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獸八

獅子

魏武帝  後魏莊帝 雜 說

通天犀  雜 說

白 象  閬州莫徭 華容莊象 安南獵者 淮南獵者

蔣 武  雜 說

雜獸

蕭志忠

獅子

魏武帝

魏武帝伐冒頓,經白狼山,逢獅子。使人格之,殺傷甚眾。王乃自率常從健兒數百人擊之。獅子哮吼奮迅,左右鹹驚汗。忽見一物從林中出,如狸,超上王車軛上。獅子將至,此獸便跳於獅子頭上,獅子即伏不敢起。於是遂殺之,得獅子一子。此獸還,未至洛陽三十里,路中雞狗皆伏,無鳴吠者。出《博物志》。

獅子

魏武帝

魏武帝領兵去討伐冒頓,經過白狼山時,遇上一頭獅子。魏武帝派人與獅子搏鬥,被獅子殺傷的人很多。魏武帝就親自率領經常跟在身邊的幾百個健兒去打獅子。獅子吼叫跳躍,左右都嚇出汗來。忽然有一個東西從林子裡跑出來,樣子像狸貓,一下子跳到魏武帝車前的橫木上。獅子撲上來的時候,這獸就跳到獅子的頭上,獅子就趴下不敢動了。於是就把獅子打死了,抓到了一頭小獅子。這頭獸回來的時候,離洛陽還有三十里,道上的雞和狗就都害怕地趴伏著,沒有敢打鳴叫喚的。出自《博物志》。

後魏莊帝

後魏,波斯國獻獅子,永安末始達京師。莊帝謂侍中李彧曰:“朕聞虎見獅子必伏,可覓試之。”於是詔近山郡縣,捕虎以送。鞏縣、山陽並送二虎一豹,見獅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視。園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馴善。帝令取試之。虞人牽盲熊至,聞獅子氣,驚怖跳踉,曳鎖而走。帝大笑。出《伽藍記》。

雜 說

釋氏書言:獅子筋為弦,鼓之,眾弦皆絕。西域有黑獅子、棒獅子。集賢校理張希復言:“舊有獅子尾拂,夏月蠅蚋不敢集其上。”舊說,蘇合香,獅子糞也。出《酉陽雜俎》。

通天犀

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 者。以盛米,置群雞中。雞欲往啄米,至輒驚卻,故南人名為駭雞也。得真角一尺,刻以為魚,而銜以入水,水常為開,方三尺,可得息氣水中。以其角為叉導者,將煮毒藥為湯,以此叉導攪之,皆生白末,無復毒矣。出《抱朴子》。

雜 說

犀之通天者必惡影,常飲濁水。當其溺時,人趕不復移足。角之理,形似百物。或理不通者,是其病。然其理

後魏莊帝

後魏的時候,波斯國獻來一頭獅子,永安末年才送到京城。莊帝對侍中李彧說:“朕聽說老虎見了獅子必定會趴下,可以找來試一試。”於是就下詔給臨近大山的郡和縣,讓他們捉老虎送來。鞏縣和山陽縣一塊送來兩虎一豹,虎和豹見了獅子,全都閉上眼睛,不敢仰視。園中平常養了一頭瞎眼熊,性情非常溫順。莊帝讓人把熊弄來試一試。管山澤的官把瞎眼熊牽來,熊聞到獅子的氣息,便嚇得又蹦又跳地拽著鎖鏈跑了。莊帝大笑。出自《伽藍記》。

雜 說

佛教書中說:用獅子的筋做琴絃,一彈奏,其他的琴絃全都斷了。西域有黑獅子、棒獅子。集賢校理張希復說:“以前有用獅子尾巴做的拂塵,夏季蒼蠅和蚊子不敢落在那上面。”舊時有一種說法,說蘇合香就是用獅子的糞便做的。出自《酉陽雜俎》。

通天犀

通天犀的角,有一條像線一樣的白色紋理。用這種犀角盛米,放到一群雞當中。雞想要啄米,一走近就嚇跑了,所以南方人叫它“駭雞”。得到一尺真正的通天犀角,把它刻成魚,銜在嘴裡潛入水中,水常常退開三尺見方的地方,人便可以在水中呼吸。用這種犀角做成叉子,把毒藥煮成湯,用這叉子去攪動,都生白沫,湯藥就不再有毒了。出自《抱朴子》。

雜 說

犀中被稱作“通天”的一定怕影子,它經常喝汙濁的水。當它撒尿的時候,人們追趕它,它也不挪步。通天犀角的紋理,形狀像各種東西。有的紋理不通,那是它的毛病。但是它的紋理

有倒插、正插、腰鼓。倒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斷不通。故波斯謂牙為“白暗”,犀為“黑暗”。段成式門下醫人吳士皋常職於南海郡,見舶主說,本國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雲犀前腳直,常椅木而息,木爛折,則不能起。犀角一名奴角。有鴆處必有犀也。犀三毛一孔。劉孝標言:“犀墮角埋之,人以假角易之。”出《酉陽雜俎》。

白 象

後魏洛水橋南道東有白象坊。白象者,永平二年乾陁羅國所獻,背設五采屏風、七寶坐床,容數十人,真是異物。常養於乘黃。象常曾壞屋毀牆,走出於外,逢樹即拔,遇牆亦倒。百姓驚怖,奔走交馳。太后遂徙象於此坊。出《伽藍記》。

閬州莫徭

閬州莫徭以樵採為事。常於江邊刈蘆,有大象奄至,卷之上背,行百餘里,深入澤中。澤中有老象,臥而喘息,痛聲甚苦。至其所,下於地。老象舉足,足中有竹丁。莫徭曉其意,以腰繩系竹丁,為拔出。膿血五六升許。小象復鼻卷青艾,欲令塞瘡。莫徭摘艾熟挼,以次塞之,盡艾方滿。久之,病象能起,東西行立,已而復臥。回顧小象,

有倒插、正插、腰鼓之分。所謂“倒插”,一半以下是紋理貫通的;所謂“正插”,一半以上是紋理貫通的;所謂“腰鼓”,是上下都通,中間隔斷不通。所以波斯國稱象牙是“白暗”,稱犀角為“黑暗”。段成式門下有個醫生叫吳士皋,他曾經在南海郡任職,他在那裡聽到一個船主說,本國人捕捉犀,先在山路上立上一些系猴用的木樁。犀的前腳是直的,常常靠在木樁上休息,木樁折了,犀就起不來了。犀角又叫“奴角”。有鴆的地方就肯定有犀。犀的一個毛孔長三根毛。劉孝標說:“犀的角掉下來之後就自己埋起來,人們用假角把真角換掉。”出自《酉陽雜俎》。

白 象

後魏洛水橋南道東,有一座白象坊。白象是永平二年乾陁羅國獻來的,象背上設有五彩屏風和七寶坐床,可容下幾十個人,真是個不一般的東西。這頭白象曾經和駿馬放到一起飼養。白象常常毀壞房屋和牆壁,跑到外邊去,遇上樹就拔,遇到牆就推倒。百姓害怕,嚇得東奔西跑。太后於是把白象遷到這座坊中單獨飼養。出自《伽藍記》。

閬州莫徭

閬州人莫徭以打柴為生。有一天他在江邊割蘆葦,突然來了一頭大象,用鼻子把他捲到背上,走了一百多裡,來到一個沼澤的深處。沼澤中有一頭老象,趴在那裡喘息,發出痛苦的聲音。來到老象跟前,他下到地上。老象抬起一隻腳,腳上紮了一個竹釘。莫徭明白它的意思,把腰繩系在竹釘上,為它拔了出來。大約淌出五六升膿血。小象又用鼻子捲來一些青艾,想要讓他把傷口塞上。莫徭把艾葉摘下來用手仔細揉一揉,一點一點地往傷口裡塞,艾葉用光,傷口正好塞滿。過了好一會兒,病象能站起來了,往各個方向走了走,然後又趴下。它回頭看看小象,

以鼻指山,呦呦有聲。小象乃去。須臾,得一牙至。病象見牙大吼,意若嫌之。小象持牙去,頃之,又將大牙。莫徭呼象為“將軍”,言未食,患飢。象往折山慄數枝食之,乃飽,然後送人及牙還。行五十里,忽爾卻轉,人初不了其意,乃還取其遺刀。人得刀畢,送至本處,以頭抵人,左右搖耳,久之乃去。

其牙酷大。載至洪州,有商胡求買,累自加直,至四十萬。尋至他人肆,胡遽以葦蓆覆牙,他胡問:“是何寶,而輒見避?”主人除席雲:“止一大牙耳。”他胡見牙色動,私白主人,許酬百萬,又以一萬為主人紹介。佯各罷去。頃間,荷錢而至,本胡復爭之雲:“本買牙者,我也,長者參市,違公法。主人若求千百之貫,我豈無耶?”往復交爭,遂相毆擊。所由白縣,縣以白府。府詰其由,胡初不肯以牙為寶。府君曰:“此牙會獻天子。汝輩不言,亦終無益。”固靳,胡方白雲:“牙中有二龍,相躩而立,可絕為簡。本國重此者,以為貨,當值數十萬萬,得之為大商賈矣。”洪州乃以牙及牙主二胡並進之。天后命剖牙,果得龍簡。謂牙主曰:“汝貌貧賤,不可多受錢物。賜敕閬州,每年給五十千,盡而復取,以終其身。”出《廣異記》。

華容莊象

上元中,華容縣有象,入莊家中庭臥。其足下有搓,人為

用鼻子指著山,發出呦呦的聲音。小象便離開了。不多時,小象取來一枚象牙。病象看到這枚象牙就大吼,意思好像是嫌這牙不好。小象又拿著象牙返回去,過了一會兒又取來一枚大象牙。莫徭稱大象為“將軍”,說自己沒吃飯,餓了。象就到山上去,折來幾枝山慄給他吃,於是他就吃飽了。然後象把他和象牙一併送回來。走了五十里,忽然又返回去,莫徭起先不知這是什麼意思,原來是回去取他丟下的柴刀。他拿到柴刀之後,象把他送回原來的地方,用頭頂他,左右搖動大耳朵,久久才離去。

那枚象牙特別大。他把它運到洪州,有一個經商的胡人要買,累累加價,加到四十萬。不久又來到別人的店鋪中,那胡人急忙用葦蓆把象牙蓋上了。另一個胡人問:“是什麼寶貝,立即就蓋起來了?”莫徭把席子拿掉說:“只是一枚大象牙罷了。”這個胡人見了象牙,神色為之一動,私自對莫徭說,他願意出一百萬,還另加一萬介紹費。兩個胡人各自假裝作罷離去了。不一會兒都拿著錢回來,前一個胡人爭辯說:“本來買象牙的是我,你以長者身份強行買賣,違背公法。主人要是要千百貫錢,我難道沒有嗎?”翻來覆去地爭辯,就互相打了起來。有關官吏報告給縣裡,縣裡又報告給府裡。府裡盤問這是為什麼,那胡人起先不肯承認象牙是寶貝。府君說:“這枚象牙會獻給天子的,你們不說,也到底不會有什麼好處。”府君好一頓奚落,胡人才說道:“這象牙裡的紋理是兩條龍形,互相立著騰空對峙,截開象牙,可以發現龍簡。本國特別看重這東西,把它拿出去賣,能值幾十萬萬,得了它就成為大富商了。”洪州就把象牙、莫徭和兩個胡人一塊送進宮去。天后讓人把象牙剖開,果然得到了龍簡。天后對莫徭說:“你的相貌貧賤,不能多得錢物。我給閬州下詔書,每年給你五十千,用完了再去取,供你一輩子。”出自《廣異記》。

華容莊象

上元年間,華容縣有一頭大象,它走進村裡一戶人家的院子裡躺下了。它的一隻腳上紮了一根木刺,這家的主人為它

出之。象乃伏,令人騎入深山,以鼻掊土,得象牙數十以報之。出《朝野僉載》。

安南獵者

安南人以射獵為業,每藥附箭鏃,射鳥獸,中者必斃。開元中,其人曾入深山,假寐樹下。忽有物觸之,驚起,見是白象。大倍他象,南人呼之為將軍。祝之而拜。象以鼻卷人上背,復取其弓矢藥筒等以授之。因爾遂騁行百餘里,入邃谷,至平石。迥望十里許,兩崖悉是大樹,圍如巨屋,森然隱天。象至平石,戰懼,且行且望。經六七裡,往倚大樹,以鼻仰拂人。人悟其意,乃攜弓箭,緣樹上。象於樹下望之。可上二十餘丈,欲止,象鼻直指,意如導令覆上。人知其意,徑上六十丈。象視畢走去。其人夜宿樹上。至明,見平石上有二目光。久之,見巨獸,高十餘丈,毛色正黑。須臾清朗,昨所見大象,領凡象百餘頭,循山而來,伏於其前。巨獸躩食二象,食畢,各引去。人乃思象意,欲令其射。因傅藥矢端,極力射之,累中二矢。獸視矢吼奮,聲震林木。人亦大呼引獸。獸來尋人,人附樹,會其開口,又當口中射之。獸吼而自擲,久之方死。

俄見大象從平石入,一步一望。至獸所,審其已死,以頭觸之,仰天大吼。頃間,群象五六百輩,雲萃吼叫,聲徹

拔出來。木刺拔出後,象就趴在地上,讓人騎上去,馱他來到深山,用鼻子刨土,挖出幾十枚象牙報答這家主人。出自《朝野僉載》。

安南獵者

安南有一個人以打獵為生。他常常把毒藥敷到箭頭上,射殺鳥獸,中箭的必死無疑。開元年間,這個人曾經有一天走進深山,在一棵樹下打瞌睡。忽然有個東西撞了他一下,他嚇得爬起來看,原來是一頭白象。個頭比一般象大一倍,安南人稱它為將軍。獵人看到大象,邊禱告邊下拜。白象用鼻子把他捲到背上,又把他的弓箭、藥筒全都捲起來交給他。然後就載著他奔走一百多裡,走進深谷,來到一塊平石前。遠望十里左右,兩邊的山崖上全是大樹,圍起來像巨大的房屋,又高又密,遮天蔽日。白象走到大平石,很害怕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張望。走過六七裡,白象走到一棵大樹下靠在那裡,把鼻子仰起來拂弄那人。那人領悟了它的意思,就帶著弓箭、藥筒往樹上爬。象在樹下望著他。他爬了二十多丈高,想要停止,象鼻子直指上方,意思是讓他再往上爬。他知道它的意思,一直爬到六十丈高處。象看了看就走了。這個人夜間住在樹上。到了天明,看到樹下平石上有兩束目光。過了很久,才看清是一頭巨獸,十幾丈高,一身黑毛。不一會兒天色清朗了,他看見昨天那頭大白象領著一百多頭普通象順著山走來,趴伏在那巨獸的面前。巨獸起來吃了兩頭大象,吃完了,獸和象各自退去。樹上的人這才知道白象的用意,是讓他射殺巨獸。於是他就在箭頭上敷了毒藥,極力射下來,連連射中兩箭。巨獸看看身上的箭,大怒狂吼,聲震山谷樹林。樹上的人也大喊大叫吸引巨獸的注意力。獸來找人,那人附在樹上,等那獸張開大口,就又向口中射了一箭。巨獸吼叫著摔下去,掙扎了很久才死。

不久就見大象從平石走來,一步一望。到巨獸跟前,見它已死,用頭碰它,仰天大叫。頃刻間,五六百頭大象雲集歡呼,聲傳

數十里。大象來至樹所,屈膝再拜,以鼻招人。人乃下樹,上其背,象載人前行,群象從之。尋至一所,植木如隴,大象以鼻揭楂,群象皆揭。日旰而盡,中有象牙數萬枚。象載人行,數十步內,必披一枝,蓋示其路。訖,尋至昨寐之處,下人於地,再拜而去。其人歸白都護,都護髮使隨之,得牙數萬。嶺表牙為之賤。使人至平石所,巨獸但餘骨存。都護取一節骨,十人舁致之。骨有孔,通人來去。出《廣異記》。

淮南獵者

張景伯之為和州,淮南多象。州有獵者,常逐獸山中,忽有群象來圍獵者,令不得去。有大象至獵夫前,鼻絞獵夫,置之於背。獵夫刀仗墜者,象皆為取送還之。於是馱獵夫徑入深山。群象送于山口而返。入山五十里,經大磐石,石際無他物,盡象之皮革,餘血肉存焉。獵夫唸曰:“得無於此啖我乎?”象負之且過。去石五十步,有大松樹。象以背依樹,獵夫因得登木焉。弓墜於地,象又鼻取,仰送之,獵夫深怪其故。象既送獵夫訖,因馳去。俄而有一青獸,自松樹南細草中出。毳毛髬髵,爪牙可畏,其大如屋,電目雷音。來止磐石,若有所待。有頃,一次象自北而來,遙見猛獸,俯伏膝行。既至磐石,恐懼戰慄。獸見之喜,以手取之,投於空中。投已接取,猶未食啖。獵夫望之嘆曰:

幾十裡。大白象來到樹下,屈膝拜了兩拜,用鼻子招呼那人下來。那人便從樹上下來,爬到象背上,象載著他往前走,其他象跟在後面。不久來到一個地方,樹木立如柵欄,大象及群象一齊用鼻子一層層揭去立木。天晚才揭盡,裡面埋著幾萬枚象牙。大白象載著這個人走,幾十步之內,一定要折斷一根樹枝,大概是在標示路線。結束之後,不多時來到昨天睡覺的地方,象把人放到地上,拜了兩拜而去。那人回去向都護報告了此事,都護派人跟著他,找到了那幾萬枚象牙。嶺南的象牙價格因此大大降低。都護派人到平石那兒去,巨獸只剩下骨頭了。都護讓人弄回來一節骨頭,是十個人抬回來的。這塊骨頭上有一個孔,人可以從孔中走來走去。出自《廣異記》。

淮南獵者

張景伯治理和州時,淮南大象很多。和州有個打獵的人,曾經在山裡追趕野獸,忽然有一群大象包圍了他,使他不能離開。其中一頭大象來到獵人跟前,用鼻子捲起獵人,把他放到自己背上。獵人的刀、杖掉在了地上,大象也都撿起來還給他。於是大象馱著獵人一直來到深山。群象送到山口就回去了。進到山裡五十里,經過一塊巨大的石頭,石邊沒有別的東西,只看到不少死象的殘皮斷骨,有的還剩有血肉在上面。獵人想道:“莫非在這吃我嗎?”大象馱著他走了過去。距離大磐石五十步,有一棵大松樹。大象把背靠在松樹上,獵人就能爬到樹上去了。弓掉到地上,大象又用鼻子撿起來,仰著頭送給他。獵人感到特別奇怪。大象把獵人送到樹上之後,就奔馳而去。不一會兒有一個黑色的野獸,從松樹南邊的密草中走出來。這野獸的鬃毛豎起,張牙舞爪,很是可怕,它的身體大如房屋,目如電光,聲如雷霆。它來到磐石上停下,好像在等待什麼。過了一會兒,一頭大象從北邊走來,它遠遠望見猛獸,趴伏著用膝蓋走路。走到磐石旁的時候,它害怕得發抖。猛獸見了很高興,伸手把它抓起,拋向空中。拋完了又伸手接住,還不馬上吃它。獵人望著它感嘆地想:

“畜獸之愚,猶請救於人。向來將予于山,欲予斃此獸也。予善其意,曷可不救?”於是引滿,縱毒箭射之,洞其左腋。獸既中箭,來趨獵夫,又迎射貫心,獸踣焉,宛轉而死。小象乃馳還,俄而諸象二百餘頭,來至樹下,皆長跪,展轉獵夫下。前所負象,又以背承之,負之出山,諸象圍繞喧號。將獵夫至一處,諸象以鼻破阜,而出所藏之牙焉。凡三百餘莖,以示獵夫。又負之至所遇處,象又皆跪,謝恩而去。獵夫乃取其牙,貨得錢數萬。出《紀聞》。

蔣 武

寶曆中,有蔣武者,循州河源人也。魁梧偉壯,膽氣豪勇。獨處山岩,唯求獵射而已。善於蹶張,每齎弓挾矢,遇熊羆虎豹,靡不應弦而斃。剖視其鏃,皆一一貫心焉。忽有物叩門,甚急速。武隔扉而窺之,見一猩猩跨白象。武知猩猩能言,而詰曰:“與象叩吾門,何也?”猩猩曰:“象有難,知我能言,故負吾而相投耳。”武曰:“汝有何苦?請話其由。”猩猩曰:“此山南二百餘里,有嵌空之大巖穴,中有巴蛇,長數百尺,電光而閃其目,劍刃而利其牙。象之經過,鹹被吞噬。遭者數百,無計避匿。今知山客善射,願持毒矢而射之。除得此患,眾各思報恩矣。”其象乃跪地,灑涕如雨。猩猩曰:“山客若許行,便請挾矢而登。”武感其言,以毒淬矢而登。果見雙目,在其巖下,光射數百步。猩猩曰:“此是蛇目也。”武怒,蹶張端矢,一發而中其目,象乃

“畜獸雖愚蠢,還能向人求救。象剛才把我弄進山來,是想讓我打死此獸。我認為它的心是好的,怎麼能不救它呢?”於是他拉滿弓,放出毒箭射那猛獸,射進它的左腋。猛獸中箭之後便向獵人撲來,獵人迎著它射出一箭,箭穿進它的心臟,猛獸便倒下了,掙扎了半天才死。小象就跑了回來,不一會兒便有二百多頭象來到樹下,都跪下,匍匐在獵人下邊。先前馱他的那頭象,又用背接他下來,馱著他走出深山,群象圍繞著他喧叫。它們把獵人送到一個地方,用鼻子挖開土丘,露出藏在這裡的象牙。一共有三百多枚,給獵人看。然後又馱著獵人回到遇到他的地方,大象們又全都跪下,謝恩而去。獵人就取回那些象牙,賣了好幾萬文錢。出自《紀聞》。

蔣 武

寶曆年間,有一個叫蔣武的人,是循州河源縣人。他魁梧健壯,膽氣過人,非常豪邁英勇。獨處於山岩之中,只是為了射獵而已。他善於用腳踏弩張弓射箭,常常帶著弓和箭,遇到熊、羆、虎、豹,沒有不應弦而死的。剖開野獸軀體看箭頭,都是射中心臟。忽然有一天,有什麼東西敲門,特別急促。蔣武隔著門看了看,見一個猩猩騎著一頭白象。蔣武知道猩猩會說話,就問道:“你和象敲我的門,想幹什麼?”猩猩說:“大象有難,知道我能說話,所以馱著我來投奔你。”蔣武說:“你有什麼苦難,請說清來由。”猩猩說:“這座山以南二百多裡,有一個很空很大的山洞,洞中有一條大巴蛇長几百尺,目光如電,牙利似劍。凡是經過這裡的象,全被它吞吃了。先後被吃的已有幾百頭,沒有辦法躲避藏匿。現在知道你擅長射箭,希望你拿毒箭射死它。除去此患,眾象就會想辦法報答你的恩情。”那頭象便跪到地上,灑淚如雨。猩猩說:“你如果答應前往,就請帶著弓箭騎到象背上。”蔣武被它的話感動了,在箭頭上淬了毒就騎了上去。到那一看,果然看到了雙目,在那巖洞下,光射幾百步。猩猩說:“這就是那蛇的眼睛。”蔣武大怒,用腳踏弩,開弓射箭,一發而射中蛇眼,大象就

負而奔避。俄若穴中雷吼,蛇躍出蜿蜒,或掖或踴。數裡之內,林木草芥如焚。至暝蛇殞,乃窺穴側,象骨與牙,其積如山。於是有十象,以長鼻各卷其紅牙一枝,跪獻於武。武受之,猩猩亦辭而去。遂以前象負其牙而歸。武乃大有資產。出《傳奇》。

雜 說

安南有象,能默識人之是非曲直。其往來山中,遇人相爭,有理者即過;負心者以鼻卷之,擲空中數丈,以牙接之,應時碎矣,莫敢競者。出《朝野僉載》。

龍象,六十歲骨方足。今荊地象,色黑兩牙,江豬也。咸亨二年,周澄國遣使上表言:“訶伽國有白象,口垂四牙,身運五足。象之所在,其土必豐。以水洗牙,飲之愈疾。請發兵迎取。”象膽隨四時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無定體也。鼻端有爪,可拾針。肉有十二般,唯鼻是其本肉。陶貞白言:“夏月合藥,宜置牙於藥旁。”南人言:“象尤惡犬聲。獵者裹糧登高樹,構熊巢伺之。有群象過,則為犬聲。悉舉鼻吼叫,循守不復去。或經五六日,困倒。則下,潛刺殺之。耳穴薄如鼓皮,一刺而斃。胸前小橫骨,灰之酒服,令人能浮水出沒。食其肉,令人體重。”古訓言:“象孕五歲始生。”出《酉陽雜俎》。

環王國野象成群。一牡管牝三十餘。牝者牙才二尺,迭供牡者水草,臥則環守。牝象死,共挖地埋之,號吼移時

馱著他奔逃躲避。頃刻間,洞中好像雷鳴,蛇跳出洞來,曲折前行,或藏或跳。幾裡之內,林木草芥有如大火燒過。到天黑蛇死了,才到洞穴去看,象骨、象牙堆積如山。於是有十頭象,用長鼻子各自捲起那紅色象牙一枚,跪獻給蔣武。蔣武收下了,猩猩也辭別而去。於是蔣武騎著先前那頭象馱著象牙回到家中。蔣武從此就發了大財。出自《傳奇》。

雜 說

安南有一種象,能默默地識別人的是非曲直。它在山中往來,遇有人與人爭鬥,有理的就放他過去;負心的就用鼻子捲起來,拋到空中幾丈高,再用牙接住,當時就摔碎了,沒有敢爭逐的。出自《朝野僉載》。

龍象,長到六十歲,骨骼才發育齊全。現在荊地的象,色黑,兩顆牙,就是江豬。咸亨二年,周澄國派人向皇帝上表章說:“訶伽國有一種白象,口中垂著四枚牙,身上長著五條腿。這種象所在的地方一定豐產。用水洗象牙,喝了病就能痊癒。請求皇上發兵去迎取這種白象。”這種象的膽,隨著四時的變化,輪流在四條腿上:春天在前左腿,夏天在前右腿,好像不會在固定的位置。它的鼻子尖上有小爪,可以拾起針來。它的肉有十二種,只有鼻子是它的本肉。陶貞白說:“夏天配藥,應該把象牙放在藥物旁邊。”南方人說:“象特別害怕聽見狗叫。獵人帶著乾糧爬到大樹上去,搭一個熊窩在裡邊等候觀察,有象群經過,就發出狗叫聲。象就全都舉起鼻子吼叫,巡視守衛這裡不再離去。有的一直守五六天。這樣,它們就會困倒。人就下來,悄悄把它們殺死。象的耳穴像鼓皮那麼薄,一刺就死。象胸前的小橫骨,燒成灰用酒沖服,能使人在水裡漂浮不下沉。吃了象肉,讓人增加體重。”古語說:“大象懷孕五年才生產。”出自《酉陽雜俎》。

環王國的野象成群結隊。一頭公象管著三十多頭母象。母象的牙才二尺長,輪流向公象供給水草,公象休息時,母象們就圍成一圈守衛它。母象死了,眾象一起挖坑埋葬它,吼叫一會兒

方散。又國人養馴者,可令代樵。出《酉陽雜俎》。

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紅,最堪作笏。潮循人或捕得象,爭食其鼻,雲肥脆,偏堪作炙。或雲:象肉有十二種,象膽不附肝,隨月轉在諸肉。楚越之間,象皆青黑。唯西方狒林大食國即多白象。劉恂有親表,曾奉使雲南。彼中豪族,各家養象,負重致遠,如中夏之畜牛馬也。蠻王宴漢使於百花樓,樓前入舞象。曲動樂作,優倡引入。象以金羈絡首,錦繡垂身,隨拍騰蹋,動頭搖尾,皆合節奏,即天寶中舞馬之類也。唐乾符四年,占城國進馴象三頭,當殿引對,亦能拜舞,後放還本國。出《嶺表錄異》。

雜獸

蕭志忠

唐中書令蕭志忠,景雲元年為晉州刺史。將以臘日畋遊,大事置羅。先一日,有薪者樵於霍山,暴瘧不能歸,因止巖穴之中,呻吟不寐。夜將艾,似聞悉窣有人聲,初以為盜賊將至,則匍匐伏於林木中。時山月甚明,有一人身長丈餘,鼻有三角,體被豹鞟,目閃閃如電,向谷長嘯。俄有虎兕鹿豕,狐兔雉雁,駢匝百許步,長人即宣言曰:“餘玄冥使者,奉北帝之命,明日臘日,蕭使君當順時畋獵。爾等若干合箭死,若干合槍死,若干合網死,若干合棒死,若干合

才散開。本國人馴養的大象,可以讓它替人打柴。出自《酉陽雜俎》。

廣州所屬的潮州、循州,野象很多,象牙短小,而且是紅色的,最適合用來做笏板。潮、循人有的捉到了象,爭搶著吃它的鼻子,說象鼻子又肥又脆,尤其適合用來做烤肉。有人說:象肉有十二種,象膽不附著在肝上,隨著月份的變化轉附在各種肉上。楚、越一帶,象都是青黑色的。只有西方的狒林國、大食國多白象。劉恂有位親表,曾經奉使雲南。那地方的豪門望族,各家都養大象,讓它馱著重物走遠道,就像中原養牛養馬一樣。當地的國王在百花樓宴請漢使,樓前進來一些跳舞的象。音樂一響,演員把大象領進來。大象的頭上套著金光閃閃的籠頭,身上披掛著錦繡的飾具,隨著節拍踏步,擺頭搖尾,全合乎節奏,就像天寶年間舞馬那樣。唐朝乾符四年,占城國獻來三頭馴養的象,在皇宮大殿前當面試驗,也能參拜、起舞。後來又把它們放還到本國去了。出自《嶺表錄異》。

雜獸

蕭志忠

唐朝中書令蕭志忠,景雲元年時擔任晉州刺史。他將在冬祭臘月初八出外打獵,在山中大張羅網。頭一天,有一個樵夫在霍山砍柴,忽然發病不能回家,就住進一個山洞裡,痛得一直呻吟,不能睡覺。夜色將盡,他似乎聽到有人走動的聲音。一開始他以為盜賊要來了,就趴在樹叢中。當時山中的月光很亮,他看到一個人身高一丈多,鼻子上有三隻角,身披豹皮,目光如電,對著山谷長聲吼叫。不一會兒,虎兕鹿豬,狐兔雉雁,各種鳥獸都來了,共同圍繞成一個百步左右的圈。這個巨人便宣佈說:“我是玄冥使者,奉北帝的命令。明天是臘月初八,蕭使君順應時令應當來打獵。你們將有若干應該死於弓箭,有若干應該死於標槍,有若干應該死於羅網,有若干應該死於棍棒,有若干應該被

狗死,若干合鷹死。”言訖,群獸皆俯伏戰懼,若請命者。老虎洎老麋,皆屈膝向長人言曰:“以某等之命,即實以分。然蕭公仁者,非意欲害物,以行時令耳。若有少故則止。使者豈無術救某等乎?”使者曰:“非餘欲殺汝輩,但今自以帝命宣示汝等刑名,即餘使乎之事畢矣。自此任爾自為計。然餘聞東谷嚴四兄善謀,爾等可就彼祈求。”群獸皆輪轉歡叫。使者即東行,群獸畢從。時薪者疾亦少間,隨往覘之。

既至東谷,有茅堂數間,黃冠一人,架懸虎皮,身正熟寢。驚起,見使者曰:“闊別既久,每多思望。今日至此,得非配群生臘日刑名乎?”使者曰:“正如高明所問。然彼皆求救於四兄,四兄當為謀之。”老虎老麋即屈膝哀請。黃冠曰:“蕭使君每役人,必恤其飢寒。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風,既不復遊獵矣。餘昨得滕六書,知已喪偶。又聞索泉家第五娘子為歌姬,以妒忌黜矣。若汝求得美人納之,則雪立降矣。又巽二好飲,汝若求得醇醪賂之,則風立至矣。”有二狐自稱:“多媚,能取之。河東縣尉崔知之第三妹,美淑嬌豔。絳州盧司戶善釀醪,妻產必有美酒。”言訖而去。諸獸皆有歡聲。

黃冠乃謂使者曰:“憶含質在仙都,豈意千年為獸身,悒悒不得志。聊有《述懷》一章。”乃吟曰:“昔為仙子今為虎,流落陰涯足風雨。更將斑毳被餘身,千載空山萬般苦。”“然含質譴謫已滿,唯有十一日,即歸紫府矣。久居於此,將別不無恨恨,因題數行於壁,使後人知僕曾居於此

獵狗咬死,有若干應該被鷹抓死。”說完,群獸都趴在地上顫抖,像請求饒命的樣子。老虎和老麋鹿,都屈膝脆向巨人說:“按照我們的命運,則是應該的。但是蕭公是個仁義之人,並不是誠心要殘害生物,來趕時令罷了。如果稍有點原因,他也就停止了。使者難道沒有辦法救我們嗎?”使者說:“不是我想要殺你們,我現在只是按照北帝的命令宣佈你們的刑名,我作為使者的任務就完成了。從現在起,任你們自己想辦法。但是我聽說東谷裡的嚴四兄善於謀略,你們可以到他那請求。”群獸全都跳躍歡呼。使者就向東走去,群獸全都跟在後面。這時打柴人的病痛也略有好轉,便也跟著去偷偷看熱鬧。

到了東谷,有幾間茅屋,屋裡有一個戴黃帽子的人,木架上掛著虎皮,正在熟睡。這人被驚醒,見到使者便說:“分別很久,常常想念你。今天你到這兒來,大概是給群生分配臘日冬祭的刑名吧?”使者說:“正像你所說的。但是他們都向四兄求救,四兄應該為他們想個辦法。”老虎和老麋鹿立即跪倒哀求。戴黃帽子的人說:“蕭使君每次指使手下人做事時,一定體恤他們的飢寒。如果祈求滕六下雪,巽二起風,他就不能出去打獵了。我昨天收到滕六的信,知道他已經喪偶。又聽說索泉家第五娘子是歌妓,因為妒忌被罷黜了。如果你們能求得美人獻給他,立即就能下雪。另外,巽二好喝酒,你們如果能弄到好酒送給他,風也立即就到。”有兩隻狐狸自稱:“很會討好,能弄到美人和美酒。河東縣尉崔知的三妹妹,美麗嬌豔。絳州盧司戶擅長釀酒,他妻子生孩子,一定有好酒。”兩隻狐狸說完這些話便走了。群獸發出一片歡呼聲。

戴黃帽子的人就對使者說:“回想當年我含質生活在仙都,哪裡能想到做了千年的野獸,心裡總是抑鬱煩悶。便寫了一首《述懷》詩。”於是他吟誦道:“昔為仙子今為虎,流落陰涯足風雨。更將斑毳被餘身,千載空山萬般苦。”他又說:“然而我受貶謫的期限已滿,再有十一天就要回紫府了。久居於此,忽然將別,心裡也不無遺憾,因此在牆上題寫幾句,讓後人知道我曾經在這兒住

矣。”乃書北壁曰:“下玄八千億甲子,丹飛先生嚴含質。謫下中天被班革,六十甲子血食澗。飲廁猿狖下濁界,景雲元紀升太一。”時薪者素曉書誦,因密記得之。

少頃,老狐負美女至。才及笄歲,紅袂拭目,殘妝妖媚。又有一狐負美酒二瓶,香氣酷烈。嚴四兄即以美女洎美酒瓶,各納一囊中,以朱書一符,取水噀之,二囊即飛去。薪者懼且為所見,即尋路卻回。未明,風雪暴至,竟日乃罷。而蕭使君不復獵矣。出《玄怪錄》。

過。”於是他在北牆上寫道:“下玄八千億甲子,丹飛先生嚴含質。謫下中天被班革,六十甲子血食澗。飲廁猿狖下濁界,景雲元紀升太一。”當時砍柴人因為一向懂得詩詞歌賦,就在心中記住了。

一會兒,老狐狸揹著美女回來了。美女才成年,用紅袖子擦眼睛,妝殘而更顯得妖媚。另一隻狐狸背來兩瓶美酒,香氣極濃烈。嚴四兄就把美女和美酒,各裝到一個口袋裡,用硃砂寫了一道符,取來水一噴,兩個口袋就飛走了。砍柴人怕被他們發現,就尋著原路回來了。天還沒亮,風雪突然大作,颳了整整一天才停。蕭使君便沒有出去打獵。出自《玄怪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