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鳥二

孔雀

交 趾  羅 州  王 軒

漢 燕  胡 燕  千歲燕  晉 瑞  元道康

範 質

鷓鴣

飛 數  飛南向  吳楚鷓鴣

鴿

知太歲  張 顥  條支國  黎景逸  張昌期

崔圓妻  乾 陵  鴿 信

陳倉寶雞 楚 雞  衛 女  長鳴雞  沉鳴雞

孫 休  吳 清  廣州刺史 祝雞公  朱 綜

代郡亭  高 嶷  天 後  衛 鎬  合肥富人

孔雀

交 趾

交趾郡人多養孔雀,或遺人以充口腹,或殺之以為脯臘。人又養其雛為媒,旁施網罟,捕野孔雀。伺其飛下,則牽網橫掩之,採其金翠毛,裝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

孔雀

交 趾

交趾郡人多養孔雀,有的送給別人吃肉,有的殺了做成肉脯。人們又養小孔雀做誘餌,在旁邊安好網,捕捉野孔雀。等野孔雀飛下地,就牽動網繩將孔雀罩住,拔取孔雀金翠色的羽毛,製造成扇子。有時要完整的羽毛,就活活截斷孔雀的尾巴,

以為方物。雲,生取則金翠之色不減耳。出《嶺表錄異》。

羅 州

羅州山中多孔雀,群飛者數十為偶。雌者尾短,無金翠。雄者生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始春而生,三四月後復凋,與花萼相榮衰。然自喜其尾而甚妒,凡欲山棲,必先擇有置尾之地,然後止焉。南人生捕者,候甚雨,往擒之,尾沾而重,不能高翔。人雖至,且愛其尾,恐人所傷,不復騫翔也。雖馴養頗久,見美婦人好衣裳與童子絲服者,必逐而啄之。芳時媚景,聞管絃笙歌,必舒張翅尾,盼睇而舞,若有意焉。山谷夷民烹而食之,味如鵝,解百毒。人食其肉,飲藥不能愈病。其血與其首,解大毒。南人得其卵,使雞伏之即成。其腳稍屈,其鳴若曰“都護”。土人取其尾者,持刀於叢篁可隱之處自蔽,伺過,急斷其尾,若不即斷,回首一顧,金翠無復光彩。出《紀聞》。

王 軒

盧肇住在京南海,見從事王軒有孔雀。一日奴來告曰:“蛇盤孔雀,且毒死矣。”軒令救之,其走卒笑而不救,軒怒,卒雲:“蛇與孔雀偶。”出《紀聞》。

當作道家的器物。人們說,孔雀活著時取毛,毛上的金翠色一點不變。出自《嶺表錄異》。

羅 州

羅州山中有很多孔雀,幾十只為一群在一起飛翔。雌孔雀尾巴短,沒有金翠色。雄孔雀出生三年,開始長出小尾巴,五年長成大尾巴。春天開始時尾羽開始生長,三四個月後又凋落了,和花朵同時繁榮和凋謝。孔雀喜愛自己的尾巴並且非常忌妒,但凡想在山林裡休息,一定要先選擇有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後才停在那裡。南方人要捕捉活孔雀,要等到下大雨的時候再去擒拿,這時孔雀的尾巴沾上雨水變得很重,不能高飛。雖然有人走近,但是因為它太愛自己的尾巴,恐怕被人損壞,就不再飛翔了。孔雀即使是馴養了很久,但是如果看見穿著好看衣裳的漂亮女人和穿絲綢衣服的小孩,也一定要追上去啄她們。如果遇到好天氣和美景,聽到管絃笙歌,一定會舒展開翅膀和尾巴,顧盼而舞,好像很有情意的樣子。住在山谷的夷民把孔雀煮熟了吃,味道像鵝肉一樣,能解百毒。人要是吃了孔雀肉,吃藥就沒有治病的效驗了。孔雀的血和頭,能解劇毒。南方人得到孔雀蛋,讓雞孵化它就可以了。孔雀的腳稍稍彎曲,它的叫聲像是在說“都護”。當地的土人想得到孔雀尾巴,就拿著刀在竹林叢中可以藏身的地方隱蔽起來,等孔雀經過時,趕快砍斷它的尾巴,如果不能立即砍斷,孔雀回頭看上一眼,尾巴金翠色就會失去光彩。出自《紀聞》。

王 軒

盧肇住在京城南海,看見從事王軒有隻孔雀。有一天,僕人來告訴說:“蛇盤住孔雀,快要毒死孔雀了。”王軒讓人快去救孔雀,他的手下笑著卻不去救,王軒生氣了,手下人說:“蛇與孔雀在交配。”出自《紀聞》。

漢 燕

蓐泥為窠,聲多稍小者漢燕。陶勝力注《本草》雲,紫胸輕小者是越燕,胸斑黑聲大者是胡燕。其作巢喜長,越燕不入藥用。越與漢,亦小差耳。出《世說》。

胡 燕

凡狐白貂鼠之類,燕見之則毛脫,或燕蟄於水底。舊說燕不入室,取桐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來。胸斑黑聲大,名胡燕,其窠有容匹素者。出《酉陽雜俎》。

千歲燕

齊魯之間,謂燕為乙,作巢避戊己。《玄中記》雲,千歲之燕戶北向。《述異要》雲,五百歲燕生鬍髯。出《酉陽雜俎》。

晉 瑞

魏禪晉歲,北闕下有白光如鳥雀之狀,時有飛翔去來。有司即聞奏,帝使羅者張之,得一白燕,以為神物,以金為籠,致於宮內,旬日不知所在。論者雲:“金德之瑞。昔師曠時,有白燕來巢。”檢瑞應圖,果如所論。師曠,晉人也,古今之議相符焉。出《拾遺錄》。

漢 燕

用草和泥做巢,叫聲頻繁體形較小的燕子是漢燕。陶勝力注《本草》說,胸前是紫色重量輕體形小的是越燕,胸前有黑斑叫聲洪亮的是胡燕。胡燕喜歡做長形的巢,越燕不能做藥用。越燕和漢燕,也只不過是稍有差別罷了。出自《世說》。

胡 燕

凡是狐狸和貂鼠一類的動物,燕子看見它們羽毛就脫落了,有的燕子蟄伏在水底。傳說燕子如果不進到室內,取來桐木雕刻成男女各一個木偶,扔到井裡,燕子一定進到屋裡來。胸前有黑色斑點叫聲洪亮的,名叫胡燕,它的巢有的能放下一匹生絹。出自《酉陽雜俎》。

千歲燕

齊魯那個地方的人,把燕叫做乙。燕子做巢避開戊己日。《玄中記》中說,千年燕子的巢口向北開。《述異要》中說,五百年的燕子長鬍須。出自《酉陽雜俎》。

晉 瑞

魏國把帝位禪讓給晉的那一年,京城北面的城樓下有白光,像是鳥雀的形狀,經常飛來飛去。主管官吏就把這件事報告給皇上,皇上派人用網去捉,結果捉到一隻白燕,認為是神物,用金絲做了個籠子,放在皇宮內,十天之後白燕不知到哪裡去了。有人評論說:“這是興盛繁榮的好兆頭。從前師曠的時候,就有白燕來築巢。”考察《瑞應圖》,果然就像這個人講的一樣。師曠,是晉人,古代和今天的議論是相符合的。出自《拾遺錄》。

元道康

後魏元道康,字景怡,居林慮山。雲棲幽谷,靜掩衡茅,不下人間,逾二十載。服餌芝木,以娛其志。高歡為丞相,前後三辟不就。道康以時方亂,不欲應之。至高洋,又徵,亦不起。道康書齋常有雙燕為巢,歲歲未嘗不至。道康以連徵不去,又懼見禍,不覺嗟諮。是夕,秋月朗然,清風颯至。道康向月微思,忽聞燕呼康字雲:“景怡,卿本澹然為樂,今何愁思之深耶?”道康驚異,乃知是燕。又曰:“景怡景怡,樂以終身。”康曰:“爾為禽而語,何巢我屋?”燕曰:“我為上帝所罪,暫為禽耳。以卿盛德,故來相依。”道康曰:“我忘利,不售人間,所以閉關服道,寧昌其德,為卿所謂?”燕曰:“海內棲隱,盡名譽耳。獨卿知道,卓然囂外,所以神祇敬屬,萬靈歸德。”燕曰:“我來日晝時,往前溪相報。”道康乃策杖南溪,以伺其至。及晝,見二燕自北嶺飛來而投澗下,一化為青衣童子,一化為青衣女子。前來謂道康曰:“今我便歸,以卿相命,故來此化。然無以留別,卿有隱志,幽陰見嘉,卿之壽更四十歲,以此相報。”言訖,復為雙燕飛去,不知所往。時道康已年四十,後果終八十一。

元道康

後魏元道康,字景怡,隱居在林慮山。雲霧籠罩著幽深的山谷,靜靜掩映著簡陋的茅屋,他從不下山到塵世去,一直過了二十年。他服用靈芝仙草,來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志向。高歡做了丞相,前後三次來請他出山做官他都沒有去。元道康認為那時正要發生動亂,不想答應他。等到高洋做了丞相,又來請他出山,他仍然沒有去。元道康的書房常常有一對燕子做巢,每年都飛來。元道康因為朝廷連年徵召自己都沒有去,又害怕引來災禍,不覺暗自嘆氣。這天晚上,秋月朗朗照著,清風陣陣吹來。元道康面向明月思索,忽然聽到燕子叫元道康的字說:“景怡,你本來心情淡泊,自得其樂,現在為什麼有這麼深的憂愁和思慮呢?”元道康很驚訝,才知道是燕子在說話。燕子又說:“景怡景怡,要一輩子快樂。”元道康說:“你是禽鳥卻會說話,為什麼在我的屋裡築巢?”燕子說:“我被上帝責罰,暫時做禽鳥了。因為你道德高尚,所以才來依附你。”元道康說:“我忘卻名利,不願步入塵世,所以才閉關學習道家學說,發揚光大這種品德,就像你所說的那樣。”燕子說:“天下隱居的人,全是沽名釣譽的人。只有你真正懂得道行,卓然獨立塵世之外,所以神靈尊敬你,千萬種生靈都佩服你的德行。”燕子又說:“我明日中午時,到前溪水邊有話對你說。”第二天,元道康便拄著木杖到南溪,去等候燕子到來。等到中午,看見兩隻燕子從北嶺飛來落到山澗下面,一隻變成一個穿青衣的男童,一隻變成一個穿青衣的少女,走上前來對元道康說:“今天我們就要回天上去了,因為曾和你相依為命,所以變化為人到這裡。然而沒有什麼可留念的,你有隱居的志向,陰間都嘉獎你,你的壽命增加四十歲,就用這作為對你的報答吧。”說完,又變成一對燕子飛走了,不知道哪裡去了。這時元道康已經四十歲了,後來果然八十一歲才死去。

範 質

漢戶部侍郎範質言,嘗有燕巢於舍下,育數雛,已哺食矣。其雌者為貓所搏,食之,雄者啁啾,久之方去。即時又與一燕為匹而至,哺雛如故。不數日,諸雛相次墮地,宛轉而僵。兒童剖腹視之,則有蒺藜子在嗉中,蓋為繼偶者所害。出《玉堂閒話》。

鷓鴣

飛 數

鷓鴣飛數逐月,如正月,一飛而止於窠中,不復起矣。十二月十二起,最難採,南人設網取之。出《酉陽雜俎》。

飛南向

鷓鴣似雌雉,飛但南,不向北。楊孚《交州異物志》雲:“鳥像雌雉,名鷓鴣,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出《曠志》。

吳楚鷓鴣

鷓鴣,吳楚之野悉有。嶺南偏多此鳥。肉白而脆,遠勝雞雉,能解冶葛並菌毒,臆前有白圓點,背上間紫赤毛。其大如野雞,多對啼。《南越志》雲:“鷓鴣雖東西迴翔,然開翅之始,必先南翥。其鳴自呼‘社薄州’。”又《本草》雲:“自呼‘鉤輈格磔’。”李群玉《山行聞鷓鴣》詩云:“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出《嶺南錄異》。

範 質

漢代戶部侍郎範質說,曾經有一對燕子在他家屋下築巢,養育了幾隻雛燕,已經進入哺育餵食階段。那隻雌燕被貓吃了,雄燕鳴叫了很久才離開。不多時又和另一隻雌燕配成一對回來了,還像從前一樣哺育雛燕。不幾天,幾隻雛燕一個接一個掉到地上,輾轉著死去。兒童剖開雛燕的肚子觀察,發現有蒺藜子在雛燕的食囊裡,都是被燕子後來的配偶給害死的。出自《玉堂閒話》。

鷓鴣

飛 數

鷓鴣飛翔的次數隨著月份而變化。如果是正月,飛一次後就呆在巢中,不再起飛了。十二月十二日開始,最難捕捉,南方人就張網捕捉鷓鴣。出自《酉陽雜俎》。

飛南向

鷓鴣的樣子像雌野雞,只向南飛,不向北飛。楊孚《交州異物志》說:“有一種鳥像雌野雞,名叫鷓鴣。它心裡只想著南方,不願意朝北方走。”出自《曠志》。

吳楚鷓鴣

鷓鴣,吳楚一帶的山野都有。嶺南這種鳥尤其多。鷓鴣的肉白而且脆嫩,遠遠超過家雞和野雞的味道,並且能化解和治療葛草和菌類中毒。鷓鴣胸前有白色圓點,背上間有紫紅羽毛。它的大小像野雞,大多數喜歡對著鳴叫。《南越志》說:“鷓鴣雖然東西來回地飛翔,可是剛展翅起飛的時候,一定先向南飛。鷓鴣鳴叫的聲音似乎是自呼‘社薄州’。”另外《本草》說:“鷓鴣常常自呼‘鉤輈格磔’。”李群玉《山行聞鷓鴣》詩說:“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出自《嶺南錄異》。

知太歲

鵲知太歲之所在,《博物志》雲:“鵲窠背太歲。”此非才智,任自然爾。《淮南子》曰:“鵲識歲多風,去喬木,巢傍枝。”出《說文》。

鵲構窠,取在樹杪枝,不取墮地者,又纏枝受卵。端午日午時,焚其巢,灸病者,疾立愈。出《酉陽雜俎》。

張 顥

常山張顥為樑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稍下墮地,民拾取,即化為一圓石。顥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以上聞,藏之祕府。顥後官至太尉,後議郎汝南樊行夷校書東觀,上表言:“堯舜之時,嘗有此官,今天降印,宜應復。”

條支國

章帝永寧元年,條支國有來進異瑞,有鳥名 鵲,形高七尺,解人言。其國太平, 鵲群翔。昔漢武時,四夷賓服,有致此鵲,馴善。有吉樂事,則鼓翼翔鳴。按莊周雲“雕陵之鵲”,蓋其類也。出《拾遺記》。

知太歲

喜鵲知道太歲星所在的方向,《博物志》說:“鵲築巢時揹著太歲星。”這不是因為喜鵲有智慧,而是任由它天生的本能。《淮南子》說:“喜鵲知道一年要刮很多次風,就離開高大的喬木,去到旁出的樹枝上築巢。”出自《說文》。

喜鵲建巢,常選取在樹梢的樹枝,不取落在地上的樹枝,然後纏起樹枝傳卵受孕。端午節這一天的中午,用火燒喜鵲的巢,用來給病人燒炙治病,病立刻就好了。出自《酉陽雜俎》。

張 顥

常山張顥是樑國的宰相。有一天剛下雨後,有一隻像山鵲的鳥,墜落到地下,一個老百姓拾起來,就變成一塊圓圓的石頭。張顥椎破石頭,得到一金印,上面的文字是“忠孝侯印”。張顥把這件事報告給皇上。金印被收藏在宮內祕府裡。張顥後來官至太尉。後來議郎汝南人樊行夷在東觀書府校勘書籍,上書說:“堯舜的時候,曾經設過忠孝侯的官職,現在上天降下這顆金印,應該重設這個官職。”

條支國

東漢章帝(應為漢安帝)永寧元年,條支國派人來進獻異常的吉祥物,有一隻鳥名 鵲,身高七尺,能聽懂人說的話。國家太平,就會有 鵲成群地飛翔。從前漢武帝時,四方少數民族歸順,有的國家就奉獻過這種 鵲,馴養得很好。要是有了吉祥快樂的事,它就振動雙翅一邊飛翔一邊鳴叫。按莊子所說的“雕陵之鵲”,大概就是指的這種鳥。出自《拾遺記》。

黎景逸

唐貞觀末,南康黎景逸居於空青山,常有鵲巢其側,每飯食喂之。後鄰近失布者,誣景逸盜之,系南康獄。月餘,劾不承,欲訊之。其鵲止於獄樓,向景逸歡喜,以傳語之狀。其日傳有赦,官司詰其來,雲:“路逢玄衣素衿人所說。”三日而赦果至,景逸還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鵲之所傳。出《朝野僉載》。

張昌期

汝州刺史張昌期,易之弟也,恃寵驕貴,酷暴群僚。樑縣有人白雲,有白鵲見。昌期令司戶楊楚玉捕之,部人有鷂子七十籠矣,以蠟塗爪。至林見白鵲,有群鵲隨之,見鷂迸散,唯白者存焉。鷂竦身取之,一無損傷,而籠送之。昌期笑曰:“此鵲贖君命也。”玉叩頭曰:“此天活玉,不然,投河赴海,不敢見公。”拜謝而去。出《朝野僉載》。

崔圓妻

鵲窠中必有棟。崔圓相公妻在家時,與姊妹於後園見一鵲構窠,共銜一木,大如筆管,長尺餘,安窠中,眾悉不見。俗言見鵲上樑必貴。出《酉陽雜俎》。

黎景逸

唐太宗貞觀末年,南康黎景逸住在空青山上,常常有喜鵲在他住的地方旁邊築巢,他每天用飯喂喜鵲。後來,他的鄰居中有個丟了布的人,誣告黎景逸偷布,黎景逸被關押在南康監獄中。一個多月的時間,黎景逸都沒有承認偷布,官府正準備刑訊。那隻喜鵲停在獄樓上,向著黎景逸顯出很歡喜的樣子,似乎是在向他傳遞話語。當天就有人傳言說要有大赦,官府問消息是從哪裡來的,回答說:“路上遇到一個穿黑色衣服白色領子的人說的。”三日後大赦的公文果然傳到,黎景逸被放還歸山,這才知道黑衣白領的人,就是喜鵲去傳的話。出自《朝野僉載》。

張昌期

汝州刺史張昌期,是張易之的弟弟。他依仗哥哥被寵愛的權勢驕橫自大,對待同事也殘酷暴虐。樑縣有人對他說,有白鵲出現。張昌期就命令司戶楊楚玉捕捉,楊楚玉的部下有七十籠雀鷹,他們把蠟塗到雀鷹的爪子上。到了樹林以後,看見一隻白鵲,有一群喜鵲跟在這隻白鵲後飛,看見雀鷹以後都飛散了,只有白鵲還在。雀鷹竦身去捉白鵲,白鵲一點也沒受到損傷。楊楚玉用籠子裝著白鵲送給張昌期。張昌期笑著說:“這隻白鵲贖了你一條命。”楊楚玉磕頭說:“這是上天讓我活著,不然的話,就是去投河跳海,也不敢來見您。”拜謝後就離開了。出自《朝野僉載》。

崔圓妻

喜鵲的巢裡一定有一根“棟樑”。崔圓丞相的妻子在家的時候,和姐妹們在後園看見一對喜鵲在築巢。兩隻喜鵲共同銜著一根木棍,粗細像筆管一樣,長短有一尺多,安放到巢中,而別的人都沒有看見。俗話說,看見喜鵲上樑的人一定尊貴。出自《酉陽雜俎》。

乾 陵

大曆八年,乾陵上仙觀之尊殿,有雙鵲銜柴及泥,補葺隙壤十五處。宰臣表賀之。出《酉陽雜俎》。

鴿 信

大理丞鄭復禮言,波斯舶上多養鴿,鴿能飛行數千裡,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出《酉陽雜俎》。

陳倉寶雞

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以獻穆公。道逢二童子曰:“此為媼述,常在地中,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插其首。”媼曰:“此二童子名為雞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陳倉人舍之,逐二童子,二童化為雉,飛入於林。陳倉人告穆公,發徒大獵,果得其雌,又化為石,置之汧渭之間。至文公立祠,名陳寶。雄者飛南集,今南陽雉飛縣,即其地也。出《列異傳》。

楚 雞

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皇也。”路人曰:“我聞有鳳皇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

乾 陵

唐朝大曆八年,乾陵上仙觀的殿樓上,有一對喜鵲銜著木柴和泥,修補殿樓上的裂縫和損壞的地方十五處。輔政大臣給皇上上書祝賀這件事。出自《酉陽雜俎》。

鴿 信

大理丞鄭復禮說,波斯人的船上大都養著鴿子,鴿子能飛行數千裡,過一段時間就放一隻鴿子回家,當做是一封平安的家信。出自《酉陽雜俎》。

陳倉寶雞

秦穆公時,陳倉人挖地得到一個動物,像羊又不是羊,像豬又不是豬,便牽著它準備去獻給秦穆公。路上遇到兩個童子對他說:“這個動物叫媼述,經常生活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如果想要殺它,可以用柏樹枝插進它的腦袋裡。”媼述說:“這兩個童子名叫雞寶,如果捉到雄的就能做國王,捉到雌的就能夠做伯爵。”陳倉人就舍掉媼述,去追趕兩個童子。兩個童子變成野雞,飛進樹林。陳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秦穆公,秦穆公就派人進行大規模地捕獵,果然捉到了那隻雌的,雌的又變成石頭,被放到汧山和渭水之間。等到秦文公(此處有誤)時為它建祠堂,把那塊石頭叫做“陳寶”。那隻雄雞飛到南集,現在南陽的雉飛縣,就是那隻雄雞停留的地方。出自《列異傳》。

楚 雞

楚國有一個人挑著山雞,有個路人問他說:“這是什麼鳥?”挑擔人欺騙路人說:“是鳳凰。”路人說:“我聽說有鳳凰已經很久了,現在才算真正看見了。你賣嗎?”回答說:“賣。”於是路人出價千金,挑擔人不同意,要求加倍出錢,這才把山雞賣給了路人。路人正要

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耳。國人傳之,鹹以為真鳳而貴,宜欲獻之。遂聞於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買鳳之直十倍矣。出《笑林》。

衛 女

《雉朝飛操》者,衛女傅母所作也。衛侯女嫁於齊太子,中道聞太子死,問傅母曰:“何如?”傅母曰:“且往赴喪。”喪畢,不肯歸,終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冢上鼓之。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撫雌雉曰:“女果為雉耶?”言未卒,俱飛而起,忽然不見。傅母悲痛,授琴作操,故曰《雉朝飛》。出揚雄《琴清英》。

長鳴雞

漢成帝時,交趾越雋獻長鳴雞伺晨雞,即下漏驗之,晷刻無差。長鳴一食頃不絕,長距善鬥。出《西京雜記》。

沉鳴雞

建安三年,胥圖獻沉鳴石雞,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中,應時而鳴,聲能遠徹。其國聞其鳴,乃殺牲以祀之。當聲處掘地,得此雞。若天下平,翔飛頡頏,以為嘉瑞,亦謂寶雞。其國無雞,人聽地中,以候晷刻。道師雲:“昔仙人

把它獻給楚王時,過了一宿鳥就死了。路人沒有時間可惜花掉的那些錢,只恨不能把鳥獻給楚王。人們傳說著這件事,全都認為那是隻真正的鳳凰才那麼昂貴,因而路人才要把它獻給楚王。事情就傳到楚王的耳朵裡,楚王為路人想把鳳凰獻給自己的行為所感動,便把路人叫來厚賞了他,超過買“鳳凰”時所花的價錢的十倍。出自《笑林》。

衛 女

《雉朝飛操》琴曲,是衛女的傅母所作的。衛侯的女兒嫁給齊國的太子,走到半路上聽說太子死了,就問傅母說:“怎麼辦呢?”傅母說:“暫且去參加喪禮。”喪禮結束後,衛女不肯再回孃家,一直到死。傅母后悔這件事,拿來衛女生前使用的琴,在衛女的墳上彈了起來。忽然有兩隻野雉一起從墳墓裡飛出來。傅母撫摸著雌雉說:“你果然變成雉鳥了嗎?”話未說完,兩隻雉鳥一起飛起來,一會兒就不見了。傅母很悲痛,彈著琴創作了一支樂曲,所以叫《雉朝飛》曲。出自揚雄《琴清英》。

長鳴雞

漢成帝時,交趾的越雋進獻了長鳴雞和伺晨雞。成帝立即令人用滴漏計時器來驗證,司晨雞鳴叫的時刻和計時器的刻度一點不差。長鳴雞鳴叫起來能連續一頓飯的時間不停歇,這種雞的腳爪很長,善於搏鬥。出自《西京雜記》。

沉鳴雞

建安三年,胥圖國進獻沉鳴石雞,紅色,大小像燕子一樣。石雞曾生活在地下,應時鳴叫,聲音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胥圖國的人聽到了石雞的叫聲,就殺牲畜祭祀它。在它發出叫聲的地方挖地,就得到這隻石雞。如果天下太平,石雞就上下翻飛,人們認為這是祥瑞之兆,也把這種雞叫作寶雞。胥圖國沒有普通的雞,人們聽沉鳴石雞的鳴叫,來計算時間。道師說:“從前仙人

相君採石,入穴數裡,得丹石雞,舂碎為藥。服者令人有聲氣,後天而死。”昔漢武寶鼎元年,四方貢珍怪,有琥珀燕,置之靜室,自然鳴翔,此之類也。《洛書》雲:“胥圖之寶,土德之徵。大魏嘉瑞焉。”出《王子年拾遺記》。

孫 休

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往夕返。群臣莫不上諫曰:“此小物,何足甚耽?”答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之所以好也。”出《語林》。

吳 清

徐州民吳清,以太元五年被差為徵。民殺雞求福,煮雞頭在盤中,忽然而鳴,其聲甚長。後破賊帥邵寶,寶臨陣戰死。其時殭屍狼籍,莫之能識。清見一人著白袍,疑是主帥,遂取以聞。推校之,乃是寶首。清以功拜清河太守,越自什伍,遽升榮位。雞之妖,更為吉祥。出《甄異記》。

廣州刺史

廣州刺史喪還,其大兒安吉,元嘉三年病死,第二兒,四年復病死。或教以一雄雞置棺中,此雞每至天欲曉,輒在棺裡鳴三聲,甚悲徹,不異棲中鳴,一月日後,不復聞聲。出《齊諧記》。

相君去採石料,入洞穴幾裡深,得到丹石雞,搗碎了做藥。服了能使人加強聲音和氣息,在先天的壽數後才死。”從前漢武帝寶鼎(應為元鼎)元年,四方國家都來貢獻珍奇的寶物,其中有個琥珀燕,把它放在靜室裡,會自然地鳴叫飛翔。沉鳴石雞就是這一類的珍奇寶物。《洛書》說:“胥圖國的寶物,乃是土德的象徵。這正是大魏國的祥瑞之兆。”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孫 休

孫休喜歡射獵雉雞,到了適合打獵的季節,他就早晨出去晚上才返回。大臣們無不勸諫說:“這是小動物,哪裡值得這麼沉迷呢?”孫休回答說:“它雖然是小動物,耿直剛正卻超過了人,所以我才喜歡它。”出自《語林》。

吳 清

徐州百姓吳清,在吳國太元五年被派遣出征。吳清殺雞祈求賜福,煮熟的雞頭在盤子裡,忽然鳴叫起來,叫聲悠長。後來打敗賊兵主帥邵寶,邵寶臨陣戰死。當時戰場上殭屍亂七八糟,沒有人能識別邵寶的屍體。吳清看見一具屍體穿著白袍,懷疑是主帥,就搬過屍體來推斷核實,正是邵寶的首級。吳清因為此功被任命為清河太守,從士兵越級提升,一下子就登上高貴榮耀的官位。雞表現出的妖異現象,更是吉祥的徵兆。出自《甄異記》。

廣州刺史

廣州刺史辦完喪事回到任上,他的大兒子安吉,在南朝元嘉三年得病死了;第二個兒子,元嘉四年又得病死了。有人教他把一隻公雞放在棺材裡避災,這隻雞每到天要亮時,都在棺材裡叫三聲,叫得很悲慘,同在雞窩裡叫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一個月以後,不再能聽到這隻雞的叫聲了。出自《齊諧記》。

祝雞公

祝雞公者,洛陽人也。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皆有名字,千餘頭。暮棲樹下,晝放散之。欲取呼名,即種別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之吳,作養池魚。後登吳山,雞雀數百,常出其旁。出《列仙傳》。

朱 綜

臨淮朱綜遭母難,恆外處住。內有病,因見前婦。婦曰:“喪禮之重,不煩數還。”綜曰:“自荼毒已來,何時至內?”婦雲:“君來多矣。”綜知是魅,敕婦婢,候來,便即閉戶執之。及來,登往赴視,此物不得去,遽變老白雄雞。推問是家雞,殺之遂絕。出劉義慶《幽明錄》。

代郡亭

代郡界中一亭,作怪不可止。有諸生壯勇者,暮行,欲止亭宿,亭吏止之。諸生曰:“我自能消此。”乃住宿食。夜諸生前坐,出一手,吹五孔笛,諸生笑謂鬼曰:“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我為汝吹來。”鬼雲:“卿為我少指耶?”乃復引手,即有數十指出。諸生知其可擊,因拔劍砍之,得老雄雞。出《幽明錄》。

祝雞公

祝雞公,洛陽人。住在屍鄉北山下。他養了一百多年的雞,養的雞都有名字,一共有一千多隻。晚上雞就睡在樹下,白天就散養著。他想找哪一隻雞就呼喚它的名字,那隻雞就自動來到他的身邊。他賣雞和雞蛋,得到一千多萬錢,就放好錢離開這裡。到了吳國,又開始用池塘養魚。後來他攀登吳山,有幾百只雞和雀,經常出現在他的身邊。出自《列仙傳》。

朱 綜

臨淮朱綜因母親去世,長期在外面居住守喪。妻子病了,他便回去看望妻子。妻子說:“喪禮是大事,不必勞煩你經常回來。”朱綜說:“自從母親去世以來,我什麼時候到內室來過?”妻子說:“你來的次數很多啊。”朱綜知道是妖魅作怪,就命令妻子和婢女,等冒充他的人到來時,就立即關上門捉拿。等到那個裝扮成他的怪物來了,朱綜立刻前去捉拿,這個怪物無法離開,馬上變成一隻白色老公雞。一追問原來是家雞,殺了雞以後再沒有怪事發生。出自劉義慶《幽明錄》。

代郡亭

代郡邊界處有一座供行人住宿吃飯的亭站,有妖精經常作怪不能制止。有一個健壯而勇敢的姓諸的書生,傍晚行路,想在亭站中住宿,亭吏制止他。諸生說:“我自己能消除災禍。”於是便住下來吃飯休息。夜裡諸生坐在前廳,出現了一隻手,吹著一支五孔笛,諸生笑著對鬼魅說:“你只有一隻手,怎麼能按住所有的笛孔,我替你吹吧。”鬼魅說:“你以為我手指少嗎?”於是又伸出手來,一下子就有幾十個手指伸出。諸生知道這個時候可以攻擊它了,便拔出劍來砍他,結果砍死的是一隻老雄雞。出自《幽明錄》。

高 嶷

唐渤海高嶷鉅富,忽患月餘日,帖然而卒,心上仍暖,經日而蘇。雲,有一白衣人,眇目,把牒冥司,訟殺其妻子。嶷對元不識此老人,冥官雲:“君命未盡,且放歸。”遂悟白衣人乃是家中老瞎麻雞也,令射殺,魅遂絕。

天 後

唐文明已後,天下諸州,進雌雞變為雄者甚多,或半已化,半未化,乃則天正位之兆。

衛 鎬

衛鎬為縣官,下縣,至里人王幸在家,方假寐,夢一烏衣婦人引十數小兒,著黃衣,鹹言乞命,叩頭再三,斯須又至。鎬甚惡其事,遂催食慾前。適鎬所親者報曰:“王幸在家窮,無物設饌,有一雞,見抱兒,已得十餘日,將欲殺之。”鎬方悟,烏衣婦人果烏雞也,遂命解放。是夜復夢,感欣然而去。並出《朝野僉載》。

合肥富人

合肥有富人劉某,好食雞,每殺雞,必先刖雙足,置木櫃中,血瀝盡力,乃烹,以為去腥氣。某後病,生瘡於鬢,既愈,復生小雞足於瘡瘢中。每巾櫛,必傷其足,傷即流血被面,痛楚竟日。如是積歲,無日不傷,竟以是卒。出《稽神錄》。

高 嶷

唐代渤海的高嶷非常富有,忽然得了一個多月的病,安然死去,心口還是溫的,過了一天又甦醒過來。他說,有一個白衣人,瞎了眼睛,拿著狀子到陰司,控告我殺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高嶷申辯說從來就不認識這個老人,冥官說:“你的壽命未盡,暫且放你回陽間吧。”他於是明白白衣人就是家中老瞎麻雞,便讓人殺死了它,鬼魅的事也就沒有了。

天 後

唐中宗文明年間以後,天下各個州,進獻的母雞變成公雞的很多。有的已經變化了一半,還有一半沒變。這是武則天要正式登基做皇帝的預兆。

衛 鎬

衛鎬當縣令時,下鄉體察民情,到了里人王幸在家。他正在打盹,夢見一個穿黑衣服的婦人領著十多個小孩,小孩穿黃色衣裳,都說請饒命,再三磕頭,過了一會兒又來了。衛鎬很討厭這件事,就催著快點吃飯往前走。正好衛鎬的親信報告說:“王幸在家窮,沒有什麼東西拿出來吃,養了一隻雞,剛生了小雞,已經十多天了,王幸在想把這隻雞殺了。”衛鎬這才明白,黑衣婦人就是這隻黑母雞,就命令人不要殺了。這天夜裡他又做了一個夢,黑母雞十分感謝他,然後高興地離開了。並出自《朝野僉載》。

合肥富人

合肥有個姓劉的富人,喜歡吃雞。每次殺雞時,一定要先砍去雞的雙腳,放在木櫃子裡,等到血流光了力氣也沒有了,才煮著吃,認為這樣能解除腥氣。劉某後來生了病,在鬢角處生了個瘡,瘡治好後,又在瘡瘢的地方長出一隻小雞爪。每次洗臉梳頭,一定會碰傷那隻雞爪而血流滿面,疼痛一整天。像這樣過了一年,沒有一天不受傷流血,竟因此而死去。出自《稽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