙濁,顏色如上等黃金紫磨金,反覆多次鑄造,它的顏色就變白了,而且發出銀光,這時就稱為銀燭。常用它作成泥,密封各種盒子、匣子和各宮門,這樣,鬼怪就不敢冒犯。在漢朝時候,上將出徵,以及出使極遠的國家,多用蘭金泥作官印的封泥。衛青、張騫、蘇武、傅介子出使時,都接受了用蘭金之泥封好的蓋有皇帝印的證書。漢武帝死後,進貢蘭金之泥的事就中止了。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頻 斯

魏帝曹奐做陳留王那年,有頻斯國的人來朝見,他們用各種顏色的玉石做衣服,像今天的鎧甲。他們不吃中原的食物,自己帶有金壺,壺裡有種神漿,像凝固的油脂,嘗一滴就能延長一千年的壽命。他們國中有大風木形成的樹林,樹高六七十里,擅長

算者以裡計之,雷電常出樹之半。其枝交陰上蔽,不見日月之光。其下平淨掃灑,雨霧不能入焉。樹東有大石室,可容萬人坐。壁上刻有三皇之像,天皇十二頭,地皇十一頭,人皇九頭,皆龍身。亦有膏燭之處。緝石為床,床上有膝痕二三寸。床前有竹簡長二寸,如大篆之文,皆言開闢已來事,人莫能識。言是伏羲畫卦之時有此書,或言蒼頡造書之處。旁有丹石井,非人工所鑿,下及漏泉,水常沸湧。諸仙欲飲之時,以長綆引汲。頻斯國民皆多力捲髮,不食五穀,月中無影,食桂漿。其人發,引之則長,置則自縮如螺。續此人發以為繩,以及丹井,方冬得升合之水。水中有白蛙,兩翅,常去來井上,徵者食之。至周王子晉臨井而窺,有青雀吐杓,以授子晉,取而飲之,乃有云起雪飛。子晉以衣袖撝雪,則雲霽雪止。白蛙化為白雁,入雲搖搖遂滅。此則頻斯人所記,蓋其人年不可測也。使圖其山川地勢瑰異之屬,以示張華,華雲:“此神異之國,難可驗信。”使車馬珍服,送之出關。出《拾遺錄》。

吳明國

貞元八年,吳明國貢常燃鼎、鸞蜂蜜。雲,其國去東海數萬裡,經揖婁、沃沮等國。其土宜五穀,多珍玉,禮樂仁義,無剽劫,人壽二百歲。俗尚神仙術,一歲之內,乘雲駕鶴者,

計算的人用裡計算它,雷電常出現在樹木的半腰。它的枝葉交錯形成樹陰在上面遮著,以致看不見日月之光。那樹下平坦乾淨,常清掃灑水,雨霧不能進入樹下。樹東有一座大石頭房子,裡面可以坐下一萬人。牆上刻有三皇的像,天皇十二個頭,地皇十一個頭,人皇九個頭,都是龍身。也有放置燈和蠟燭的地方。把石頭連到一起作為床,床上有二三寸深的膝蓋印。床前有長二寸長的竹簡,上面的文字像大篆,說的都是開天闢地以來的事,那字誰都不認識。據說是伏羲畫卦時就有這種文字,也有的人說這裡是蒼頡造字的地方。旁邊有口丹石井,不是人工開鑿的,下面連通著出水的泉眼,泉水經常沸騰上湧。仙人們想喝水的時候,就用長繩提水。頻斯國的百姓都力氣大,卷頭髮,不吃五穀,在月光下沒有影子,喜歡喝桂花漿。那裡人的頭髮拉它就伸長,放開手就自動縮回去像田螺一般。把這種人的頭髮接續起來做成繩,可以用來提取丹石井中的水,冬季時能取到一升或一盒井水。水中有白色青蛙,這種蛙有兩個翅膀,常不斷地爬到井上再下去,走路的人往往餵它。等到周王子晉來到井邊往下看,有隻青雀吐出一隻勺,給子晉,子晉接過來喝了勺裡的水,於是便有云彩出現,雪花飛舞。子晉用衣袖向雪揮動,於是雲收雪止。白青蛙變為白雁,飛入雲中不斷搖擺,最後看不見了。這些內容都是頻斯人記載的,大概那個國家的人年齡是沒法推測的。又讓他們畫他們那裡的山川地勢和珍貴奇異之類的東西給張華看,張華說:“這是神靈奇異的國家,難以驗證相信。”後來就讓人用車馬和珍貴的衣服,把他們送出了關。出自《拾遺錄》。

吳明國

唐德宗貞元八年,吳明國進貢常燃鼎和鸞蜂蜜。使者說,他們的國家距離東海有好幾萬裡,途經揖婁、沃沮等國家。那裡的土地適合種植五穀,有很多珍寶玉石,講究禮儀,喜歡音樂,為人仁義,沒有偷盜搶劫的事情,人們的壽命能夠達到二百歲。他們那裡有崇尚神仙術的習俗,一年當中,乘雲駕鶴而成為神仙的人,

往往有之。常望黃氣如車蓋,知中國土德王,遂願貢奉。常燃鼎,量容三鬥,光潔似玉,其色紫。每修飲饌,不熾火而俄頃自熟,香潔異於常等。久而食之,令人返老為少,百疾不生也。鸞蜂蜜,雲其蜂之聲,有如鸞鳳,而身被五彩。大者可重十餘斤,為窠於深巖峻嶺間,大者佔地二三畝。國人採其蜜,不逾三二合,如過度,即有風雷之異。若螫人生瘡,以石上菖蒲根傅之,即愈。其色碧,貯之於白玉碗,表裡瑩徹,如碧琉璃。久食令人長壽,顏如童子,發白者應時而黑。逮及沉痾眇跛,無不療焉。出《杜陽雜編》。

女蠻國

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鬣爪角悉備。明霞錦,雲煉水香麻以為也,光輝映曜,芬馥著人,五色相間,而美於中華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更女王國貢龍油綾、魚油錦,文彩多異,入水不濡,雲有龍油魚油也。優者更作《女王國》曲,音調宛暢,傳於樂部矣。出《杜陽雜編》。

都 播

都播國,鐵勒之別種也,分為三部,自相統攝。其俗結草為廬,無牛羊,不知耕稼。多百合,取以為糧。衣貂鹿之皮,

經常會有,他們曾經看到遠處有黃氣像車蓋,知道中國有聖主憑土德稱王天下,於是願意來進貢朝拜。常燃鼎,容量是三鬥,光潔像玉石,是紫色的。每次用它加工飲食,不用燒火,一會兒食物自己就熟了,又香又幹淨,跟通常做出來的不同。常吃這樣的飯菜,會使人返老還童,百病不生。鸞蜂蜜,是說那種蜜蜂的叫聲有些像鸞鳥鳳凰,而且身體上有多種顏色。鸞蜂大的可重達十多斤,在幽深的山崖和高峻的山嶺間做窩,窩大的佔地約二三畝。國中人採它的蜜,不能超過三二合,如超過,就會出現颳風打雷的不正常情況。如果這種蜂螫了人形成瘡口,只要用石頭上長的菖蒲根敷上,就好了。那蜜的顏色是綠的,把它盛在白玉碗裡,表層和裡面都晶瑩透明,像綠色的琉璃。長期服用能使人長壽,面如孩童,頭髮變白的吃了那蜜立即就能變黑。即使很重的病乃至眼瞎腿瘸,都能治好。出自《杜陽雜編》。

女蠻國

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雙龍犀杯,那上面有兩條龍,龍鱗、龍鬣鬃、龍爪、龍角全都有。還有明霞錦,據說這種錦是用水香麻精製而成的,這種錦光彩輝映,濃香能附在人身上,各種顏色交錯相配,比中國的錦還要美。那個國家的人梳著高高的髮髻,戴著金冠,身上披著纓絡,所以稱他們為菩薩蠻。當時的歌舞藝人於是便創作了《菩薩蠻》曲調,文人也常常用《菩薩蠻》曲來唱他們的詞。還有女王國進貢龍油綾和魚油錦,花紋色彩有很多奇異的特點,放到水裡不沾水,說是因為上面有龍油魚油的緣故。藝人們便又創作了《女王國》曲,音調婉轉流暢,後來傳到國家樂隊中去了。出自《杜陽雜編》。

都 播

都播國是鐵勒族的分支,共分三部,各自管轄。他們的習俗是搭建草廬,不養牛羊,也不懂得耕種。他們國內有很多百合,人們就拿百合當糧食。他們穿的是貂皮和鹿皮做的衣服,

貧者亦緝鳥羽為服。國無刑罰,偷盜者倍徵其贓。出《神異錄》。

骨 利

骨利國居回紇北方,瀚海之北。勝兵四千。地出名馬。晝長夜短,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東方已曙,蓋近日入之所也。出《神異錄》。

突 厥

突厥事祆神,無祠廟,刻氈為形,盛於毛袋。行動之處,以脂蘇塗,或系之竿上,四時祀之。堅昆部落,非狼種,其先所生之窟,在曲漫山北,自謂上代有神,與㹀牛交於此窟。其人發黃目綠,赤髭髯。其髭髯俱黑者,漢將李陵及兵眾之後也。西屠,俗染齒令黑。出《酉陽雜俎》。

突厥之先曰射摩。舍利海有神,在阿史得蜜西。射摩有神異,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送出,經數十年。後部落將大獵,至夜中,海神女謂射摩曰:“明日獵時,爾上代所生之窟,當有金角白鹿出。爾若射中此鹿,畢形與吾來往;或射不中,即緣絕矣。”至明入圍,果所生窟中,有白鹿金角起。射摩遣其左右固其圍,將跳出圍,遂殺之。射摩怒,遂手斬阿 首領,仍誓之曰:“自此之後,須以人祭天,常取阿 。”即取部落子孫斬之以祭也。至今突厥以人

窮人也編結鳥羽做衣服。他們國家沒有刑罰,犯偷盜罪的就加倍沒收他的贓物。出自《神異錄》。

骨 利

骨利國位於回紇的北方,在瀚海的北面。國中有四千優秀的士兵。那地方還出產名馬。白天長夜間短,在太陽快落山時,煮一塊羊肩,剛熟,東方已經天色發白,大概這裡是靠近太陽落下的地方吧。出自《神異錄》。

突 厥

突厥奉祀祆神,沒有祭祀的廟,把氈子刻成祆神形象,裝在毛袋裡。每到遷徙之處,就用奶脂酥油塗抹神像,或者將其系在竿上,春夏秋冬都進行祭祀。堅昆部落,不是狼種,他們先人誕生的洞窟,在曲漫山北面,他們自己說古代有神跟母牛在這個洞窟中交配。他們頭髮是黃的,眼睛是綠的,鬍子是紅色的。鬍子全是黑色的,則是漢朝將領李陵和他的士兵的後代。西屠人的風俗是把牙齒染成黑色。出自《酉陽雜俎》。

突厥的祖先叫射摩。舍利海里有海神,在阿史得蜜以西。射摩有神靈奇特的能力,海神女兒每天黃昏的時候,用白鹿迎接射摩進入海中,到天明再送他出來,這樣過了幾十年。後來部落將要大規模打獵,到了半夜,海神女兒對射摩說:“明天打獵的時候,你們祖先出生的洞窟中,會有一隻金角白鹿跑出來。你如果射中這隻鹿,就仍能終生跟我來往;如果射不中,咱倆的緣分就結束了。”到天亮進入圍獵場時,果然在祖先出生的洞中,有金角白鹿跑出來。射摩就派他的手下人加強包圍,在鹿將要跳出圍圈時,手下的人將它射死了。射摩大怒,便親手斬了阿 部的首領,並立誓說:“自此以後,凡用人祭天,都要由阿 部出人!”就弄來一個阿 部的子孫斬了祭天。直到現在突厥人仍然用人

祭纛,部落用之。射摩既斬阿 ,至暮還。海神女執射摩曰:“爾手斬人,血氣腥穢,因緣絕矣!”出《酉陽雜俎》。

吐 蕃

唐貞元中,王師大破吐蕃於青海。臨陣,殺吐蕃大兵馬使乞藏遮。遮及諸者,或雲是尚結贊男女。吐蕃乃收屍歸營,有百餘人,行哭隨屍,威儀絕異。使一人立屍旁代語,使一人問:“瘡痛乎?”代語者曰:“痛。”即膏藥塗之。又問曰:“食乎?”代者曰:“食。”即為具食。又問曰:“衣乎?”代者曰:“衣。”即命裘衣之。又問:“歸乎?”代者曰:“歸。”即具輿馬,載屍而去。譯語者傳也。若此異禮,必其國之貴臣也。出《鹹通錄》。

西北荒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深三丈,酒美如肉,清澄如鏡。上有玉樽玉籩,取一樽,復生焉,與天同休,無干時。石邊有脯焉,味如獐脯。飲此酒,人不生死。此井間人,與天同生,雖男女不夫婦,故言不生死。出《神異記》。

鶴 民

西北海戌亥之地有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飛,每為海鶴所吞。其人亦有君子小人。如君子,性能機巧,每為鶴患。常刻木為己狀,或數百,聚於荒野

祭戰旗,部落沿用了這個規定。射摩斬了阿 後,到晚上就回去了。海神的女兒抓住射摩說:“你親手殺人,血氣又腥又髒,咱倆的緣分從此斷絕了!”出自《酉陽雜俎》。

吐 蕃

唐代貞元年間,唐軍在青海把吐蕃的軍隊打得大敗。在戰場上,殺死了吐蕃的大兵馬使乞藏遮。乞藏遮和其它死者,有人說是尚結讚的子女。於是吐蕃人把他們屍首收好回到營房,有一百多人跟著屍首邊走邊哭,他們的喪祀儀式極奇特。讓一人站在屍體旁代死者說話,讓另一人問:“傷處痛嗎?”代答的人就說:“痛。”馬上就把膏藥塗在死者傷處。又問:“要吃飯嗎?”代答的人說:“吃。”又馬上進上食物。又問:“要穿衣服嗎?”代答者又說:“穿。”馬上命人給穿上皮衣服。又問:“要回去嗎?”代答者又說:“回去。”便馬上準備好車馬,把屍體裝上車拉走。這些情況都是翻譯轉述過來的。像這種奇特的禮儀,必須是吐蕃國中高貴的大臣才能享受。出自《鹹通錄》。

西北荒

西北邊遠的地方,有一種玉饋酒,是從酒泉流入的。酒池寬有一丈,深有三丈,酒味純美如肉,清澈透明像鏡子。酒池上有玉石酒杯和玉石的盤,盛出一杯酒,池裡馬上又生出一杯,酒池與上天壽命相同,沒有乾涸的時候。石頭旁邊還有肉乾,味道如同獐肉乾。喝了這種酒,人就不生不死。這池子周圍的人,也與天同壽,雖有男有女,但不結為夫婦,所以說不生不死。出自《神異記》。

鶴 民

西北海戌亥方向有個鶴民國,國中人身高三寸,日行千里,步履迅急如飛,常被海鶴吞食。他們當中也有君子小人。如果是君子,天性聰慧機變靈巧,常常成為海鶴的禍患。他們常把木頭刻成自己的樣子,有時多達數百,把它們放置在荒郊野外

水際,以為小人,吞之而有患。凡百千度,後見真者過去,亦不能食。人多在山澗溪岸之旁,穿穴為國,或三十步五十步為一國,如此不啻千萬。春夏則食路草實,秋冬食草根。值暑則裸形,遇寒則編細草為衣。亦解服氣。出《窮神祕苑》。

一說,四海之外有鵠國焉,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好經諭跪拜。其人皆壽三百歲,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雖畏海鶴,陳章與齊桓公言,鵠遇吞之,亦壽三百歲。此人鵠中不死,而鵠亦一舉千里。陳章與齊桓公所言小人也。出《神異錄》。

契 丹

盧文進,幽州人也,至南,封范陽王。嘗雲,陷契丹中,屢又絕塞射獵,以給軍食。正晝方獵,忽天色晦黑,眾星粲然,眾皆懼,捕得蕃人問之。至所謂“笡卻日”也,此地以為常,尋當復矣。頃之乃明,日猶午也。又云,常於無定河見人胸骨一條,大如柱,長可七尺雲。出《稽神錄》。

沃 沮

毌丘儉遣王傾追高麗王官,盡沃沮東東界。問其耆老,海東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嘗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

的水邊上,海鶴以為是小人,就吞了下去,結果就遭了殃。海鶴就這樣上當千百次,後來見到了真鶴民,也不能吞食了。鶴民大多數生活在山澗溪岸的旁邊,鑿洞建築城池,有的三十步五十步就是一座城,像這樣的城不止千萬。春天夏天就吃路上的草籽,秋天冬天就吃草根。碰上天熱就裸露身體,遇上天冷時就用小草編衣服穿。他們也懂得修煉氣功。出自《窮神祕苑》。

還有一種說法,四海的外面有個鵠國,男女都只有七寸高,為人天生都很有禮貌,喜歡經書,懂得跪拜之禮。那裡的人都能活三百歲,能走千里路,各種東西都不敢侵犯他們。他們雖然害怕海鶴,但陳章對齊桓公說,如果鵠把他們吞到肚裡去,也能活三百年。被吞下肚的人不死,而鵠也能一飛千里。就是陳章跟齊桓公所說的那種小人。出自《神異錄》。

契 丹

盧文進是幽州人,到了南方,被封為范陽王。他說,他曾落入契丹人手裡,契丹人派他多次在極遠的邊塞打獵,以便供給軍糧。有一次大白天正打獵,忽然天色昏黑,群星明亮,大家都非常害怕,抓到一個蕃人詢問。原來是到了所謂的“笡卻日”,這地方的人已習以為常,稍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了。過了不一會果然明亮起來了,太陽還在正午。盧文進又說,曾在無定河那地方看見一條人的胸骨,像柱子那樣粗,大約有七尺長。出自《稽神錄》。

沃 沮

毌丘儉派王傾追高麗王官,一直追到沃沮東部最東邊的邊境。問那裡的一位老人,海東面有人沒有?老人說,國中人曾坐船去捕魚,遇到了大風,被吹了幾十天,在東面碰到了一個海島。海島上有人,但說話聽不懂。那地方有個習俗,要在七月弄來童女沉入海里。又說還有一個國家,也在海中,只有女的,沒有男的。

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人衣,其兩袖長二丈。又得一破船,隨浪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地皆在沃沮東大海中。出《博物志》。

僬 僥

李章武有人臘三寸餘,頭髀肋成就,眉目分明,言是僬僥國人。出《酉陽雜俎》。

又說,有人曾看到一件布衣服,從海水中浮上來,那衣服象中國人的衣服,但它的兩隻袖子卻有二丈長。又看到一條破船,隨著海浪湧出,停在海岸邊。上有一個人,脖子上還有一張臉,被活捉了,與他交談,但語言不通,因為不吃東西就餓死了。那些地方都在沃沮東面的大海當中。出自《博物志》。

僬 僥

李章武有一個用活人臘制的人乾兒,三寸多長,腦袋、大腿、胸脯都完好無損,眉毛眼睛也很分明,說那就是古代傳說中矮人國僬僥國的人。出自《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