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全12冊 (copy)

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

胡元禮  誣劉如璿惡黨 宋 昱    韋 儇

蕭穎士  李希烈    盧 杞    襄樣節度

史 牟  李 紳    胡淛以下俱缺文  韋公幹

陳延美  趙思綰    安道進

胡元禮

唐胡元禮,定城人也。進士擢第,累授洛陽尉。則天朝,右臺員外監察,尋即真,加朝請大夫。丁憂免,起復,尋檢校秋官郎中,累遷司刑少卿、滑州刺史、廣州都督。性殘忍深刻,不可以情祈。時李日知任司刑丞,每按獄,務從寬。元禮屢折之,日知終不易。嚐出一死囚,元禮異,判殺之,與日知往復,至於再三。元禮怒,命府吏謂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無活法。”日知命報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無死法。”竟以兩狀申,日知果直。時人忌元禮之苛刻,嘗於宣仁門外,為冤家羅辱於泥中,幸金吾救助。敕榜仇者百,臺中罰元禮五千,以其辱臺也。出《御史臺記》。

胡元禮

唐朝的胡元禮,是定城人。進士出身,逐漸做到洛陽尉。到武則天時,授予他右御史臺員外監察,不久便授予他正員御史,並加朝請大夫銜。丁憂免除後,重新起用,不久便任檢校秋官郎中,後歷任司刑少卿、滑州刺史、廣州都督等職。他的性情極為殘忍刻薄,不可以情相求。當時李日知任司刑丞,每次審查案子,他都從寬處理。儘管被胡元禮屢屢駁回,而李日知也始終不改判。李日知曾免除一個囚犯的死刑,胡元禮不同意,判死刑,案子在兩人之間往來複去,雙方堅持再三。胡元禮怒,命令府吏告訴李日知說:“元禮只要不離開刑曹,此囚就沒有活刑。”李日知也命人去回報他說:“日知只要不離開刑曹,此犯就不會判死刑。”最終將兩份判決書一起上報,李日知果然正確。當時的人們都很憎恨胡元禮的苛刻,有一次在宣仁門外,胡元禮遭到仇人的侮辱而被推進泥坑中,幸虧得到禁衛軍的救助。皇帝下令杖罰那個仇人一百下,而御史臺向胡元禮罰款五千,因為他敗壞了御史臺的聲譽。出自《御史臺記》。

誣劉如璿惡黨

劉如璿事親以孝聞。解褐唐昌尉累遷乾封尉,為侍御史,轉吏部員外。則天朝,自夏官郎中,左授都城令,轉南鄭令,遷司僕、司農少卿、秋官侍郎。時來俊臣黨人,與司刑府史姓樊者不協,誣以反誅之。其子訟冤於朝堂,無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朝士莫不目而悚惕,璿不覺唧唧而淚下。俊臣奏雲:“黨惡,下詔獄。”璿訴曰:“年老,因遇風而淚下。”俊臣劾之曰:“目下涓涓之淚,乍可因風。口稱唧唧之聲,如何取雪?處以絞刑。”則天特流於瀼州。子景憲訟冤,得徵還,復秋官侍郎。辭疾,授兗州都督。好著述,文集四十卷行於代。俊臣但苛虐,無文,其劾乃鄭愔之詞也。出《御史臺記》。

宋昱 韋儇

李林甫是姜皎外甥,楊國忠是張易之外甥。楊國忠為劍南,召募使遠赴瀘南,糧少路險,常無回者。其劍南行人,每歲,令宋昱、韋儇為御史,迫促郡縣徵之。人知必死,郡縣無以應命。乃設詭計,詐令僧設齋,或於要路轉變,其眾中有單貧者,即縛之。置密室中,授以絮衣,連枷作隊,急遞赴役。出《譚賓錄》。

蕭穎士

蕭穎士性異常嚴酷。昔有一僕,事之十餘載,穎士每

誣劉如璿惡黨

劉如璿侍奉雙親一向以孝順聞名。入仕便當了唐昌縣尉,任滿再轉任乾封縣尉,後任侍御史,轉任吏部員外。到了武則天朝,由夏官郎中降職為都城令,轉任南鄭令,後升任為司僕、司農少卿及秋官侍郎。當時來俊臣的一個黨羽,與司刑府史一個姓樊的人不和,便誣陷他要謀反而殺了他。他的兒子到朝堂訴冤,沒有敢理會的,於是便剖腹自盡。朝官們看到後沒有不恐懼的,劉如璿不禁淚如雨下。來俊臣上奏道:“他是同黨,也是個邪惡分子,應該下詔捕他入獄。”劉如璿申訴說:“我年紀大了,是因為遇上風才落淚的。”來俊臣又揭發道:“眼睛流淚涓涓不止,尚且可以說是因為風吹的。口中還發出唧唧之聲,這又如何洗刷掉?就當處以絞刑。”武則天僅僅把他流放於瀼州。後來劉知璿的兒子劉景憲上訴申冤,才得到徵召而還朝,並恢復了他的秋官侍郎之職。劉如璿以疾病推辭,又授予他兗州都督。劉如璿喜歡寫作,有文集四十卷流行於世。而來俊臣只是嚴酷暴虐,沒有文采,他在揭發別人的時候,也只能說出像鄭愔之流說的那種詞語而已。出自《御史臺記》。

宋昱 韋儇

李林甫是姜皎的外甥,楊國忠是張易之的外甥。楊國忠治理劍南,從當地招募役夫遠赴瀘南服役,由於糧少而又道路險阻,常常是有去無回。劍南的官員每年都要讓宋顯、韋儇為御史,去督促各郡縣徵募。人們知道一去必死,各郡縣都不迴應這個命令。宋、韋二人便設下詭計,假令僧人設齋,然後在要路或轉彎之處,選擇眾人之中那些孤單的窮困者,立即綁走。然後把他們安置在密室裡,發給他們棉衣,再給他們帶上枷,並把枷串聯起來站成隊,立即驅趕他們去赴役。出自《譚賓錄》。

蕭穎士

蕭穎士性情殘酷。他曾有一僕人,侍候其十幾年,穎士常

一棰楚百餘,不堪其苦。人或激之擇木,其僕曰:“我非不能他從,遲留者,乃愛其才耳。”出《摭言》。

李希烈

建中中□李希烈攻汴州,城未陷,驅百姓婦女及輜重,以實壕塹,謂之溼梢。出《傳載》。

盧 杞

殿中侍御史鄭詹與張鎰厚善,每伺盧杞晝寢,輒詣鎰。杞知之,他日,杞假寐佯熟,伺詹果來,知與鎰偶語,杞遽至鎰閣中,詹趨避。杞遂言密事,鎰曰:“殿中鄭侍御在此。”杞佯愕曰:“曏者所言,非他人所宜聞也。”後深劾詹之罪,以排嚴郢。三司使方按二人,獄猶未具,而杞已奏殺詹黜郢。中外側目。出《譚賓錄》。

襄樣節度

襄陽人善為漆器,天下取法,謂之襄樣。及於司空為帥,多暴。鄭元鎮河中,亦暴,遠近呼為襄樣節度。出《國史補》。

史 牟

史牟榷鹽於解縣,初變榷法,以中朝廷。有外甥十餘歲,從牟檢畦,拾鹽一顆以歸。牟知,立杖殺之。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出《國史補》。

用棍棒抽打他一百多下,只因心情不快,僕人痛苦得難以忍受。有人鼓動他再換一個主人,那個僕人說:“我不是不可以到別處去,長期地留在這裡,是因為我很愛他的才能。”出自《摭言》。

李希烈

唐朝建中年間,李希烈攻打汴州,城未攻克,便驅趕百姓婦女連同軍用物資一起,充填城壕,稱之為溼梢。出自《傳載》。

盧 杞

殿中侍御史鄭詹與張鎰十分要好,經常等到盧杞午睡時,拜訪張鎰。盧杞發現了此事,有一天,他假裝睡熟,等到鄭詹來,知道他們倆正在私語,他便突然來到張鎰的房中,鄭詹急忙躲避起來。盧杞於是說要談一件機密之事,張鎰道:“殿中鄭侍御在這裡。”盧杞裝作驚愕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麼這事不應該讓別人聽到。”後來他極力地揭發鄭詹的罪錯,目的是排擠嚴郢的勢力。三司使剛剛審訊鄭詹和嚴郢,還沒定案判刑,盧杞就已經奏請皇帝殺了鄭詹,罷免嚴郢。朝廷內外為之側目。出自《譚賓錄》。

襄樣節度

襄陽人很善於油漆傢俱,天下各地都學習他們的樣子,人們都稱為襄樣。等到主管司空,有很多暴行。當時鄭元鎮守河中,也很殘暴,遠近都稱他為襄樣節度使。出自《國史補》。

史 牟

史牟在解縣管理鹽的專賣,當時剛剛改變了鹽的專賣制度,以符合朝廷需要。他有一個十幾歲的外甥,跟著他去檢查鹽田,回來時拾了一顆鹽粒。史牟知道了,便立刻將外甥杖殺。當他的姐姐哭著跑來相救時,已經來不及了。出自《國史補》。

李 紳

李紳以舊宰相鎮一方,恣威權。凡戮有罪,猶待秋分,永寧吳尉弟湘,無辜盛夏被殺。崔元藻銜德裕斥己,即翻其辭,因言御史覆獄還,皆對天子,別白是非。權軋天下,使不得對,具獄不付有司,但用紳奏而置湘死。是時德裕已失權,而宗閔故黨令狐綯、崔鉉、白敏中,皆當路,因是逞憾,以利誘動元藻等,使三司結紳,杖鉞作藩,虐殺良平,準神龍詔書,酷吏歿者,官爵皆奪,子孫不得進宦。紳雖亡,請從春秋戮死者之比。詔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貶德裕等。擢汝納左拾遺,元藻武功令。始紳以文藝、節操見用,然所至務為威烈,或陷暴刻,故卒坐湘冤雲。

唐李紳既治淮南,決吳湘獄。持法峻,犯者無宥,狡吏奸豪潛形疊跡。然出於獨見,寮佐莫敢言。評事李元將弟仲將僑寓江都,李公羈旅時,每館於元將而叔呼焉。榮達後,元將稱弟稱侄皆不悅,及為孫,方似相容。又有崔巡官居鄭圃,與紳同年之舊,特來謁。才及旅次,家僕與市人競。詰其所以,僕曰:“宣州館驛崔巡官下。”僕與市人皆抵極法,令捕崔至,曰:“昔常識君,到此何不相見?”崔叩頭謝曰:“適憩旅舍,日已遲晚,相公尊重,非時不敢具陳畢禮,伏希哀憐,獲

李 紳

李紳因以舊宰相的身份鎮守一方,因而恣意逞權威。凡斬殺罪犯,都要等到秋分的時候,而永寧吳尉的弟弟吳湘,卻正當盛夏之時便被無罪斬殺。崔元藻因懷恨德裕排斥他,就推翻了原來的口供,因而便說,御史核實完案子回來,都應向皇帝稟告,以分辨清楚案子中的是非。可是有的人權勢威懾天下,使御史不能回稟皇帝,案卷也不給主管刑獄的官員,只是由李紳上奏便將吳湘處死了。這時德裕已失去權勢,而宗閔原來的黨羽令狐綯、崔鉉、白敏中等,都充任了要職,想要藉此解恨,便以利來引誘打動元藻等,並讓三司追罪李紳,依仗權威、武力坐鎮一方,虐殺良民百姓,以神龍年間皇帝詔書為準,酷吏已死了的,官職爵位也要剝奪,子孫不得做官。李紳雖然已死,也請求與過去被處死的人同樣處理。結果皇帝下令,削去李紳的官爵,子孫不得做官,給德裕等人降職處分。提拔汝納為左拾遺,崔元藻為武功令。開始時李紳因他的文才、品行得到朝廷重用,然而他處事威烈,有時顯得苛暴,因而才倉促地促成了吳湘冤案。

唐朝時,李紳治理淮南,先判決了吳湘的案件。他執法極為嚴厲,對於犯了罪的人絕不寬恕,因而那些狡猾的官吏和姦詐的土豪都隱藏起自己的行跡。然而懾於他的暴烈,幕僚們沒有敢告訴他這些情況的。評事李元將的弟弟李仲將寄居於江都,李紳長期寄居於那裡時,每次見到元將都稱呼為叔。而當他榮華顯達後,李元將稱自己是兄弟是侄兒他都不高興,等到稱自己為孫子,他才勉強接受。有一個崔巡官住在鄭圃,他與李紳有同年及第之誼,特地來拜訪他。剛剛到了旅館,家僕與一個百姓爭鬥起來。李紳追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奴僕說:“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他把那僕人和百姓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捕來,說:“過去我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崔叩頭謝罪說:“剛剛來到旅館歇下,天色已經晚了,相公是尊貴的人,不適當的時候是不敢來傾訴盡禮的,希望能給予憐憫,放我

歸鄉里。”遂縻之,具罪笞二十,送過秣陵。貌若死灰,莫敢慟哭。時人相謂曰:“李公宗叔翻為孫子,故人忽作流囚。”於是邑客黎人,懼罹不測,渡江淮者眾矣。主吏啟曰:“戶口逃亡不少。”紳曰:“汝不見掬麥乎?秀者在下,粃姴隨流者不必報來。”忽有少年,勢似疏簡,自雲辛氏子,謁紳,晤對間未甚周至。先是白尚書寄元相公詩曰:“悶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蓋謂辛丘度性迂嗜酒,李紳短而能詩。辛氏即丘度子也。謂李曰:“小子每憶白二十二丈詩:‘悶勸疇昔酒,閒吟二十丈詩。’”李笑曰:“辛大有此狂兒,吾敢不存舊矣?”凡是官族,相抉辛氏子之能忤誕。丞相之受侮,剛腸暫屈乎。又有一曹官到任,儀質頗似府公,李見而惡之。書其狀曰:“著青把笏,也請料錢。睹此形骸,足可傷嘆。”左右皆竊笑焉。又宿將有過請罰,紳雲:“老兵倚恃年老而刑不加,若在軍門,一百也決。”竟不免檢檟楚。出《云溪友議》,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胡 淛

潘之南七十里至辦州,為陵水郡。辦之守曰胡淛,故淮西吳少誠之卒。鴟張荒陬,多法河朔叛將所為。且好蹴鞠,南方馬痺小,不善馳騁,淛每召將吏鞠,且患馬之不習,便更命夷民十餘輩肩輿。淛輦揮杖,

回家鄉去。”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定罪杖打二十,押送出秣陵。崔巡官已面如死灰,也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相互說道:“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忽然做了被他流放的囚犯。”於是市民百姓,都害怕遭遇不測的苦難,便有很多人渡過長江淮河而離去。他的屬官告訴他說:“住戶百姓逃走的已經不少了。”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顆粒總是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不必報來。”忽然有一個少年,行為狂放,自稱辛氏的兒子,前來拜訪李紳,見面對話時對他不夠周到。先是吟白居易寄給元稹的詩道:“悶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大概是說辛丘度性子迂腐而嗜酒,李紳個子矮而會寫詩。辛氏就是辛丘度的兒子。他又對李紳說道:“經常想起白二十二丈的詩:‘悶勸疇昔酒,閒吟二十丈詩。’”李紳笑道:“辛長兄有這樣一個狂妄的兒子,我敢不與他保持老交情嗎?”凡是官宦之家,都學辛氏子放蕩不羈對待李紳。丞相這次受辱,也只好使自己剛烈的性子暫時委屈一下了。有一個曹官剛剛上任,那人的容貌體態氣質都很像李紳,李紳見到他卻很厭惡。對他的形象描寫道:“穿件黑官服拿著個笏板,也想到這來拿俸祿。看見這副形體,就足以令人悲哀嘆息的了。”左右看了都偷著發笑。有一個老將領因犯了過失來向他請求懲罰,李紳道:“老兵依仗著自己年老就認為不會被處以刑罰,如果是在軍營中,應該判你杖罰一百。”最終沒有免除對他的鞭打。出自《云溪友議 》,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胡 淛

潘州向南七十里就到辦州,屬陵水郡。辦州太守胡淛,曾是淮西吳少誠的士兵。他們在荒山野嶺中極為囂張,經常效法河朔叛將行為。他很喜歡踢球,但是南方的馬矮小,不善於奔馳,胡淛每次召集武將和官吏踢球,都擔心馬不習慣,便命令十幾個土著用轎抬著比賽。胡淛揮著鞭子,

肩者且走且擊,旋環如風。稍怠,淛即以策叩其背,亟紀力反。 鞭亟走,用為笑樂。嘻!淛一叛卒耳,彼雖夷獠,天子之民也。天意豈使可封者受毒痛於可誅者乎?淛之不道,彈人刳孕,斯近之矣。豈命吏者以遠人為芻狗耶?何其用斯人也毒虐一方之民哉?後一歲,淛以罪聞,詔流於九直。自辦五十里至羅州為招義郡,郡旁海,海有煮海場三。然郡民盜煮,亦不能禁。郡多蜜,潔白如雪。出《投荒雜錄》,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韋公幹

崖州東南四十里至瓊山郡,太守統兵五百人,兼儋、崖、振、萬、安五郡招討使。凡五郡租賦,一供於招討使。四郡之隸於瓊,瓊隸廣海中。五州歲賦,廉使不得有一緡,悉以給瓊。軍用軍食,仍仰給於海北諸郡。每廣州易帥,仍賜錢五十萬以犒 。瓊守雖海渚,歲得金錢,南邊經略使不能及。郡守韋公幹者,貪而且酷,掠良家子為臧獲,如驅犬豕。有女奴四百人,執業者太半,有織花縑文紗者、有伸角為器者、有鎔鍛金銀者、有攻珍木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課,唯恐不程。公幹前為愛州刺史,境有馬援銅柱,公幹推鎔,

抬轎人一邊跑他還一邊用鞭子抽打,飛奔旋轉如風。抬轎人稍有懈怠,胡淛就用鞭子抽打他們的後背,他越是加急地抽打,抬轎人越是加急地奔跑,他便以此為樂趣,嬉笑不止。噫!胡淛不過是個叛變過來的士兵而已,那些人雖然是當地的土著,也是天子的百姓。天意怎麼能讓本該受封的人忍受本該殺死的人給予的痛苦呢?胡淛慘無人道,與用彈弓射人,用刀剖開孕婦的肚子的紂王是一類人。哪有人會讓官吏把遠方的百姓當作家犬呢?又為什麼用這樣的人來治理虐待一方民眾呢?過了一年,胡淛獲罪,皇帝下詔將他流放到九直。自辦州起經五十里地便到了羅州的招義郡,招義臨海,海邊有三個煮鹽場。然而百姓都私下煮鹽,官府也無法禁止。這裡還盛產蜂蜜,潔白如雪。出自《投荒雜錄 》,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韋公幹

崖州東南四十里便是瓊山郡,郡太守手下有五百士兵,太守還兼儋、崖、振、萬、安五郡招討使。這五個郡收上來的田租賦稅,都一起交給招討使。其他四郡隸屬於瓊山郡,瓊山郡則屬於廣海中。五州每年收上來的賦稅,廉使不能得一緡,全部交給瓊山郡。而軍隊給養,仍要依賴於海北各郡供給。每當廣州更換主帥,還要賞賜五十萬錢用以犒勞軍隊。瓊山郡守雖然只是管理著小海島,然而他每年得到的金錢,是南方的經略使也比不上的。這個郡守就是韋公幹。此人貪婪而殘酷,搶掠良家子弟作他的奴婢,對他們如同驅使豬狗一樣。他共有女奴四百人,其中大多數都在為他做工,有織花縑文紗的,有把獸角拉直做成容器的,有冶煉鍛造金銀的,有把珍貴的木材加工成傢俱的。他的家簡直像商貿集市一樣,對於這些做工的女奴們,每天每月都要考核,唯恐她們完不成任務。韋公幹在這之前曾任愛州刺史,州屬境內有東漢名將馬援留下的銅柱,他想要把它推倒熔鍊,

貨與賈胡。土人不知伏波所鑄,且謂神物,哭曰:“使君果壞是,吾屬為海神所殺矣。”公幹不聽,百姓奔訴於都護韓約。約遺書責辱之,乃止。既牧瓊,多烏文呿 ,皆奇木也,公幹驅木工沿海探伐,至有不中程以斤自刃者。前一歲,公幹以韓約婿受代,命二大舟,一實烏文器雜以銀,一實呿陁器雜為金,浮海東去,且令健卒護行。將抵廣,木既堅實,金且重,未數百里,二舟俱覆,不知幾萬萬也。書曰:“貨勃而入,亦勃而出。公幹不道,殘人以得貨,竭夷獠之膏血以自厚,徒穢其名,曾不得少有其利。陰禍陰匿,苟脫人誅,將鬼得誅也。”出《投荒雜錄》,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陳延美

卷首目錄有陳延美一條,談氏初印本並缺。

趙思綰

賊臣趙思綰自倡亂至敗,凡食人肝六十六,無非面剖而膾之,至食慾盡,猶宛轉叫呼。而戮者人亦一二萬。嗟呼!倘非名所仗皇威而剿之,則孰能剪滅黔黎之猰㺄?出《玉堂閒話》,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安道進

有安道進者,即故云州帥重霸季弟,河東人也,

賣給經商的胡人。當地人不知道這是伏波將軍鑄造的,認為它是神物,哭著求道:“假如你真的要把它毀壞了,我們的家族將都要被海神殺死。”韋公幹不聽,百姓便急忙去向都護韓約申訴。韓約寫信斥責了他,才算停止。管理瓊山之後,見這裡生長著很多烏木和呿陀,這都是珍奇木種,便驅趕木工沿海去尋找砍伐,催促急迫,以致有的人完不成任務或沒伐到合格的木頭而用斧子自殺。前一年,韋公幹的職位被韓約的女婿替代,他便命令準備兩隻大船,一隻裝滿烏木並雜以銀器,一隻裝滿呿陀木並混著金子,漂海東去,並命令強壯的士兵為他護航。將要到達廣州時,大概是船上的木頭堅實,金銀很重,駛行不到幾百裡,兩隻船就全覆沒了,損失的價值不知有幾萬萬。有人寫道:“錢財不合情理地進來,也會不合情理地出去。韋公幹不人道,是殘害了別人而得到的錢財,是榨盡了當地土著人的膏血而養肥了自己,只能是白白地髒汙了自己的名聲,不能得到一點利益。陰禍必然是隱藏的,即使他逃脫了被人殺死的命運,最終也將會被鬼殺死。”出自《投荒雜錄 》,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陳延美

卷首目錄有陳延美一條,談氏初印本並缺。

趙思綰

亂臣趙思綰從叛亂到失敗,共吃人肝六十六個,而且都是當面把人肝剖出來吃掉,直到快吃乾淨了,人還在淒厲地呼叫。被他殺戮的人也有一兩萬。啊!假如不是名義上依仗皇威而將他剿除,那麼有誰能夠消滅這個平民百姓身邊的怪獸呢?出自《玉堂閒話 》,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安道進

安道進,是原雲州主帥安重霸的最小的弟弟,河東人,

性凶險。莊宗潛龍時,為小校,常佩劍列於翊衛。忽一日拔而玩之,謂人曰:“此劍也,可以刜鍾切玉,孰敢當吾鋒鋩?”旁有一人曰:“此又是何利器,妄此誇譚。假使吾引頸承之,安能快斷乎?”道進曰:“真能引頸乎?”此人以為戲言,乃引頸而前,遂一揮而斷,旁人皆驚散。道進攜劍,日夜南馳,投於樑主。樑主壯之,俾隸淮之鎮戍。有掌庾吏,進謂曰:“古人謂洞其七札為能,吾之銛鏃,可徹其十札矣。爾輩安知之?”吏輕之曰:“使我開襟俟之,能徹吾腹乎?”安曰:“試敢開襟否?”吏即開其襟,道進一發而殪之,利鏇徑過,植於牆上。安蓄一犬一婢,遂掣而南奔。晝則從於盧荻中,夜則望星斗而竄。又時看眼中神光,光多處為利方,光少處為不利,既能伏氣,遂絕粒。經時抵江湖間,左挈婢,右攜犬,而轍浮渡,殊無所損。淮帥得之,擢為裨將,賜與甚豐。時兄重霸事蜀,亦為列校,聞弟在吳,乃告王。蜀主王嘉其意,發一介以請之。迨至蜀,亦為主將,後領兵戍於天水營長道縣。重霸為招討馬步使,駐於秦亭縣。民有愛子,託之於安,命之曰廳子。道進適往戶外,廳子偶經行於寢之前。安疑之,大怒,遂腰斬而投於井。其家號訴於霸,傳送招討使

性情十分凶險。後唐莊宗沒有登位時,他只是一名小校,常常佩劍排列於侍衛兵中。有一天忽然拔出劍來玩弄,並對人說:“這把劍,可以削鐵切玉,誰敢阻擋它的鋒利?”旁邊有一個人道:“你這是什麼鋒利的武器,竟然狂妄地說此大話。假如我把脖子伸過來承接著,能一下子砍斷嗎?”安道進道:“你真能把脖子伸過來嗎?”這個人以為他只是開玩笑,就把脖子伸到他跟前,他一揮劍把那人的脖子砍斷,旁邊的人全都驚慌失散。安道進帶上劍,日夜兼程地向南奔馳,投向了後梁的君主。樑主很欣賞他,便讓他去淮河一帶戍守邊界。有一個掌管糧倉的官吏,安道進對他說:“古人說能穿透七層鎧甲鐵片就是好的射手,我鋒利的箭頭,可以穿透十層。你哪裡懂得這些啊。”那個官吏很輕蔑地說:“假使我敞開衣襟等在這裡,你能用它穿過我的肚子嗎?”安道進說:“你敢敞開衣襟試試嗎?”那官吏真就敞開了懷,安道進一箭把他射死,鋒利的箭頭徑直穿過他的肚子,插在牆上。安道進平時蓄養著一隻狗和一個婢女,於是又帶著他們向南奔去。白天縱橫於蘆葦中,夜晚就望著星斗辨別著方向而逃竄。同時又時常察看狗眼中的光亮,光色強時代表前方安全,光亮暗時則需要小心,並且還要屏氣凝神,有時還會斷糧。不久便來到江湖之間,他左手提著婢女,右手牽著狗,順河渡水,竟無一喪生。淮南的主帥得到他,提升他為副將,對他賞賜也十分豐厚。當時他的哥哥安重霸正服務於蜀國,已經是高級將領,聽說自己的弟弟在吳地,便告訴了蜀主。蜀主贊成他的意思,派了一個人去請。安道進來到蜀國,也做了主將,後來率兵戍軍於天水營長道縣。此時安重霸做了招討馬步使,駐守於秦亭縣。有一個百姓,將愛子託付給安道進,他給取名叫廳子。有一天安道進正好到屋外去,廳子偶然經過了他的臥室前面。他便對廳子產生了懷疑,於是大怒,竟然把廳子攔腰斬斷並把屍首投到井裡。廳子的家人向安重霸哭訴此事,安重霸把安道進轉送給招討使

王公。至於南樑,王公不忍加害,表救活之。及憾其元昆,又欲害其家族,兄家閒卜戶防之。蜀破,道進東歸,明宗補為諸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有過,鞭背卒。出《玉堂閒話》,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

王公。到了南樑,王公不忍加害他,向樑王上表救了他一命。後來他十分怨恨他的長兄,又想要殺害他大哥的全家,他大哥只好加強防護。後蜀滅亡後,安道進又東歸後唐,後唐明宗任命他為諸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又犯下罪過,被鞭打而死。出自《玉堂閒話 》,原缺,據談氏初印本附錄。