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
率 然 蛇 丘 崑崙西北山 綠 蛇 報冤蛇
毒 蛇 種黍來蛇 蚺 蛇 蚺蛇膽 雞冠蛇
爆身蛇 黃領蛇 藍 蛇 巴 蛇 蠻江蛇
兩頭蛇 顏 回 蜀五丁 昭靈夫人 張 寬
竇 武 楚王英女 張承母 馮 緄 魏 舒
杜 預 吳 猛 顏 含 司馬軌之 章 苟
太元士人 慕容熙 邛都老姥 天門山 忻州刺史
餘干縣令 王真妻 朱 覲
率 然
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觸之者,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名曰“率然”。會稽常山,最多此蛇。《孫子兵法》曰:“將之三軍,勢如率然也。”出《神異經》。
蛇 丘
東海有蛇丘,地險,多漸洳,眾蛇居之,無人民,蛇或人頭而蛇身。出《方中記》。
率 然
西方山裡有一種蛇,頭和尾差別很大,身上有五種顏色。人或物碰到它的身上,擊中頭尾巴就打過來,擊中尾巴頭就咬過來,擊中腰部就頭和尾巴一起打過來,蛇名叫“率然”。會稽附近的常山上,這種蛇最多。《孫子兵法》裡說:“統帥三軍,那種形勢就應當像率然一樣。”出自《神異經》。
蛇 丘
東海里有個蛇丘,地勢險惡,大都低溼泥濘,很多蛇居住在那裡,沒有人類居住。有的蛇長著人的頭和蛇的身子。出自《方中記》。
崑崙西北山
崑崙西北有山,週迴三萬裡,巨蛇繞之,得三週,蛇為長九萬里。蛇常居此山,飲食滄海。出《玄中記》。
綠 蛇
顧渚山赬石洞,有綠蛇長可三尺餘,大類小指。好棲樹杪,視之若鞶帶,纏於柯葉間。無螫毒,見人則空中飛。出《顧渚山記》。
報冤蛇
嶺南有報冤蛇,人觸之,即三五里隨身即至。若打殺一蛇,則百蛇相集。將蜈蚣自防,乃免。出《朝野僉載》。
毒 蛇
山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烏而反鼻,蟠於草中。其牙倒勾,去人數步,直來,疾如激箭。螫人立死,中手即斷手,中足即斷足,不然則全身腫爛,百無一活,謂蝮蛇也。有黃喉蛇,好在舍上,無毒,不害人,唯善食毒蛇。食飽,垂頭直下,滴沫,地噴起,變為沙蝨。中人為疾。額上有大王字,眾蛇之長,常食蝮蛇。出《朝野僉載》。
種黍來蛇
種黍來蛇,燒羖羊角及頭髮,則蛇不敢來。出《朝野僉載》。
崑崙西北山
崑崙的西北方有座山,周長三萬裡。有條巨大的蛇纏繞著山,能繞三圈,巨蛇長九萬里。巨蛇常住在這座山上,從大海里弄吃的。出自《玄中記》。
綠 蛇
顧渚山有個赬石洞,洞中有條綠蛇大約三尺多長,類似小手指那麼粗。喜歡棲息在樹梢上,看上去就像是皮製的帶子,纏在樹枝樹葉之間。無毒害,看見人就飛向空中。出自《顧渚山記》。
報冤蛇
嶺南一帶有一種報冤蛇,人觸碰了它,即使走出三五里地它也能追蹤到跟前。如果打死一條蛇,就會有百條蛇聚集報仇。拿著蜈蚣防衛自己,才能免除災禍。出自《朝野僉載》。
毒 蛇
山南五溪黔中,都有毒蛇,黑色,鼻孔朝上,盤踞在草叢中。蛇的牙齒有倒鉤,離人幾步遠,徑直朝人撲過來,快得像激射而出的箭。人被咬了馬上死亡,咬到手手就斷了,咬到腳腳就斷了,不然就全身腫爛,一百個人中沒有一個活下來的。這種蛇叫蝮蛇。還有黃喉蛇,喜歡呆在屋子上,沒有毒,也不害人,只善於吃毒蛇。吃飽了,把頭直垂下來,嘴裡滴出唾沫,落在地上又噴起來,變成沙蝨。沾到人身上人就得病。黃喉蛇額上有個很大的“王”字,是眾蛇的首領,常吃蝮蛇。出自《朝野僉載》。
種黍來蛇
種黍時如果來了蛇,燒公羊的角和頭髮,那麼蛇就不敢來了。出自《朝野僉載》。
蚺 蛇
蚺蛇,大者五六丈,圍五六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圍亦稱是。身斑,文如錦纈。里人雲,春夏多於山林中等鹿,鹿過則銜之。自尾而吞,唯頭角礙於口外,即深入林樹間,閣其首,伺鹿壞,頭角墜地,鹿身方咽入腹。如此後,蛇極羸弱,及其鹿消,壯俊悅澤,勇健於未食鹿者。或雲,一年則食一鹿。出《嶺表錄異》。
又
一說,蚺蛇常吞鹿,鹿消盡,乃繞樹出骨。養瘡時,肪腴甚美。或以婦人衣投之,則蟠而不起。其膽上旬近頭,中旬近尾。出《酉陽雜俎》。
蚺蛇膽
泉建州進蚺蛇膽,五月五日取時膽。兩柱相去五六尺,擊蛇頭尾,以杖於腹下來去扣之,膽即聚,以刀刲取。藥封放之,不死。復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出《朝野僉載》。
雞冠蛇
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中人必死。會稽山下有之。出《錄異記》。
爆身蛇
爆身蛇,長一二尺,形如灰色。聞人行聲,林中飛出,狀若枯枝,橫來擊人,中者皆死。出《錄異記》。
蚺 蛇
蚺蛇,大的五六丈長,五六尺粗。其中小的也不下三四丈長,粗細也和長短的比例相稱。身上有斑紋,紋路像絲織品上的圖案。鄉里人說,春夏之際,蚺蛇大多在山林中等待撲鹿,鹿經過身旁就咬住它。從尾部開始吞,只是頭和角受阻礙留在口外,就走到深樹林裡,放下鹿頭,等鹿腐爛了,頭和角掉到地上,鹿身才能嚥下肚去。這樣做以後,蛇極其衰弱,等把那鹿消化完了,蛇變得健壯俊秀光澤悅目,比沒吃鹿的蛇要神勇健壯。有人說,這種蚺蛇一年就吃一隻鹿。出自《嶺表錄異》。
又
有一種說法,蚺蛇常吞食鹿,把鹿消化完了,就纏繞樹上吐出骨頭。蛇生瘡休養時,身上的肥肉味道很美。有人把婦女的衣服扔給它,它就盤踞著不動。這種蛇的膽每月的上旬靠近頭部,中旬靠近尾部。出自《酉陽雜俎》。
蚺蛇膽
泉建州進貢蚺蛇膽,五月五日時取蛇膽。在相距五六尺的兩根柱子上,繫住蛇的頭和尾,再用木杖在蛇的腹部來回敲打,蛇膽就聚集起來,用刀割取蛇膽。然後給蛇的刀口上藥,放了蛇,蛇也不會死。再取蛇膽時,看見蛇的肋下有刀痕,就放了它。出自《朝野僉載》。
雞冠蛇
雞冠蛇,蛇頭像雄雞一樣有肉冠。身子有一尺多長,大約幾寸粗,人被咬中一定會死。會稽山下有這種蛇。出自《錄異記》。
爆身蛇
爆身蛇,長一二尺,灰色外形。聽到人走路的聲音,就從樹林中飛出來,樣子像一根枯樹枝,橫著來打人,被打中的人,一定會死。出自《錄異記》。
黃領蛇
黃領蛇,長一二尺,色如黃金,居石縫中。欲雨之時,作牛吼聲,中人亦死。四明山有之。出《錄異記》。
藍 蛇
藍蛇,首有大毒,尾能解毒,出梧州陳家洞。南人以首合毒藥,謂之藍藥,藥人立死。取尾服,反解毒藥。出《酉陽雜俎》。
巴 蛇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食之無心腹之疾。出《博物志》。
蠻江蛇
南安蠻江蛇,到五六月,有巨蛇泛流登岸,首如張帽,萬萬蛇隨之,入越王城。出《酉陽雜俎》。
兩頭蛇
韶州多兩頭蛇,為蟻封以避水。蟻封者,蟻子聚土為臺也。蒼梧亦多兩頭蛇,長不過一二尺。或雲,蚯蚓所化。出《嶺南異物志》。
顏 回
顏回、子路共坐於夫子之門,有鬼魅求見孔子,其目若合日,其狀甚偉。子路失魄,口噤不得言。顏淵乃納履杖劍前,卷握其腰,於是形化成蛇,即斬之。孔子出觀,嘆曰:“勇者不懼,智者不惑;智者不勇,勇者不必有智。”出《小說》。
黃領蛇
黃領蛇,長一二尺,顏色像黃金,住在石縫中。天要下雨的時候,蛇就發出牛一樣的吼聲,被咬中的人也會死。四明山有這種蛇。出自《錄異記》。
藍 蛇
藍蛇,頭部有劇毒,尾巴能解毒,產於梧州陳家洞。南方人用蛇頭配成毒藥,叫做藍藥,用它毒人,人立即死亡。取來蛇尾吃下,反而能解這種毒藥。出自《酉陽雜俎》。
巴 蛇
巴蛇吃象,吃下去三年才吐出象骨。人如果吃下這種象骨,不會患心臟和肚子疼病。出自《博物志》。
蠻江蛇
南安蠻江有一種蛇,到五六月的時候,就有大蛇乘流浮游上岸,蛇頭像戴帽子一樣。千萬條蛇跟著它,進入越王城。出自《酉陽雜俎》。
兩頭蛇
韶州有很多兩頭蛇,這種蛇堆土做成蟻封用來逃避水害。蟻封,就是螞蟻聚土造成的土臺。蒼梧也有很多兩頭蛇,長不過一二尺。有人說,兩頭蛇是蚯蚓變的。出自《嶺南異物志》。
顏 回
顏回、子路一起坐在孔夫子的門前。這時有個鬼怪來求見孔夫子,他的眼睛像太陽,身形也很魁偉。子路像丟失了魂魄一樣,緊閉著嘴說不出話。顏淵卻穿上鞋舉起劍走上前去,兩臂抱住他的腰,這時鬼怪的身形變成蛇,顏淵就殺了它。孔子出來看了,嘆口氣說:“勇敢的人不害怕,有智慧的人不受迷惑;有智慧的人不必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出自《小說》。
蜀五丁
周顯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數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拽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拔蛇,山崩,同時壓殺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為五嶺,直上有平石。蜀王痛悼,乃登之,因命曰“五女冢山”,於平石上為“望婦候”,作“思妻臺”。今其山或名“五丁冢”。出《華陽國志》。
昭靈夫人
小黃縣者,宋地黃鄉也。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於是有丹蛇在水,自灑濯,入於梓宮。其浴處有遺發,故諡曰昭靈夫人。出《陳留風俗傳》。
張 寬
漢武帝時,張寬為揚州刺史。先是有老翁二人爭地山,詣州訟疆界,連年不決。寬視事復來,寬窺二翁形狀非人,令卒持戟將入,問:“汝何等精?”翁走,寬呵格之,化為二蛇。出《搜神記》。
竇 武
後漢竇武母產武而併產一蛇,送之野中。後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捧草而出,徑至喪所,以頭擊柩,涕血皆流,
蜀五丁
周顯王三十二年,蜀國派使者去秦國朝拜。秦惠王多次把美女進獻蜀王,蜀王為之感動,所以派使者去朝拜。秦惠王知道蜀王是個好色的人,答應把五個美女嫁給蜀王。蜀王派遣五個大力士去迎接五個美女,往回走到梓潼時,看見一條大蛇鑽入洞中,一個大力士抓住蛇的尾巴,使勁往外拽也拽不住。等到五人一起上去幫忙,大聲叫著拔蛇,山崩塌了,同時壓死了五個大力士和秦國的五個美女,於是山分為五個嶺,正上方有塊大平石。蜀王很悲痛,前去悼念他們,就登上山去,便命名叫“五女冢山”,在平石上雕“望婦候”,造“思妻臺”。現在那座山還有個名叫“五丁冢”。出自《華陽國志》。
昭靈夫人
小黃縣,就是宋地的黃鄉。沛公帶著軍隊在山野戰鬥,他的母親就死在黃鄉。天下平定以後,沛公就派使者用皇后的靈柩在荒野裡招魂。在這時,有條紅蛇在水裡,自己往身上弄水洗澡,洗完後進到靈柩裡。蛇洗澡的地方有掉落的頭髮,所以給她封諡號叫“昭靈夫人”。出自《陳留風俗傳》。
張 寬
漢武帝時,張寬做揚州刺史。先前有兩個老頭爭奪田地山林,到州里為疆界之事告狀,一連多年沒有解決。張寬到任後他們又來了,張寬暗中觀察那兩個老頭的樣子不像是人,就命令士卒拿著戟把二人帶進去,問:“你們是什麼精怪?”兩個老頭嚇得轉頭就跑,張寬喊人攔殺他們,兩個老頭就變成了兩條蛇。出自《搜神記》。
竇 武
後漢竇武的母親生竇武時同時生下一條蛇,把蛇送到荒野中。後來竇武的母親死了,等到出殯還未落葬時,有條大蛇捧著草出來,徑直走到安葬處,用頭撞著靈柩,淚水和血水都流了出來,
俯仰詰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去。時人知為竇氏之祥。出《搜神記》。
楚王英女
魯少千者得仙人符,楚王少女英為魅所病,請少千。少千未至數十里,止宿。夜有乘鱉蓋車,從數千騎來,自稱伯敬,候少千。遂請內酒數榼,餚 數案。臨別言:“楚王女病,是吾所為。君若相為一還,我謝君二十萬。”千受錢,即為還,從他道詣楚,為治之。於女舍前,有排戶者,但聞雲:“少千欺汝翁。”遂有風聲西北去,視處有血滿盆,女遂絕氣,夜半乃蘇。王使人尋風,於城西北得一死蛇,長數丈,小蛇千百,伏死其旁。後詔下郡縣,以其日月,大司農失錢二十萬,太官失案數具。少千載錢上書,具陳說,天子異之。出《列異傳》。
張承母
張承之母孫氏懷承之時,乘輕舟遊於江浦之際,忽有白蛇長三丈,騰入舟中。母咒曰:“君為吉祥,勿毒噬我。”乃篋而將還,置諸房內。一宿視之,不復見蛇,嗟而惜之。鄰人相謂曰:“昨見張家有一白鶴,聳翮凌雲。”以告承母,使筮之。卜人曰:“此吉祥也。蛇鶴延年之物,從室入雲,自卑升高之象。昔吳王闔閭葬其妹,殉以美女、名劍、寶物,窮江南之富。未及十七年,雕雲覆於溪谷,美女遊於街上,白鶴翔於林中,白虎嘯于山側,皆是昔之精靈。今出世,
頭一低一仰地彎曲著,像是悲泣的樣子,過了一會兒才離開。當時的人們知道這是竇氏的吉祥之兆。出自《搜神記》。
楚王英女
有個叫魯少千的人學會了仙人的符法,楚王的小女兒英被妖魅迷惑得了病,請少千治病。少千在離楚王不到幾十裡的地方,停下來住宿。夜間有人坐著鱉蓋的車子,帶著幾千騎兵前來,自稱叫伯敬,等候少千,就請少千收下幾榼酒,幾桌子菜餚,臨別時說:“楚王女兒的病,是我導致的。你如果為我轉身往回去,我用二十萬錢感謝你。”少千接受了錢,就假裝往回走,又從別的路到楚王處,為楚王的女兒英治病。在女孩的屋子前面,有人推門而入,只聽他說:“少千欺騙了你的父親。”於是有風聲向西北方向颳去,看那個地方有滿盆的血,楚王的女兒英就斷了氣,半夜時才甦醒過來。楚王派人搜尋風的去向,在城西北方找到一條死蛇,長有幾丈,小蛇有千百條,在大蛇身邊伏地死去。後來有詔書下到郡縣,說是在某月某日,大司農丟了二十萬錢,太官丟失幾張案桌。少千就帶著錢上書,詳細陳說了情況。天子也認為這件事很奇異。
張承母
張承的母親孫氏懷張承時,乘輕舟在江浦一帶遊玩。忽然有條長三丈的白蛇,跳進船裡。他的母親祈禱說:“你是個吉祥物,請不要用毒牙咬死我。”就把蛇裝進小箱子帶回,放在房裡。一宿之後看那箱子,不見有蛇,嘆著氣惋惜。鄰居互相說:“昨天看見張家有一隻白鶴,振翅飛上雲霄去了。”他們把這件事告訴了張承的母親,張母派人去占卜。卜者說:“這是吉祥兆頭。蛇鶴都是長壽動物,從室內飛入雲霄,是從低到高的象徵。從前吳王闔閭安葬他的妹妹,用美女、名劍、寶物殉葬,用盡了江南的財富。不到十七年,雕雲覆蓋著溪谷,美女在街上游玩,白鶴在樹林中飛翔,白虎在山邊長嘯,都是從前的精靈。現在白鶴出現在世上,
當使子孫位超臣極,擅名江表。若生子,可以為名。”及生承,名白鶴。承生昭,位至丞相,為輔吳將軍,年逾九十,蛇鶴之祥也。出《王子年拾遺記》。
馮 緄
車騎將軍巴郡馮緄為議郎,發綬笥,有二赤蛇可長三尺,分南北走。大用憂怖,卜雲:“此吉祥也,君後當為邊將,以東為名。”復五年,果為大將軍,尋拜遼東太守。出《風俗通》。
魏 舒
晉咸寧中,魏舒為司徒。府中有蛇二,其長十丈,屋廳事平脊之上,止之數年,而人不知。但怪府中數失小兒及雞犬之屬。後一蛇夜出,經柱側,傷於刃,病不能登,於是覺之。發徒數百,共攻擊移時,然得殺之。視所居,骨骼盈宇之間,於是毀府舍,更立之。出《搜神記》。
杜 預
杜預為荊州刺史,鎮襄陽時,有宴集,大醉,閉齋獨眠,不聽人前。後嘗醉,外聞齋中嘔吐,其聲甚苦,莫不悚慄。有一小吏,私開戶看之,正見床上一大蛇,垂頭床邊吐,都不見人,出密道如此。出《劉氏小說》。
應該會使你的子孫地位超過群臣達到極點,名揚江南一帶。如果生了兒子,可以給他起這個名字。”等到生了張承,就起名叫白鶴。張承生下張昭,張昭官位一直做到丞相,封為輔吳將軍,年齡超過九十歲,這都是蛇和鶴帶來的吉兆。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馮 緄
車騎將軍巴郡人馮緄做議郎時,打開盛印綬的箱子,有兩條紅蛇長約三尺,分開向南北跑去。馮緄很是擔憂害怕,去占卜,卜者說:“這是吉祥的兆頭,你將來能當上邊將,官名中有個‘東’字。”又過了五年,馮緄果然當了大將軍,接著又被任命當了遼東太守。出自《風俗通》。
魏 舒
晉代咸寧年間,魏舒做司徒。他的府中有兩條蛇,蛇長十丈,在廳堂的平脊之上築窩,住了好幾年,人們卻不知道。只是奇怪府中多次丟失小孩和雞犬一類的東西。後來有一條蛇夜間出來,經過柱子旁邊,被刀刃割傷了,痛得爬不上屋頂,因此被人察覺了。找來幾百人,一起攻擊了很長時間,然後才殺了蛇。看那蛇的住處,骨骼充滿房宇之間,因此毀了府舍,另外找地址修建府第。出自《搜神記》。
杜 預
杜預任荊州刺史,鎮守襄陽的時候,有時參加宴會,喝得大醉,關起書齋獨自睡覺,不讓別人到跟前來。後來又一次喝醉了,外面的人聽到書房裡的嘔吐聲,那聲音特別痛苦,沒有不害怕的。有個小吏,私自打開門看他,正好看見床上有一條大蛇,垂著頭在床邊嘔吐,看不見有人,小吏走出後偷偷說了這件事。出自《劉氏小說》。
吳 猛
永嘉末,豫章有大蛇,長十餘丈,斷道。經過者,蛇輒吸取之,吞噬已百數。道士吳猛與弟子殺蛇,猛曰:“此是蜀精,蛇死而蜀賊當平。”既而果杜弢滅也。出《豫章記》。
顏 含
晉顏含嫂病,鬚髯蛇膽,不能得。含憂嘆累日,有一童子持青囊授含,含視,乃蛇膽也,童子化為青鳥飛去。出《晉中興書》。
司馬軌之
司馬軌之字道援,善射雉。太元中,將媒下翳,此媒雊,野雉亦應。試令尋覓所應者,頭翅已成雉,半身故是蛇。晉中朝武庫內,忽有雉,時人或謂為怪。張司空雲:“此蛇所化耳。”即使搜庫中,果得蛇蛻。出《異苑》。
又
太元中,汝南人入山,見一竹,中蛇形已成,上枝葉如故。吳郡桐廬人嘗伐餘遺竹。一宿,見竿為雉,頭頸盡就,身猶未變化,亦竹為蛇之化。出《異苑》。
章 苟
吳興章苟于田中耕,以飯置菰裡,每晚取食,飯亦
吳 猛
晉懷帝永嘉末年,豫章有一條大蛇,有十多丈長,橫在路上擋道。凡是路過的人,蛇就吸進去吞下,已經吞吃了一百多人。道士吳猛和弟子把蛇殺了,吳猛說:“這是蜀地的精怪,蛇死了,蜀地的強盜也該平定了。”不久杜弢果然被消滅了。出自《豫章記》。
顏 含
晉代顏含的嫂子病了,必須髯蛇膽治病,但找不到。顏含憂愁嘆息多日,忽然有個童子拿一個青囊交給顏含,顏含一看,竟然是蛇膽。童子就變成一隻青鳥飛走了。出自《晉中興書》。
司馬軌之
司馬軌之字道援,善於射野雞。晉朝太元年間,把一個引誘用的媒介物放在掩蔽物下,這個媒介物鳴叫,野雞也有迴應。試著讓人尋找回應的野雞,就看見頭和翅膀已經變成野雞,其餘半個身子還是蛇。晉中朝廷的武庫裡,忽然出現了野雞,當時的人有人認為是怪事。張司空說:“這是蛇變化成的。”就派人搜查庫中,果然找到了蛇蛻。出自《異苑》。
又
晉朝太元年間,有個汝南人進到山裡,看見一根竹子,中部已經變成蛇形了,上部枝葉還像原來一樣。吳郡桐廬人曾砍伐剩餘的竹子。過了一宿後,看見那竹竿變成了野雞,頭和脖子全都變成了,身子還沒變成,也就是說,這棵竹子是蛇變化而成的。出自《異苑》。
章 苟
吳興章苟在田裡耕種,把飯放在菰裡,每晚取食時,飯也
已盡,如此非一。後伺之,見一大蛇偷食,苟逐以 叉之,蛇走。苟逐之,至一穴,但聞啼聲雲:“斫傷我矣。”或言付雷公,令霹靂殺。須臾,雷雨,霹靂覆苟上,苟乃跳梁大罵曰:“天使我貧窮,展力耕墾。蛇來偷食,罪當在蛇,反更霹靂我耶?乃是無知雷公。雷公若來,吾當以
斫汝腹!”須臾,雲雨漸散,轉霹靂於蛇穴中,蛇死者數十。出《搜神記》。
太元士人
晉太元中,士人有嫁女於近村者。至時,夫家遣人來迎,女家好發遣,又令女弟送之。既至,重門累閣,擬於王侯。廊柱下有燈火,一婢子嚴妝直守,後房帷帳甚美。至夜,女抱乳母涕泣,而口不得言。乳母密於帳中,以手潛摸之,得一蛇,如數圍柱,纏其女,從足至頭。乳母驚走出,柱下守燈婢子,悉是小蛇,燈火是蛇眼。出《續搜神記》。
慕容熙
西晉末,慕容熙光始三年,熙出遊還,城南有柳樹如人呼曰:“大王止。”熙惡之,伐其樹,下有蛇,長一丈。至六年,熙為馮跋所滅。出《廣古今五行記》。
邛都老姥
益州邛都縣有老姥家貧孤獨,每食,輒有小蛇,頭上有角,在柈之間。姥憐而飼之,後漸漸長大丈餘。縣令有馬,忽
已經沒有了,像這種情況不是一兩次。後來暗中察看這事,只見一條大蛇偷飯吃,章苟拿著小矛叉蛇,蛇跑了。章苟追趕蛇,追到一個洞穴,只聽見有啼哭的聲音說:“砍傷我了!”有的說應交給雷公,讓雷公用霹靂殺死他。不一會兒,打雷下雨了,霹靂在章苟頭上滾動,章苟就跳著大罵說:“老天使我貧窮,我盡力耕田墾荒。蛇來偷吃我的飯,罪在蛇的身上,反而用雷劈我嗎?真是無知的雷公。雷公如果來了,我就用小矛刺你的肚子。”不一會兒,雲雨漸漸散了,霹靂轉到蛇洞裡了,蛇死了幾十條。出自《搜神記》。
太元士人
晉代太元年間,有個讀書人把女兒嫁到附近村子。到了時候,夫家派人來接新娘,孃家也妥善地送走女兒,還讓新娘的妹妹送姐姐。到了夫家以後,只見重重疊疊的門戶樓閣,與王侯之家差不多。廊柱下有燈火,一個女僕整妝站在廊柱下守著,後房的帷帳非常華美。到了晚上,新娘子抱著乳母哭泣,不敢說話。乳母悄悄在帳中,用手暗中摸那床,摸到一條蛇,像幾圍的柱子那麼粗,纏繞著新娘子,從腳纏到頭。乳母嚇得跑了出去,就看見廊柱下守燈的女僕,全是小蛇,而燈火就是蛇的眼睛。出自《續搜神記》。
慕容熙
西晉末年,慕容熙光始三年,慕容熙出游回來的時候,城南有棵柳樹像人一樣呼叫說:“大王請止步。”慕容熙很厭惡這件事,就砍斷了柳樹,樹下有一條蛇,有一丈長。到光始六年,慕容熙被馮跋消滅了。出自《廣古今五行記》。
邛都老姥
益州邛都縣有個老婦人,家裡貧窮,孤獨一人,每當吃飯的時候,就有一條小蛇,頭上有角,在碗盤之間爬動。老婦人可憐它並餵它吃的,後來漸漸長大到一丈多長。縣令有匹馬,忽然
被蛇吸之,令因大怒,收姥。姥雲:“在床下。”遂令人發掘,愈深而無所見,縣令乃殺姥。其蛇因夢於令曰:“何故殺我母?當報仇耳!”自此每常聞風雨之聲。三十日,是夕,百姓鹹驚相謂曰:“汝頭何得戴魚?”相逢皆如此言。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邛河,亦邛池。其母之故宅基獨不沒,至今猶存。魚人採捕,必止宿。又言此水清,其底猶見城郭樓檻宛然矣。出《窮神祕苑》。
天門山
天門山,山多峻秀,巖谷逶邐。有大巖壁直上數千仞,草木交連,雲霧擁蔽。其下有徑途微細,行人往,忽然上飛而出林表,若昇仙,遂絕世。如此者漸不可勝紀,往來南北,號為仙谷。時有樂於道者,不遠千里而來,洗浴巖畔,以來昇仙,在此林下,無不飛去。會一夕,有智能者謂他人曰:“此必妖怪,非是仙道。”因以石自系,而牽一犬入其谷,犬復飛去,然知是妖邪之氣以噏之。乃遣近山鄉里,募年少者數百人,執兵器,持大棒。而先縱火燒其草,及伐竹木,至山畔觀之,遙見一物,長數十丈,高下隱隱,垂頭下望。及更漸逼,乃一大蟒蛇。於是命少年鼓躍擊射,然後斫刺。而口張尺餘,尚欲害人,力不加眾,久乃卒。其所吞人骨與他獸之骸,積在左右如阜焉。
被蛇吸去吞吃了,縣令因而大怒,收押了老婦人。老婦人說:“蛇在我的床下。”縣令就派人去挖掘,挖得越來越深卻什麼也沒看見,縣令就殺了老婦人。那條蛇便託夢於縣令說:“為什麼殺我的母親?我一定為她報仇。”從此就經常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三十日這天晚上,百姓們都吃驚地互相說:“你的頭上為什麼頂著魚?”凡相見的人都這樣說。這天夜裡,方圓四十里,整個城一下子都陷下去成為一片湖泊,當地人叫它邛河,也叫邛池。只有老婦人的舊宅基地單單沒有淹沒,到現在還存在。打漁的人來捕魚,一定在那裡停下住宿。又說這裡的水很清,湖底還能清楚地看見城郭樓檻。出自《窮神祕苑》。
天門山
天門山,山峰大都險峻秀美,山岩峽谷連綿不絕。有個大巖壁向上有幾千仞高,草木交連,雲霧籠罩。巖壁下面有很細微的小路,行人走到這裡,忽然向上飛出林梢,像白日升仙一樣,人就沒有了。像這樣的人漸漸多得記不過來,南來北往的人,把這裡叫做仙谷。當時有喜歡學道的人,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在巖壁旁邊洗浴乾淨,以便到這裡昇仙,站在這個樹林的下面,沒有不飛走的。恰好有這麼一天晚上,有個聰明的人對他人說:“這一定是妖怪,不是成仙之道。”於是把石頭系在身上,牽著一條狗進入那巖谷,狗又飛去,這樣就知道是妖邪怪物在用氣吸物。於是派人到附近的山鄉里,招募幾百個年輕的人,帶著兵器,拿著大棒。先放火燒那些雜草,並砍伐竹子和樹木,到了山邊觀看,遠遠地看見一個東西,有幾十丈長,高高低低時隱時現,垂著頭往下望。等再漸漸走到近處,才看清是一條大蟒蛇。於是命令少年們一邊打著鼓一邊跳著射擊,然後又砍又刺,可是大蟒蛇的口張開有一尺多長,還想害人。只是力量敵不住眾人,很久才死去。它吞吃的人骨與其他獸類的骨骸,堆積在左右兩旁像小山包一樣。
又有人出行,墜深泉澗者,無出路。飢餓分死,左右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東方,人因伏地學之,遂不復飢。體加輕便,能登巖岸。數年後,試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顏色悅懌,頗更黠慧勝故。還食谷,啖滋味,百餘日中,復其本質。出《博物志》。
忻州刺史
唐忻州刺史是天荒闕,前後歷任多死。高宗時,有金吾郎將來試此官。既至,夜獨宿廳中。二更後,見簷外有物黑色,狀如大船,兩目相去數丈。刺史問為何神,答雲:“我是大蛇也。”刺史令其改貌相與語,蛇遂化作人形,來至廳中。乃問何故殺人,蛇雲:“初無殺心,其客自懼而死爾。”又問:“汝無殺心,何故數見形軀?”曰:“我有屈滯,當須府主謀之。”問有何屈,曰:“昔我幼時,曾入古冢,爾來形體漸大,求出不得。狐兔狸狢等,或時入冢,方得食之。今長在土中,求死不得,故求於使君爾。”問:“若然者,當掘出之,如何?”蛇雲:“我逶迤已十餘里,若欲發掘,城邑俱陷。今城東有王村,村西有楸樹。使君可設齋戒,人掘樹深二丈,中有鐵函,開函視之,我當得出。”言畢辭去。及明,如言往掘,得函,歸廳開之,有青龍從函中飛上天,徑往殺蛇,首尾中分。蛇既獲死,其怪絕矣。出《廣異記》。
還有一人在外行走,掉到深谷泉澗去了,沒有出路。餓得認為自己死定了,又看到身邊有很多龜蛇,一早一晚伸出頭頸向著東方,那人便也伏在地上學習龜蛇的動作,就不再覺得餓了。身體更加輕便,能登上山岩陡壁。幾年後,試著縱身抬臂,身上一用勁,就跳得超過山澗之上,就得以回到家中。臉上的神色愉快,而且比從前更加聰慧機靈。回到家吃了糧食還有各種味道的食物,一百天後,又恢復了他原來的樣子。出自《博物志》。
忻州刺史
唐代忻州刺史歷來就是個空缺,前後幾任刺史大多死了。唐高宗時,有個金吾郎要來試著做這個官。到了以後,夜裡獨自睡在廳中。二更天后,就見簷外有個黑色的東西,樣子像條大船,兩隻眼睛相距幾丈遠。刺史問是什麼神怪,回答說:“我是大蛇。”刺史讓它改變形貌與它說話,蛇就變成了人形,來到廳中。於是問它為什麼殺人,蛇說:“最初並無殺人之心,是那些人自己害怕嚇死的。”又問:“你沒有殺人之心,為什麼多次現出蛇的形軀?”回答說:“我有冤屈不能解決,必須由府主來商議決定。”問它有什麼冤屈,回答說:“從前我小的時候,曾經進入一個古墳,從那以來形體漸漸長大,想出去卻不能出去。狐、兔、狸、狢等,有的時候進入古墳,我才能吃到東西。現在長在土中,想死都不行,所以來向使君請求。”刺史問:“如果是這樣,應當挖開古墳使你出來,怎麼樣?”蛇說:“我的身子彎曲迴旋已經有十多里長了,如果要挖掘,這座城也要陷到地底下去了。現在城東有個王村,村子的西面有棵楸樹。使君可以安排齋戒,然後派人掘樹掘到兩丈深,裡面有個鐵匣,打開匣子看,我就能出來了。”說完就告別走了。等到天亮,照蛇說的去挖掘,挖出一個匣子,回到廳裡打開了匣子,有條青龍從匣子裡飛上天,徑直上前去殺蛇,蛇頭和蛇尾從中間分開了。蛇死了以後,那怪物也沒有了。出自《廣異記》。
餘干縣令
鄱陽餘干縣令,到官數日輒死,後無就職者,宅遂荒。先天中,有士人家貧,來為之。既至,吏人請令居別廨中,令因使治故宅,剪薙榛草,完葺牆宇。令獨處其堂,夜列燭伺之。二更後,有一物如三鬥白囊,跳轉而來床前,直躍升几上。令無懼色,徐以手倀觸之,真是韋囊而盛水也。乃謂曰:“為吾徙燈直西南隅。”言訖而燈已在西南隅。又謂曰:“汝可為吾按摩。”囊轉側身上,而甚便暢。又戲之曰:“能使我床居空中否?”須臾,已在空中。所言無不如意。將曙,乃躍去。令尋之,至舍池旁遂滅。明日,於滅處視之,見一穴,才如蟻孔,掘之,長丈許而孔轉大,圍三尺餘,深不可測。令乃敕令多具鼎鑊樵薪,悉汲池水為湯,灌之。可百餘斛,穴中雷鳴,地為震動。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因併力掘之,數丈,得一大蛇,長百餘尺。旁小者鉅萬計,皆並命穴中。令取大者脯之,頒賜縣中,後遂平吉。出《廣異記》。
王真妻
華陰縣令王真妻趙氏者,燕中富人之女也,美容貌,少適王真。洎隨之任,近半年,忽有一少年,每伺真出,即輒至趙氏寢室。既頻往來,因戲誘趙氏私之。忽一日,王真自外入,乃見此少年與趙氏同席,飲酌歡笑,甚大驚訝。
餘干縣令
鄱陽郡的餘干縣令,到官上任幾天就死了,後來竟沒有人敢去就職了,宅院也就荒廢了。先天年間,有個讀書人家裡貧窮,就來做縣令。到了以後,官吏們請縣令居住到別的公署裡去,縣令便派人收拾原來的宅院,剪修割除雜草,修整好院牆和屋子。縣令一個人住在堂上,夜間擺好蠟燭等著。二更天以後,有一個東西像是能裝三鬥米大小的白口袋,跳轉著到床前來,一直跳到桌几上。縣令沒有懼怕的神情,慢慢地用手不知所措地觸摸它,真的是裝著水的皮口袋,於是對它說:“替我把燈搬到對面的西南牆角去。”話剛說完燈已在西南角了。又對它說:“你可以給我按摩一會。”皮口袋轉著側身而上,縣令覺得很是舒服。又對它開玩笑說:“能讓我的床停在空中嗎?”不一會兒,床已在空中了。縣令所說的沒有不如意的。天快亮了,才跳著離開。縣令尋找它,尋到住舍的水池邊上就沒有蹤跡了。第二天,在蹤跡消失的地方查看,看見一個洞,僅像螞蟻洞口那麼大,挖那洞口,挖了一丈多洞孔就變大了,洞的直徑有三尺多,洞底深不可測。縣令就下令多準備鼎鍋和木柴,把池中水全提出來,燒成開水,灌那洞。大約灌了一百多斛開水,就聽見洞穴裡發出打雷一樣的聲音,大地也被那聲音所震動。又灌了一百多斛開水,才平靜下來沒有聲音了。於是一起挖了起來,挖了幾丈深,挖到一條大蛇,長一百多尺。旁邊有成千上萬條小蛇,都一起死在洞裡。縣令挑出大蛇做成蛇肉脯,分賞給縣裡的百姓,以後就平安吉祥了。出自《廣異記》。
王真妻
華陰縣令王真的妻子趙氏,是燕中富人家的女兒,容貌美麗,年輕時就嫁給王真。以後隨王真到任上來,最近半年以來,忽然有一個少年,每每等到王真出去,就到趙氏的寢室裡去。在頻頻往來以後,便調戲引誘趙氏與自己私通。忽然有一天,王真從外面進來,才看見這個少年與趙氏同席,飲酒歡笑,非常驚訝。
趙氏不覺自僕氣絕,其少年化一大蛇,奔突而去。真乃令侍婢扶腋起之,俄而趙氏亦化一蛇,奔突俱去,王真遂逐之,見隨前出者俱入華山,久之不見。出《瀟湘錄》。
朱 覲
朱覲者,陳蔡遊俠之士也。旅遊於汝南,棲逆旅,時主人鄧全賓家有女,姿容端麗,常為鬼魅之幻惑,凡所醫療,莫能愈之。覲時過友人飲,夜艾方歸,乃憩歇於庭。至二更,見一人著白衣,衣甚鮮潔,而入全賓女房中。逡巡,聞房內語笑甚歡,不成寢,執弓矢於黑處,以伺其出。候至雞鳴,見女送一少年而出,覲射之,既中而走。覲復射之,而失其跡。曉乃聞之全賓,遂與覲尋血跡,出宅可五里已來,其跡入一大枯樹孔中。令人伐之,果見一蛇,雪色。長丈餘,身帶二箭而死。女子自此如故,全賓遂以女妻覲。出《集異記》。
趙氏不知不覺自己跌倒地上斷了氣,那少年變成一條蛇,橫衝直撞地離開了。王真就讓女僕扶著趙氏的兩腋讓她站起來,一會兒趙氏也變成一條蛇,橫衝直撞地一起離去。王真於是去追趕它,見它跟著先前跑出去的蛇一起進入華山,很久以後不見了。出自《瀟湘錄》。
朱 覲
朱覲,是陳蔡一帶的遊俠之士。到汝南旅遊,住在客店裡。當時主人鄧全賓家有個女兒,容貌端莊美麗,曾被鬼魅所迷惑,給她治病的,沒有人能治好她的病。朱覲有一次去朋友家喝酒,夜深了才回來,就在庭院裡休息。到二更天時,看見一個人穿著白色衣服,衣服很是鮮亮整潔,卻進入鄧全賓女兒的房中。一會兒,就聽見房內說笑很歡樂,朱覲睡不著覺,拿出弓箭藏在暗處,等他出來。等到雞叫時,看見鄧全賓的女兒送一個少年出來,朱覲射那個男子,被射中了要跑。朱覲又射他,卻不見了他的蹤跡。天亮了才告訴鄧全賓這件事,鄧全賓就和朱覲尋找血跡,走出宅院大約五里,那血跡進入一個大枯樹的洞裡去。找人伐倒了樹,果然看見一條蛇,白色。一丈多長,身上帶著兩支箭死了。店主家的女兒從此就像從前正常的時候一樣了,鄧全賓就把女兒嫁給了朱覲。出自《集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